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教案

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四年級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教案

  教材簡析

《楓橋夜泊》《烏衣巷》是第6單元“快樂讀書屋”中的內容。本單元以“名勝古蹟”爲主題,這兩首古詩也都是描寫我國江南名勝古蹟的。《楓橋夜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繼夜泊楓橋時所寫,通過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自己深沉的愁緒。《烏衣巷》是唐代劉禹錫所作,通過寫烏衣巷這個原來東晉王導、謝安等豪門貴族居住之地的今昔對比,抒發了詩人的懷古之情。

兩首詩都是七言絕句,都是寫所見景物,寓情於景,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感慨,在結構、寫作特點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前者直抒情懷,寫景有靜有動,有明有暗,江邊江上,以夜景的寧靜清冷與作者愁懷相融合,完美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後者頗含深義,以“野草花”“夕陽斜”的景物描寫出朱雀橋北烏衣巷的殘破,以“堂前燕”極其精練含蓄的今昔對比,讓人回味無窮。

  設計理念

古詩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意味雋永,很多詩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課堂教學要做的是架起一座通向詩境的橋樑,粗通詩意,激發閱讀興趣,通過誦讀讓學生品賞佳句,體味情感,進入意境,增加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基本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認識課後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背誦兩首古詩,體會其旅愁與懷古的感情和意境,兩首古詩同時教學,要把握其相同與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

相應音樂、掛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通讀,鋪墊詩情

1.引入新授,感知詩味。

古詩言簡意豐,往往一個詞、一個句子就是一幅畫、一個生活場景、一段心路歷程,甚至一段人生,讓人遐想,引人深思。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千年之前的唐朝,到楓橋邊,到烏衣巷口,透過詩句來體會詩人那如煙的旅愁,那無窮的感慨。

2.讀通詩句,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利詩句。

(2)指名來讀兩首詩,大家訂正。

3.對照註釋,粗通詩意。

(1)同桌間對照註釋,進行交流,說說詩句的'意境。

(2)指名說還有哪些句子聽不懂,大家共同解決。

(3)指名說詩意,集體訂正。

  二、反覆吟讀,感知詩韻

出示詩的節奏,學生反覆吟讀詩句,要讀出節奏和韻味,自由讀、指名讀、組合讀、齊讀。

  三、用心品讀,體會詩境

1.楓橋邊的旅愁。

旅途的鄉愁,是每一個遊子心中永久的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顥的鄉愁;“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王安石的鄉愁;“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范仲淹的鄉愁……那麼,詩人張繼旅途思鄉之愁又是通過詩中哪些詞句表現出來的呢?請大家用心品讀《楓橋夜泊》來回答。

對學生回答進行點撥,說明作者通過景象描寫,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恰當運用對比和襯托的寫作特點。

2.烏衣巷口懷古。

懷古,是詩人對人生變化的一聲嘆息,深遠而沉重。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感慨,而劉禹錫憑藉一句“舊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爲懷古的絕唱。看似平常,卻不尋常,詩中哪些是尋常之事,卻又因時光流逝而變得不尋常?請大家品讀後說一說。

同學交流。教師指出“野草花、夕陽斜、堂前燕”是詩人所見之物,物是人非,表達出詩人對社會變遷、人生變化的無限慨嘆。

  四、音畫誦讀,把握詩眼

1.通過配樂、出示畫面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兩首古詩。

2.同學交流其他借景抒情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