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夏》閱讀練習

蘇教版《夏》閱讀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導語:做練習有利於幫助大家更好掌握所學知識,下面是小編爲同學們整理的蘇教版《夏》閱讀練習,歡迎同學們過來做一做。祝大家學習進步!

蘇教版《夏》閱讀練習

  [課內精讀]

樑衡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爲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爲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⑧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啓後、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①前進的瓜秧,無不進發②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③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1、選文中最能體現夏天“熱烈”的旋律的三個近義詞是

2、選文第一節中與“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一句相呼應的句子是

3、課文說“春之色爲冷的綠”、“秋之色爲熱的赤”、夏則是“中性的黃色”,那麼你認爲冬天應該是何種色彩?請仿照劃線句爲冬天寫一個句子。

*4、真揣摩,如果用括號中的詞替換句中加點的詞,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a、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

b、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③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課外延讀]

 (一) 無雨夏天

苦等了一個漫長的春季,眼看這個夏天就快過去了,卻一直沒有看到下雨的跡象。難道說這個多雨的季節竟然不會有小雨淋漓的詩意?沒有大雨磅礴的酣暢?

燥熱和枯乾的不僅僅是街道、山林和河川,在焦灼和期待中,人們幾乎要失去耐心。失去耐心的還有門前的那一簇簇的薔薇,我第一次看見翠綠的凋謝,一種異樣的感覺充盈心間。

也許,還有一朵蘊積雨水的雲,正在緩緩飄來,徐徐接近着頭頂這片耀眼的天空。那必然是一個讓人歡騰的時刻,陰暗而清涼的風中,人們不再懼怕閃電,急促衝出戶外,滿眼包含感激。是啊,人們已經很少在心底泛起感激了,苦澀的心田,已被幹裂成很多滴水難以潤合的碎片。但是,我的確看到了那種場面,當久旱無雨、萬物萎頓、心浮氣燥的時候,戶外天昏地暗,風雨欲來,那時分,人們是何等的開懷哦。

而人們還會再等多久?陽光下浮土飛揚,遮住了呆滯的視線,爍爍遠方,熱浪滾滾,就連綠蔭下的土地也漸漸泛白,那黑色柏油馬路的色調也不再沉實。

這世界竟然如此渴望,燦爛的陽光不再具有溫暖、良麗的含義。那一排排靜靜垂立着的樹,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當然還有一片溼潤、一種清涼,於是人們簇擁到海邊。在海潮喧囂中,人們在希望中幻想,雖然那個願望是鹹澀又酸苦的,卻充滿了強大的生命力。捧一團海水,人們在那小小的一片水面,人們看到的依舊還是熾熱的陽光。

疲憊地張望,偌大的空間在煎熬着,這讓人們想念起了曾經那些綿綿陰雨的日子,想起了關於環保的話題,想起了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倡議。

可能現在還不算太晚。當人們再一次反省,那反省的背景裏,是記憶中的青山綠水,是那些風調雨順的年景,是昨日親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很長時間,人們崇尚起了冷漠,粉飾了貪婪而縱容了索取,忘卻了辛勤的種植。難道人們真的不知道,當人們用熱情和真心種植善良、澆灌真誠、剪去虛僞之後,這世界會變得很清爽、滋潤和溫和麼?不,人們知道。但是人們只會要求別人去做,而忘掉了自己的責任。

無雨夏天,枯萎的或許還有甜美的心靈,在浮躁的空氣中,我們已經厭倦了歇斯底里的標榜,當滿山變野的青色褪去以後,人們發現,岩石的山體依舊那樣沉實和安靜。

1、 在作者的想象中,當久旱逢雨時,人們的表現是怎樣的?(用文中原話來回答)

2、 如果將文中劃線句子改爲“這個多雨的季節,應該會有小雨淋漓的詩意,應該會有大雨滂沱的酣暢。”其表達效果有何變化?

3、 作者說“人們崇尚起了冷漠,粉飾了貪婪而縱容了索取,忘卻了辛勤的種植。”聯繫實際生活,說說這具體指的是什麼?

4、 第八節中說在“那反省的背景裏”有“記憶中的青山綠水”有“那些風調雨順的年景”,但爲什麼還會有“昨日親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5、樑衡的《夏》主要表達了對夏天緊張、熱烈、急促旋律的讚美,你認爲本文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 沙田山居

書齋外面是陽臺,陽臺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彎,山是青鬱郁的連環。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嫋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了。

海天相對,中間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藍光裏,也還有一層輕輕的海氣,疑幻疑真,像開着一面玄奧的迷鏡,照鏡的不是人,是神。海與山綢繆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間,還是山誘俘了海水,只見海把山圍成了一角角的半島,山呢,把海圍成了一汪汪的海灣。山色如環,困不住浩淼的南海,畢竟在東北方缺了一口,放檣桅出去,風帆進來。起風的日子,海吹成了千畝藍田,無數的百合此開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遠遠近近,零零落落的燈全睡去,只留下一陣陣的潮聲起伏,永恆的鼾息,撼人的節奏撼我的心血來潮。有時十幾盞漁火赫然,浮現在闃①黑的海面,排成一彎弧形,把漁網愈收愈小,圍成一叢燦燦的金蓮。

