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霧凇》教學設計及反思

四年級上冊《霧凇》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教學目標】

四年級上冊《霧凇》教學設計及反思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瞭解霧凇的形成過程,感悟霧凇的奇特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瞭解霧凇的形成過程,感悟霧凇的奇特美麗。

 【教具準備】

圖片 配樂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東北有一座城市一到冬天就非常冷,氣溫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天數多達六七十天,到處都是天寒地凍,可這兒還有一條穿城而過的江,流經這城市不僅江面不結冰,竟還奔騰不息。你們知道這是哪座城市嗎?這就是被稱爲“北國江城”的吉林,這條江也是著名的松花江。而這座城市還有更爲奇特的美景,是什麼呢?請先看圖片(出示圖片),這個奇特的美景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霧凇”,板書課題,(師範寫,強調“霧”字)

  二、進入新課:

1、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這個課題有什麼疑問。(指名答)

2、那麼就請大家帶着心中疑問,自由放聲讀課文,注意初讀要求(出示),(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說一說你眼中的霧凇什麼樣?

3、檢查初讀效果,出示詞語:

十里長堤 凝結 攝氏度

夜幕降臨 淹沒 情不自禁

霧氣繚繞 瓊枝玉葉 模糊

開火車讀,齊讀,強調“沒”“禁”“模”多音字。

4、詞語部分大家完成的都很好,那麼將詞語放入課文中,能否讀通順呢?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5、課文讀到這裏,我相信不少同學已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現在,請你們說一說你眼中的霧凇什麼樣?出示“我眼中的霧凇_____”(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6、那麼,這千姿百態、潔白晶瑩的霧凇是如何形成的呢?文中有一句話簡潔也很準確地概括了出來,看誰最快找到?指名答,相機出示句子:“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裏,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

7、齊讀這句話,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是啊,霧凇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飽和的水汽與遇冷凝結。(板書:飽和的水汽 遇冷凝結)

8、那麼這飽和的水汽從何而來呢?別急着回答,靜下心默讀課文第二段,找出答案,指名答,強調這飽和的水汽是瀰漫在松花江面上的霧氣。

9、當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時,這霧氣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出示:“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着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誰來讀這句話?你覺得這霧氣怎麼樣?(濃、大),從何可見呢?找出關鍵詞(涌現、籠罩、十里長堤、淹沒),指導朗讀,讀出此時霧氣的濃、大,指名讀,齊讀。

10、是啊,此時松花江畔上都瀰漫着濃濃的霧氣,漸漸地,燈光、樹影都模糊了,這霧氣開始給松枝、柳條穿上潔白晶瑩的新衣服了,是怎麼穿的呢?誰來讀?

11、出示“比一比”,

這蒸騰的霧氣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引導學生體會“慢慢地”強調了凝結速度慢,“輕輕地”強調輕柔、無聲無息,“一層又一層地”強調不斷凝結、不斷加厚。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12、於是,這霧凇景觀漸漸形成了,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鬆雪柳了,出示圖片變化。

13、其實,我們剛剛學習的片段就是遇冷凝結的過程,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過程,出示“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着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鬆雪柳了。”

14、這霧凇奇觀就在這一夜之間形成了,第二天清早,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時,看到的就是一個全新的銀裝素裹的世界,難怪人們會情不自禁地讚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示圖片。

15、讓我們再次欣賞這大自然的傑作,配樂,欣賞圖片,說說你的體會

16、佈置作業:假如你是小導遊,你會說什麼?

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什麼?

假如你是小作家,你會寫什麼?(三項任選其一完成)。

 【板書設計】

23、霧 凇

飽和的水汽

遇冷凝結

  【教學反思】

《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全文共三個自然段,層次很清楚,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寫了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第二自然段則詳細介紹霧凇的形成過程,第三自然段則寫人們清早觀賞霧凇的感受,本次教學我着重抓住的是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在理解霧凇形成過程的基礎上,感悟霧凇的美,在教學之初我先讓學生欣賞少量的霧凇圖片,激發他們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自己找出文中概括霧凇形成過程的那一句話,讓學生明白霧凇形成需要兩個條件:飽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結,在引導學生理解這個過程時,重點讓學生體會到當時霧大、濃,以及是如何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凝結的,然後再讓學生欣賞大量霧凇圖片,讓他們寫下自己的體會,此次教學條理較爲清楚,但過於忽略第一、三自然段裏描寫霧凇美景的句子,以致讓學生並沒能充分體會到霧凇的美,課後反思覺得當時在帶着學生品賞完第二自然段後,應該回過頭再讓學生體會第一自然段裏描寫霧凇美的句子,這樣效果應該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