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通用6篇)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通用6篇)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 篇1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祕的興趣。

④通過查資料,進一步瞭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也可製成電腦課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筆畫可以閃爍)。

②師生共同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第一課時

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同桌互讀,糾正錯誤。

③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b.交流是怎麼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④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誰願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可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課堂練習

①學習生字。

a.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b.書寫後,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學生寫的字。

②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①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②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是怎麼做的。要求不漏述試驗的重要內容。

③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

a.對於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寫的生字:測、括、確、誤、途、超,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②學生組詞書寫書,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優點或不足。

拓展活動

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附教學反思

現代語文教學,非常注重個性化閱讀和感悟,注重學生大膽地表達個人的創見和疑問。因此在在教學《蜜蜂》這課時,我在直接引入課題後,就設置了學生質疑問難這一環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蜜蜂》這篇課文,對於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有幾隻小手馬上舉起了。一個學生問:老師,作者爲什麼要做這個試驗?我一聽,真感到了一份驚喜,好極了,正好是按照課文的順序來問的。我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極了,你真是個思維敏捷的孩子,誰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呢?”由此我帶領孩子們進入了第一段的學習,抓住“聽說”這一詞語,讓學生理解了因爲法布爾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這一個試驗,並告訴孩子們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要像這位生物學家法布爾一樣通過實踐才能出真知。

學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學生能夠提出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在做這個試驗前,法布爾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並因此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可是孩子的問題並沒有按照我預期的目的提出來,一個孩子問的是“老師,我發現課文中說,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來了,那麼還有三隻哪去了呢?”這個問題一下子打亂了我的設計,而且還沒有說到蜜蜂被帶到多遠,怎麼帶去的,放飛蜜蜂時的天氣情況,一下子提出這個問題孩子們能解答嗎?因此我這樣回答了她“你可真是個細心的姑娘,善於發現問題。不過這個問題老師不幫你解答,你下課後,可自己想想或與同學交流,看這三隻蜜蜂哪裏去了?”說完後,我自己向孩子們提出了這個問題:“法布爾他爲了這個試驗做了哪些準備呢?”並引導孩子們進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後面孩子們的提問確實是一個一個地按照課文編排順序提問的,因此我的教學工作順利地完成了。

我從課堂上走下來,突然一種煩躁情緒困繞了我:那個孩子提的問題提得多好呀,我當時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當時不答,在引導學生讀到第五段“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完好無損、準確無誤回到蜂窩”時,我也應該重提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探討呀。爲什麼我要說下課後自己去找答案或與同學討論呢?我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呢?我在課堂上沒有幫助這個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那個問題會困繞那個孩子一節課,讓她耽誤了對後面知識的學習呢。課雖然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思考依然沒有結束,對於老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該怎樣妥善處理呢?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 篇1

【學習目標】

1、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文中出現的詞語。

3、從作者對昆蟲的觀察中受到啓發。使同學們受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

【學前準備】

1、查找蜜蜂的有關資料和相關的故事。

2、製作有關蜜蜂的圖片課件。

3、設計教學的環節提示和難點,重點知識的考查。

【教學過程】

一、課外勾連

1、因爲有一年四季,有鳥語花香,有千姿百態的生物,這個世界才如此的奇妙與美麗。你喜歡昆蟲嗎,你瞭解昆蟲的哪些知識,請與同學們作交流。

2、播放有關昆蟲的圖片,請同學們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螞蟻、蒼蠅……

3、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蜜蜂的瞭解。

4、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你的心裏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在此老師作整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自學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與方法

1、課文的遼裏行間充滿對蜜蜂的愛。

2、作者爲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樣實驗的,結果怎樣?

3、你從法布爾對昆蟲的觀察,受到了什麼啓發?

4、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學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好詞佳句,那麼,讀完課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積累?

三、合作讀課文,再獨立完成以上作業,然後小組合作交流,互相補充,最後我們再統一組織彙報

1、課文裏的哪些語句可以突出“我”對蜜蜂的喜愛?

“在我被刺的同時,有20只蜜蜂受到了損傷。”

“我想,它們飛得這樣低,怎麼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

“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

“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2、主要講的是昆蟲學家法布爾爲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給20只蜜蜂的背上塗上了白色,結果有17只蜜蜂準確地飛回了家的故事。

3、寫一寫,再說一說:自己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熱愛大自然、愛護昆蟲,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對待客觀事物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練習設計】

1、填空:

作者爲了證明蜜蜂有沒有( )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帶到了()外,結果,有17只蜜蜂()。

2、從課文裏我摘抄了一些能夠表現我對蜜蜂的喜愛之情的句子。

3、學習了課文,我還要寫一點學習體會,寫下自己的感想與打算。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了解它們,研究它們,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勤採蜜的小蜜蜂。

2、學生從課前查閱到的資料裏說說有關蜜蜂的知識。

3、蜜蜂還有一種辨別方向的能力,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學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通。

2、默讀,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三、討論交流

1、全班交流

⑴ 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⑵ 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着體會作者爲了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⑶ 從起風了,陌生的景物等與20只蜜蜂中有17只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對比,理解蜜蜂這種本能。

2、從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麼啓發?

