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槐鄉五月》評課稿彙編

《槐鄉五月》評課稿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槐鄉五月》評課稿之一

《槐鄉五月》評課稿彙編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的讚美,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文章如同一首田園詩,讀起來琅琅上口,是值得學生感悟誦讀的好文章。

顧老師用帶學生遊玩的方式引領學生走進了五月槐鄉的美景中,也引領我們浸潤在語言文字的“香海”中。在顧老師的課堂上,我們能看到她精心製作的課件和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那自然的過渡,精妙的導語,朗朗的讀書聲,至今還在耳旁迴盪,讓我們如身臨其境,感受了槐鄉五月的美麗,感受了槐鄉孩子的熱情。

下面我就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

一、巧用媒體,激發興趣:

顧老師在課始就通過動情的話語引出了美麗的槐鄉,並充分地利用網絡,搜索了許多能切合課文,反映槐花特點的圖片,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畫給學生架設了一座與文本相通的橋樑,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描繪的意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與文本對話成爲可能。在理解課文時,也適時充分地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拓展思維。如在瞭解槐花飯的時候,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顧老師展示了槐花飯,麻油、蒜泥、陳醋等直觀的畫面,那色香味俱全的套餐令學生垂涎三尺,這時候學生再來朗讀當然是有滋有味的了。

二、以讀爲本,讀中感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容厚實。教學中顧老師教學重點放在了感悟朗讀、熟讀成誦上。朗讀訓練中,形式多樣,有範讀,有引讀,有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在反覆接觸課文語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與感悟,促進對課文語言的內化與積澱。縱觀整堂課,在顧老師富有激情的引導下,書聲朗朗,充滿了活力。爲了激發學生讀出槐花的美、香,以及槐鄉孩子的樂,顧老師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體會,注重感情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如:“香噴噴、清香、醇香、濃香、香氣撲鼻、香海”,找出了這些重點詞語之後再讓學生讀句子。顧老師並以充分激情的話語指導讀,讓學生讀出了香,讀出了趣,讀出了情。使學生在充分讀中體會思想情感,昇華感悟,感受語言的韻味,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靈活改變,趣中學文:

爲了讓學生讀起來更有感覺,顧老師還巧妙地利用了文中字句的特點,將小蜜蜂和孩子的那一部分文字重新排隊,變成了詩歌的形式,這樣學生讀起來更加的琅琅上口,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這樣的課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效果非常好。

整節課,在琅琅書聲中,顧老師讓學生在槐鄉欣賞美,感受美。總之,顧老師能靈活運用教材,巧妙設計,讓學生以及我們感受到了槐鄉的花美人更美,得到了美的'享受。

  《槐鄉五月》評課稿之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文筆優美,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全文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背誦感悟爲主,感受槐花的美;第二部分以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爲主,體會槐鄉孩子的快樂之情。在教學中,陶雲老師藉助課件讓學生充分感受美景,課堂上,爲了讓學生感受槐花之美,陶老師出示了一段槐花的精彩畫面,生動直觀形象。通過“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同時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和比喻的巧妙。有了生動直觀的圖片展示,學生的興趣就一下上來了,便有聲有色地背誦起來。陶老師適時出示槐花圖片讓已留學生腦海中的畫面漸漸清晰起來。

本篇課文對槐花的描寫,作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利用這一點,陶老師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充實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時,也適時充分地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拓展思維。如在瞭解槐花飯的時候,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陶老師展示了槐花套餐,那色香味俱全的套餐令學生垂涎三尺,這時候學生再來朗讀當然是有滋有味的了。

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這是本文的重點,更是本文的難點。怎樣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槐鄉孩子的能幹、好客、可愛,感受到槐鄉孩子在五月快樂的心情呢?是不是應該大膽創設情景?讓孩子們一起走進槐鄉,當一回槐鄉的孩子,去親身體驗一下槐鄉孩子的快樂。另外,文中還有這麼一句:“槐鄉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她們的衣襟上彆着槐花,髮辮上戴着槐花,她們飄到哪裏,哪裏就會有一陣清香。”人是走的,爲什麼用飄呢?應該抓住在一個“飄”字,讓學生盡情地說,盡情地讀。

總而言之,這是一節養成學生興趣閱讀的好課。陶老師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與學生交流情感,使學生樂於教學情境,主動與文本對話,積極展示自我,激發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