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幼時記趣》練習卷(附答案和解析)

《幼時記趣》練習卷(附答案和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下面是《幼時記趣》練習卷,歡迎同學們的練習和關注,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紮實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水平。

《幼時記趣》練習卷(附答案和解析)

  1.【題文】給下面的字注音

藐( )唳( )礫壑( )龐( )

答案 【答案】miǎo lì lì hè páng

解析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能力。注音時要注意不能因形似字而誤讀:“藐”不能讀成“mào(貌)”:“唳”不能讀成“liè(捩)”;“龐”不能讀成“chǒng(寵)”。

  2.【題文】解釋下面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明__________ 物外__________ 私_________

神遊________ 拔_________

【答案】眼力  物體本身之外(世俗之外) 暗地裏 精神遊歷  搬,移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要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如“明”眼力,不能解釋爲“明亮”。私:私下,這裏是“自己”的意思。

  3.【題文】語段分析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目,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又留蚊子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及詞語。

明:_______ 秋毫:_______ 私擬:_______ 項爲之強:_______

【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個細節表現觀賞羣鶴舞空圖的專注、入迷。

【小題3】作者觀察細緻,想象奇特。把蚊羣“衝煙飛鳴”想象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個字)

【小題4】作者用詞很生動,一個“_______”字使人想見蚊羣在瀰漫的煙霧中亂飛亂闖的情景;一個“_________”字使人彷彿聽到鶴翔雲端高亢的鳴叫。

【小題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內容。(不超過10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6】《幼時記趣》選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記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讀了文章後,你能說出作者幼時的樂趣來自何處嗎?(不超過1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眼力  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來的細毛,形容極其細小的東西  暗地裏 脖頸因此僵硬了

【小題1】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小題1】青雲白鶴 鶴唳雲端

【小題1】衝  唳

【小題1】觀蚊如鶴

【小題1】《浮生六記》清 沈復 把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 細心觀察 奇特的想象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要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如“明”眼力,不能解釋爲“明亮”;私:私下,這裏是“自己”的意思。;“擬”比作,不能解釋爲“模仿”;“強”同“僵”僵硬。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能力。圍繞“我”觀賞羣鶴舞空時的動作和情形去思考。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能力。結合蚊羣在瀰漫的煙霧中亂飛亂闖的情景(“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去思考。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能力。可結合文章第二小節第二層次“觀賞白鶴青雲圖”去思考。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語段的能力。文章第二段共寫了二個想象奇特的畫面:觀賞羣鶴舞空圖;觀賞白鶴青雲圖。蚊不是鶴,但作者“私擬作羣鶴舞空”,“作青雲白鶴觀”,於是在作者眼裏,蚊“果然鶴也”,“果如鶴唳雲端”了。兩個“果”字,強調了想像情景的逼真。另外因爲蚊與鶴有形似聲似之處,所以第二段主要內容可概括爲:觀蚊如鶴 。

【小題1】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前四空可以根據書下註解都有介紹,學生平時要加強對文學常識的背誦;作者幼時的樂趣來自“能張目對目,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和“心之所向”。

 4.【題文】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選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小題1】“似有物制之”一句中的“物”就是__________,“之”指代_________。

【小題2】找出文中有“看”這一意思的詞: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在文中用橫線劃出直接描寫螳螂的句子。

【小題4】概括故事內容,把它作爲本文的標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螳螂 蛇

【小題1】覘 審視 視

【小題1】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之不去

【小題1】螳螂捕蛇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要根據具體的語境,要了解 “似有物制之”中的”物“和”之“的意思,只要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就能解決了,“似有物制之”意思是:好像有什麼東西捉住並制服了它,由下文內容可知“東西”指“螳螂”;“它”指“蛇”。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見巨蛇圍如碗”,“然審視殊無所見”,“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三句中的“見、審視、視”都是看的意思。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文中對螳螂的刻畫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烘托。螳螂的體形與巨蛇相差甚遠,只有近觀才見其形: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這是直接描寫螳螂的語句。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根據內容給文章加標題的能力。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文眼所在,它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選文主要寫螳螂與蛇的搏鬥,最終螳螂贏得了勝利,所以可用“螳螂捕蛇”爲題。