四、總結、擴展

自然界中有許多奧祕等着同學們去發現,去研究,希望同學們都具有慧眼,善於發現問題並有爲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

閱讀《昆蟲記》這本書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 篇3

【教學思路】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實地觀察蜜蜂。教學中,以提問法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並用填表格的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

2、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弄清試驗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在課下已經蒐集了不少有關蜜蜂的資料,我相信不少同學還對蜜蜂做了細緻的觀察,現在,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蜜蜂呢?

2、學生彙報。

3、師:蜜蜂有很強的辨別方向能力,無論被拋棄到哪裏,它都能自己飛回原處。這種能力是怎樣發現的呢?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本課我們來看一看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蜜蜂的。

二、初讀課文

1、分小組讀完課文,給難讀的字正音。

2、自由讀,討論:你對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麼?

三、理解課文

1、小組內合作完成表格。

驗證內容

驗證過程

驗證結果

2、學生彙報,師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寫內容。

3、質疑。

⑴ 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⑵ 你從哪裏發現的呢?(要求學生讀出有關詞句)

⑶ 看到這樣的驗證結果,你有什麼想法?

4、嘗試用你體會到的感情和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教師適當指導。

5、從作者的做法裏你得到什麼啓發?

(凡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動手動腦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體會。

四、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啓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爲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五、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六、板書設計

蜜蜂

驗證內容: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⑴ 選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

⑵ 把蜜蜂帶到兩裏外放飛。

驗證結果: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了讀課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爲證實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進行的一次試驗過程,表明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字裏行間充滿了對生命段愛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默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作者做試驗的原因、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談談從作者的做法裏,自己受到啓示。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各自發表各自的想法。)

2 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於蜜蜂的什麼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 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出的問題,把有關的閱讀語句畫出來。

2 自由組合或小組合作探究,瞭解作者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裏。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裏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 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並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 從作者的做法裏,你有什麼發現或感受呢?

(1)勇於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麼深的感觸呢?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位聽,讀時教師適機調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3 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對“本能”一詞是怎麼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

1 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 談談你談了這篇課文後受到什麼啓發?

作業設計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麼習性?做個小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板書設計

兩裏多路

蜜蜂 逆風而飛 會辨認方向

陌生事物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十四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二十個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感受說明時語言運用的準確並能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導學導議,讓學生理解、感悟關鍵詞句。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弄清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

通過“聽說、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

實驗基本情況:

實驗目的: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要素:

數量──四十隻。

特徵──背上做了白色記號(過程中二十隻蜜蜂受傷)。

條件──兩裏半、沿途有許多景物、逆向的微風。

結果──四十分鐘,兩隻飛回並帶有滿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隻飛回。

共計十七隻蜜蜂飛回。

實驗結論: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法布爾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昆蟲學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讓我們獲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的嚴謹與條理,又可以讓我們體會人文的細膩與真誠。從科學的角度,法布爾的思考是比較周密的,實驗過程是條理清楚的,對實驗的記述也是比較客觀的。並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輝。如過程中小女兒愛格蘭的表現,以及作者對蜜蜂“眺望”“遙遠的家園”和“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們在瞭解科學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幾許親情與關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法布爾圖片、簡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2.這節課我們將跟隨法布爾走入昆蟲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裏的奧祕!

(二)初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大意。

2.課件出示詞語,自讀、領讀,檢查預習。

無論、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陌生、逆風。

論、驗、證、減、阻、括、誤、確、陌;實、袋;途、超;概、測。

3.學習生字。

概:中間部分最後一筆是個點;論:右邊不要寫成“倉”;試:右邊不要多一撇;減:左邊是兩點水。

(三)深入課文,具體學習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法布爾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標記,放在紙袋中,走了兩裏多路,打開紙袋放飛它們。最後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了蜂窩。法布爾得出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他無法解釋的本能。

(2)梳理質疑。

① 爲什麼是試驗,不是實驗?

試驗:爲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實驗室或較小的範圍內試用或試做。

實驗:爲驗證某種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活動。

② 蜜蜂是怎樣飛回來的?