海圍着山,山圍着我。沙田山居,峯迴路轉,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過,我成了山人。問餘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經代我答了。其實山並未回答,是鳥代山答了,是蟲,是松風代山答了。山是禪機深藏的高僧,輕易不開口的。人在樓上倚欄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羅漢疊羅漢,相看兩不厭。山谷是一個愛音樂的村女,最喜歡學舌擬聲,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無論是雞鳴犬吠,或是火車在谷口揚笛路過,她都要學叫一聲,落後半拍,應人的尾聲。

從我的樓上望出去,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於東方,使朝暾姍姍其來遲。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黃昏早半小時來臨,一個分神,夕陽便落進他的僧袖裏去了。白天還如佛如僧,藹然可親,這時竟收起法相,龐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獸,隱然,有一種潛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來勢如壓,誰敢相撼?但是雲煙一起,莊重的山態便改了。霧來的日子,山變成一座座的列嶼,在白煙的橫波回瀾裏,載浮載沉,八仙嶺果真化作了過海的八仙,時在波上,時在瀰漫的雲間。有一天早晨,舉目一望,八仙、馬鞍和遠遠近近的大小衆峯,全不見了,偶爾雲開一線,當頭的鹿山似從天隙中隱隱相窺,去大埔的車輛出沒在半空。我的陽臺脫離了一切,下臨無地,在洶涌的白濤上自由來去。谷中的雞犬從雲下傳來,從夐遠的人間。我走去更高處的聯合書院上課,滿地白雲,師生衣袂飄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講壇說道,煙雲都穿窗探首來旁聽。

起風的日子,一切雲雲霧霧的朦朧氤氳全被拭淨,水光山色,纖毫悉在鏡中。原來對岸的八仙嶺下,歷歷可數,有這許多山村野店,水滸人家。半島的天氣一日數變,風驟然而來,從海口長驅直入,腳下的山谷頓成風箱,抽不盡滿壑的咆哮翻騰。蹂躪着羅漢松與蘆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風是一羣透明的野獸,奔踹而來,呼嘯而去。

海潮與風聲,即使撼天震地,也不過爲無邊的靜加註荒情與野趣罷了。最令人心動而神往的,卻是人爲的騷音。從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間,敲軌而來,鳴笛而去的,是九廣鐵路的客車,貨車,豬車,曳着黑煙的飄發,蟠蜿着十三節車廂的修長之軀,這些工業時代的元老級交通工具,仍有舊世界迷人的情調,非協和的超音速飛機所能比擬。山下的鐵軌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絃。我的中樞神經,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隻鐵輪輪番敲打,用鋼鐵火花的壯烈節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並不是洞裏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樓去:

欄杆三面,壓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邐的邊愁欲連環

疊嶂之後是重巒,一層淡似一層

湘雲之後是楚煙,山長水遠

五千載與八萬萬,全在那裏面……

[注]①闃:音(qù),書面語,遠。 ②王粲:三國時文學家。曾寫《登樓賦》,寄託思念故鄉、懷才不遇的感情。

1、 本文語言雍容典雅,有的直接融合了古代詩句,請補出下列詩句:

問餘何意棲碧山

相看兩不厭

2、 余光中是臺灣詩人,他的詩作與散文常常充滿着對祖國大陸的思念,洋溢着濃濃的鄉愁,你認爲本文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點?

3、下面兩句話運用了什麼手法?請具體說明其表達效果。

(1) 山是禪機深藏的高僧,輕易不開口的。

(2) 我登上講壇說道,煙雲都穿窗探首來旁聽。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散文感情濃郁,濃墨重彩描繪優美山景,筆法多變,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點抒發了沉浸在人間仙境的愉悅心情。

B、 文以“站在陽臺上看山景”爲線索,細膩描繪居室四周海水羣山變幻莫測的景色,突出“好景雖美而鄉愁難遣”的主題。

C、 “白天還如佛如僧,藹然可親,……有一種潛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對比,表現出作者嚮往光明和憎惡黑暗的強烈感情。

D、 “最令人心動而神往的,卻是人爲的騷音”一句,似褒實貶,作者感慨於工業社會對大自然原始狀態的破壞,對山居清靜生活的干擾。

*5、認爲本文最後以一首小詩作結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課內精讀]

1、沸騰、升騰、蒸騰2、“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3、如:冬之色爲夢的白,如銀霜,如飛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靜。4、要點:A、用“趴”字就顯得笨拙,而“潛”字既表現了蟬的機警,又體現了葉的繁茂。B、用“衝鋒”只能表明一般性地往前衝,而“衝刺”則表達出是竭盡全力的最後一衝,準確而生動。

[課外延讀]

(一)1、“那必然是一個讓人歡騰的時刻,陰暗而清涼的風中,人們不再懼怕閃電,急促衝出戶外,滿眼包含感激。”2、要點:語氣不夠強烈,就表達不出作者對夏雨的渴念之情。3、人們一味地砍伐森林而不知綠化荒山;只知一味地捕殺動物而不知保護生態。4、要點:因爲如今“青山綠水”不再,連年鬧災欠收就是與“昨日親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有着直接的關係,表現出一種反思的精神。5、表達出作者對夏雨的強烈渴念,警示人們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否則受累的最終是我們人。

(二)1、笑而不答心自閒;唯有敬亭山。2、如:(1)文章第一節中“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嫋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了。”(2)最後引用的詩。3、要點:兩句話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第一句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穩重和深邃;第二句生動地賦予煙雲以生命,極言山勢之高。4、B 5、要點:總結全文,點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