 5.【題文】解釋下列詞語:

明察秋毫 項爲之強 常蹲其身 凹者爲壑

【答案】眼力可以看到極其細小的東西  脖頸都因此僵硬了  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  凹下去的地方爲山溝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要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和句子的省略:如“明”眼力,不能解釋爲“明亮”;“察”看清;“之”代“昂首觀之”的動作;“爲”介詞,表原因,可作“因爲”講;“其”代詞,相當於“自己的”;“使與臺齊”是個省略句,翻譯時要補上,就是使(之)與臺齊,賓語“之”代身子,省略。齊,這裏是一樣高的意思;“爲”與前面的“以”構成固定結構:“以……爲……”。“以”是介詞,組成介賓短語,作動詞“爲”的狀語,相當於“把……當做……”。

 6.【題文】翻譯句子

【小題1】神遊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想象在裏面親身遊歷的情景,真感到心情愉快,自得其樂.

【小題1】舌頭一吐,兩隻蟲子都被(它)吞下去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小題1】翻譯時,要注意“神遊、其、怡然”等重點詞的意思,同時還要使整個句子翻譯準確才行。

【小題1】翻譯時,除了要注意“而、盡、爲”等重點字,還要注意“爲所”表示被動,可譯爲“被……”。另外,還要補充出句子的省略成分,如“舌”前面要加上(蛤蟆),“爲”後面

(它).同時還要使整個句子翻譯準確才行。

  7.【題文】填空:

【小題1】《幼時記趣》選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代作家。

【小題2】本文圍讀“________”這一中心生動地描述了兒童時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答案 【答案】

【小題1】《浮生六記》 沈復 三白 清

【小題1】記趣  觀蚊如鶴 神遊山林  鞭打蛤蟆

解析 【解析】本題是一道綜合題。

【小題1】文學常識部分學生要注意平時學的過程中就要加強記憶;

【小題1】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要在通讀和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

 8.【題文】語段閱讀

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爲林,以蟲蟻爲獸,以土礫凸者爲邱,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小題1】給語段中劃線字注音。

礫( ) 壑( ) 怡( ) 龐( )

【小題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使與臺齊: 觀之正濃: 蓋一癩蛤蟆: 鞭數十:

【小題3】將語段中出自想象的語句用橫線劃出。

【小題4】作者用“定”、“細”二字分別修飾“目”、“視”,強調了____________ 。

【小題5】第2段中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在這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現多用來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lì hè yí páng

【小題1】一樣高  程度深  原來  鞭打

【小題1】 “以叢爲林,……凹者爲壑”  “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小題1】觀察的仔細

【小題1】龐然大物 癩蛤蟆 外表強大而實際很脆弱的東西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能力。給生字注音時要注意不能因形似字而誤讀:“礫”不能誤讀成“shuò(爍)”;“怡”不能誤讀成“tái(擡)”;“龐”不能誤讀成“chǒng(寵)”。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在理解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省略句和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使與臺齊:就是使(之)與臺齊,賓語“之”代身子,省略。齊,這裏是一樣高的意思;之:代二蟲鬥,濃:程度深,這裏是興趣濃厚的意思;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於“原來是”;“鞭”名詞作狀語,用鞭子打.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能力。“想象”是人在頭腦裏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即由甲事物到更多的加工、升級的思考。選段第一節中“怡然自得”的原因和第二節中蛤蟆來時的情形都是作者特發奇想的語句。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品析文章語言的能力。做題時可結合原文第一小節中的語句:

“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來理解。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學生平時要注意成語的積累和記憶。選文第二小節主要寫:觀看蛤蟆吃蟲和鞭打蛤蟆的情景。描寫蛤蟆撲來的情狀,用“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形容來勢猛,力氣大,繪聲繪色,活靈活現。這裏視小爲大,大詞小用,着力表現幼時所見蛤蟆捕捉小蟲的情狀,這裏運用了成語“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