③ 爲什麼有三隻蜜蜂沒有飛回來?

2.精讀課文,探究深意。

(1)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個什麼試驗?爲什麼要做這個試驗?

①預設:試驗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因爲他“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②追問:“聽說”是聽別人說的,不是自己親手驗證的。所以他決定要自己做試驗。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聽說、認真)讀完第一自然段,我們既知道了他做試驗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爾不輕信盲從、求實的科學態度。

③第一自然段裏還有一組關聯詞你能找到嗎?(圈出)“無論……總……”你能說說這組關聯詞在這句話中的意思嗎?

(2)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法布爾又是怎麼做的?做試驗。

①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語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個環節?爲什麼?

②預設:共四個步驟,不能去掉任何一個環節。

課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裏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便於觀察;

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爲了更好地與其他蜜蜂區分;

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着──掌握蜜蜂飛回的時間;

走了兩裏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

師:多麼細緻的安排啊!我們再來讀一讀做試驗的這句話。法布爾的準備多麼全面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嚴謹)

③師:蜜蜂被放出後,法布爾又觀察到了什麼現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觀察到的現象,用曲線畫出來。

④看到了這樣的現象,作者想到了什麼?作者對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問,你感受到什麼?

預設:“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過渡:那麼,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學提示。

①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語句。

②交流彙報。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師:爲什麼作者會這樣推測呢?(預設:根據剛纔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裏兩隻小蜜蜂飛了兩裏多路,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

師:“也就是說”體會是在思考後得出的結論。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結合“兩點四十分”體會觀察時間長)

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繼續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這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確確實實”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讚歎之情。(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③指名分段朗讀:把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態度讀出來。

(4)作者通過認真細緻的觀察和用心的思考,終於得出了結論。一起讀讀第六自然段。

爲什麼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呢?(一直在袋子裏,看不到路,無法識記)作者知道了蜜蜂無論飛到哪裏,都能回到家中,並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由於當時科學設備的種種限制,法布爾無法再進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麼來辨認方向的。所以,他在結論裏也談到了他的質疑。那麼,讀完作者得出的結論,你想對作者說什麼?(也可以對蜜蜂說,對自己說,對同學說……)

(5)總結:法布爾的結論中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質疑的地方。在面對一個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重要是不是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要學習滲透在試驗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書後關於蜜蜂的知識。

(四)佈置作業

1.把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2.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一種動物的活動,抓住其特點進行仔細觀察並記錄下來,爲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附反思 篇6

說教材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課文以第一人稱方式寫了法布爾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裏,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他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爲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說教學理念

教學本文緊扣本單元“留心觀察,善於發現”這一專題,一方面採取以讀爲主,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爲什麼做試驗,試驗是怎麼做的,最後結論是什麼,同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研究作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動腦思考,每個人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1、反覆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法布爾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3、積累好詞佳句。

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難點是體會法布爾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說教法、說學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參與式教學法,閱讀感悟指導法,討論探究法。學生們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互相合作交流,觀看多媒體課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複習導入共設計了兩個知識點: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主要重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共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法布爾爲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呢?

2、同學們,我們校園裏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衆不同,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後,你想說什麼?或做什麼呢?

3、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後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爲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本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但也常常是三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爲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說”一詞的含義,我在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繫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 “聽說”所蘊含的法布爾求實的作風。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共設計了8個小環節。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抽生彙報他所做的事,能用上 “先??接着??然後??最後??”連接詞。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爲對於較複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練習說話,爲學生在寫作中能有序組織語言打下了基礎。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裏討論一下。然後全班彙報。(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爲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之一。也是充分體現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的段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學會閱讀。

4、讀到這裏如果你是法布爾你覺得蜜蜂會飛回來嗎?

5、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6、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爲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設計意圖】抓住朗讀訓練點,充分地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在讀中感悟人物內心。

7、已經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爲什麼?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法布爾對科學的嚴謹。

8、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飛回來了,能說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隻蜜蜂去哪了呢?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學生多元化的解讀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四、反覆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爲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個結論並沒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現,此時,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改讀,及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句三讀,使學生從中得到了感的遷移,情的激發,智的啓迪。從而體察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感情。

、學習最後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最後一段)

2、根據學生的提問,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並舉例說明。

3、自由讀讀資料袋裏的內容,裏面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本課正好適合對學生創造潛能開發、科學態度和方法薰陶的培養,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發現、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奧地利生物學家費裏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設計意圖】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作業佈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留心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也來寫寫它吧!

3、課外閱讀:《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