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彙總(s版)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彙總(s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彙總(s版)】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彙總(s版)

第四單元詞語盤點、日積月累

詞語盤點:熟讀熟記讀讀寫寫和讀讀背背,易錯字寫一寫。如:捕撈 輝映 劇烈 沮喪 告誡 分辨 爭辯 小心翼翼 等

日積月累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是一句漢族諺語,意思是說,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什麼辦不好的事情,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諺語還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爲”“不怕無能,只怕無恆”“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欲,想。究竟,結果,原委。留心,注意。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問題)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處處注意觀察。這句話點明瞭平時養成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虛心,不自以爲是,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自滿,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這句話的意思是:虛心能幫助你把許許多多的事辦成功;而自以爲是,驕傲自滿,那十件事可能會有九件辦不成,也就是說事情辦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虛心學習的重要。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氣。自然,理所當然。這句話說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恆心,不怕花時間和力氣,堅持下去,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鋒,鋒利。磨礪,摩擦使其銳利,比喻磨練。苦寒,極端寒冷,嚴寒。這句話的意思是:寶劍的鋒利,需要經過反覆磨礪,梅花的清香是經歷了嚴冬的考驗才釋放出來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價,經歷考驗。和這句諺語相似的還有:“不經一番徹骨寒,哪來梅花撲鼻香”等。

同學們應該在背誦默寫的基礎上會聯繫實際靈活運用。如:大書法家王羲之七歲時就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每次練完字都要到水池裏洗毛筆,堅持練了兩三年,結果水池變成了墨池,他寫字的技巧也日漸嫺熟,但他還是堅持不懈地練字,最後終於成了頗負盛名的大書法家。這個事例說明什麼?用一句諺語來說就是“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也可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四單元講讀課文複習 (《釣魚的啓示》、《落花生》)

13、釣魚的啓示

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啓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課文在敘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對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從“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兩層意思。第一,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魚是那樣的大,“我”平時雖然經常跟父親去小島釣魚,卻“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魚是那樣的可愛,魚鱗在“銀色的月光下”閃閃發光,還“輕輕翕動着”魚鰓,父親和“我”一樣喜歡並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第二,正因爲大鱸魚這麼漂亮可愛,所以從情感上說父親也捨不得放掉它,“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是因爲父親也在經歷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

②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沮喪”:灰心失望。當年那件讓孩子“沮喪”的事,與後來他成爲“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之間有什麼聯繫?可以結合課文後面的句子“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來理解。懂得這一點很不容易,也許花了數十年時間;懂得這一點又很了不起,他能讓人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這是他後來能成爲著名建築設計師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對父親從小嚴格教育的最好回報。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這句話比較難懂,需要引導聯繫實際。誘惑人的“魚”: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諸如:金錢、地位、榮譽……包括那些暫時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學校裏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衝過去,還是等?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

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是”:對,正確,應該;“非”:錯,不對,不該。理解這句話要聯繫課文內容。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之難,實踐道德,放掉到手的魚,就需放棄個人利益。

對詞語的理解。

漣漪:細小的波紋。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絲毫不敢疏忽。

翕動:翕,收斂。(嘴脣)一張一合。

皎潔:(月亮)明亮而潔白。

乞求:請求(對方)答應。

不容爭辯:不允許爭論、辯解。

誘惑:吸引。

抉擇:挑選,選擇。

告誡:警告勸誡(多用於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15 落花生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華生”作爲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現了這一心願,成爲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爲過收穫節做了準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

對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是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議論。“愛慕之心”,心中產生喜愛、羨慕的感情。這裏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通過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的比較,說明花生沒有桃子、石榴、蘋果的外在的美麗,它卻具有內在的最可貴之處:樸實無華,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

②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以現代人的觀點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當然更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畢竟不能與內心美相提並論,更看重的當然應該是內心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爲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

③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這句話是作者在聽了父親對於花生品格的議論之後受到的感悟。作者當時雖然年紀還小,但從父親對花生的評議中,已經體會到了父親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卻沒有實際用處的人,而有沒有實際用處,主是指看對他人和社會有沒有好處及貢獻。

對詞語的理解。

開闢:開拓發展。課文中指把原來荒着的地,開墾出來。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穫:農作物成熟時,收取果實。也用來比喻心得、戰果,課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於喜愛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樣子或穿着)好看;有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