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案例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教學目標: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案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讀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啓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啓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難點:

學會概括第三、四、五自然段的段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片斷:

  出示句子:

1.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2.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的“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

師:這兩句話有什麼關係?

生:首尾響應

師:文中哪些自然段具體說明了自然界有許多生物是人類的老師?快速閱讀課文。出示: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了啓示,發明了潛水艇,可以說,魚類是人類的“老師”。

觀察圖片:上下游動的魚兒與潛水艇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組自學課文3-6小節,找出課文中人類的“老師”,用下面的句式概括主要內容。

科學家從()得到啓示,發明了()。

人們模仿()造出了()。

1.出示課件:觀察蜻蜓,你發現了什麼?它給人類什麼啓示?找出有關句子讀。

2.出示句子: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這一點是什麼?

應該用什麼語氣讀這句話?

教師引讀: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又注意研究了()的飛行特點,造出了(),所以說()都是人類的好老師。

引導小結:課文第三段從人類遇到了難題,到向鳥類、蜻蜓等昆蟲學習,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寫得非常具體生動,這樣的寫法就是具體介紹。

生:朗讀這一段。

師:(出示圖片)同學們看圖片讀課文並思考:科學家從鯨的外形中得到什麼啓發? 學生試概括這段的內容。

師:喜歡第五段的讀一讀,爲什麼喜歡這段?

生:這段講得有趣,給了我們啓示。

師:哪句話是說科學家受到啓發?誰來讀一讀。

生(讀):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爲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雞蛋殼的各個部分。

師:這是一個倒裝句,能用“因爲„„所以„„”來說說這句話嗎?

生:(體驗:用手使勁捏雞蛋,想想爲什麼捏不破)

師:從“薄殼結構”特點中,建築師受到了哪些啓發?

生:(讀文中有關的描述)

師:(出示圖片)看,這就是人民大會堂,正是採用了“薄殼結構”,使這些建築物既堅固又美觀,還大大節約了建築材料。你還知道哪些地方的建築也是“薄殼結構”的嗎?

生:(欣賞圖片後):悉尼歌劇院國家體育館

師: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爲老師的例子?請你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

生:(一個個站起來舉例介紹了人類以生物爲老師發明創造的例子)

分析:以上案例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過程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羣體性主體參與率高,創新性思維活躍,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二、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爲。以上案例,教師從課文出發,引出了所要學習的新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和自學興趣。學生們都精心準備,全身心地投入,主體性參與極高。學生真正有主動學習的動力的探索的慾望,真正體現了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