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什麼樣的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1

江南這一篇課文詩一首漢樂府詩歌,比較有節奏。在講課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感和江南這個地方的美麗。

講這首詩歌的時候首先讓學生了解江南在哪裏,我選擇用多媒體展示江南的地圖。首先讓學生找我們所在的.位置——山西。然後找到長江,長江以南就是江南。知道了江南的位置就開始讀課文。讀課文的時候,讓個別學生讀課文,糾正讀音。然後讓學生讀詩歌時要注意節奏和感情。

講課文內容時,我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來觀察蓮、荷葉、荷花等。圖文結合可以直觀的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江南可採蓮”,江南可以採蓮,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認識了蓮以後觀察課文圖片中的姑娘是如何採蓮,並模仿器動作。放幻燈片中荷葉,讓學生理解很多葉子的樣子就是“田田”。在後面的課文,我在黑板是板書東南西北,放一張學生已經畫好的魚兒各個方向遊動,來理解課文魚戲蓮葉間、東、南、西、北。這樣既調動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理解的課文。

這節課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了課文。但是在內容涉及上,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引入課文,相對一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不應該涉入太多。總體上這節課比較理想。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2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

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我們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麼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

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 “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採用表演背的方法,對於這個學生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讀中想畫,欣賞美。

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看畫面,猜一猜“蓮葉何田田”是寫蓮葉怎麼樣的?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自然地讀出了讚歎之請。還沒讀到“魚戲蓮葉間”時,學生顯得有點坐不住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難把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堅持到底,於是,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說:小朋友們,願意跟着老師划着小船到“蓮葉田田”的湖裏去採摘蓮子嗎?這麼一說,小朋友們的'精神頓時又來了,我因勢利導——“那就讓我們划起槳兒,去欣賞蓮葉田田吧!”話畢,輕輕地劃了起來,小朋友們也都學着他的樣子,進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動作太大了,影響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槳,於是我說:“我們可要輕輕地劃小船哦,別碰疼了蓮葉,碰傷了荷花哦!”小朋友們都是善良的,聽我這麼一說,趕緊放慢了速度,劃得很輕很輕,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樣,入情入境,就

在小朋友們開心划着小船的時候,我突然叫起來:哎呀,快看一小魚,我接着吟誦:魚戲蓮葉間——故意拖長了聲調,小朋友們沒跟着接,於是我又接着說: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小朋友們明白了,有的說:魚戲蓮葉南。有的說:魚戲蓮葉北。就這樣,由發現小魚的驚喜而發出的叫聲不絕於耳,當時那場面的熱鬧和划船的歡快溢於言表。這五句幾乎相同的詩句,本來學生是很難讀出層次感的,讀這五句詩時,大部分學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魚,與上句斷開理解,抓的是“魚戲”。卻不知道此處是“互文見義”的手法,經這麼一劃槳,一發現,一驚喜,一叫喊,小朋友們茅塞頓開,立即領悟到了這五句詩是採蓮人的驚喊,再指導朗讀自然也就輕鬆得多了。

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故無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爲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設計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節,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3

《江南》是我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詞,學生們語文第一課正在學習本首詞。學生對歌詞背景已相當瞭解。教學中我從優美的畫面作爲切入點,讓學生爲畫面配樂,從而引出《憶江南》的歌曲教學。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先讓學生對江南有一個總體的感受,爲後面的歌曲教學做一個情感鋪墊。

初聽教師範唱,學生們找出歌曲表達江南美景的句子且印象最深的句子,從這一句開始學習歌曲,打破歌曲教學的常規,這樣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學始終圍繞一個字“美”。之後的歌曲教學通過教師唱譜 、學生接唱等方式讓學生來學唱歌曲。

這首歌曲雖然不長,但是卻有許多的一字多音,這是歌曲的難點。教唱時我採用層層深入的方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在完整演唱時基本沒有錯誤。教師的教學語言很重要,教師韻律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把學生帶入到音樂情境之中,加深他們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的設計有它的完整性。

通過這節課,我也知道了自身有不足,要通過自己每天、每一節的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成爲一個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的教師。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4

這首歌的歌詞取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江南》,是詩人晚年回憶江南風景時寫的,原作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詩的風格清新,語調輕鬆活潑,像一首動人的民歌。曲作者爲該詩配上了優美婉轉的旋律,更加表達了詩人熱愛江南美景的情感。

記得原來看過一個名師在介紹自己成功經驗時曾經說過,課堂上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手勢都是自己在家裏就訓練過無數次的,就像一個舞蹈演員對着鏡子練習自己的舞姿一樣,當時看的'時候我還大相信,覺得太誇張了。以前同事也有說過自己上課的時候語言和姿態需要改進,自己卻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兩次課,仔細揣摩自己上課時的言語,才覺得說出的話與當時的表情是那麼的不自然。有那麼幾句剛說完就覺得特別的彆扭。也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不知所措後自己敷衍而過。教學形態暫且不提,語言缺少美感、貧乏、生硬是我對自己言語的評價。這些表現跟當時緊張情緒有些關係,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還是反映了自己平時上課的一種狀態。《江南》這節課中設計了三個大板塊,分別是“賞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詩的美景,通過準確的語言傳達給學生,藉助優美的形態語言把美展、舞江南。”這三個環節對教師的形態或言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要把自示給學生,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帶進了一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麗江南。上完了同樣內容的兩節課,我突然之間相信了,相信一個滿意的表情和手勢是需要訓練的,是可以訓練出來的。看來我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不斷的改進自己在言語與形態這些方面的不足。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深體會到在每一堂音樂課中,我們的每一個不經意對學生來說都是經意的。靈性的頓悟,思維的流轉……課堂上我們的智慧和學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時,每一次不足,並形成新的起點;每一次磨練,開啓課堂成功之門。只有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去鍛鍊、反思、總結,教學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5

爲了上好《江南》這篇課文,我的教學設計前前後後大改了三次,每一次改動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進步,下面我先就我三次改動來談談對這節課的設計及效果:

第一次:我自認爲這首詩語言比較簡單,孩子們學起來應該是輕而易舉,於是,爲了拓展閱讀面,提高識字量,我設計了單元整體識字課型,讓孩子們讀課外美文,選自《主題閱讀》的《荷葉雨》,並且認識裏面的生字,從認生字中還要發現押韻的奧祕,當然拓展讀還加入了師生對讀的美讀方式。想法是美好的,結果在我們學校一年級八班試上了下,時間遠遠不夠,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遠遠沒我想像的大,好吧,把以文帶文《荷葉雨》簡單化,師帶生讀吧,其他全部省略!

第二次,導課稍微簡單明瞭了,讀文(範讀、看圖讀、拍手唱着讀、)識字、作詩,順利上完了,可是大家聽完以後,都一致認爲好像少了什麼,細細一想,對了,一節語文課主要有四方面的能力訓練,那就是“聽、說、讀、寫”,而我的`課裏就恰恰少了“寫”這個環節的能力訓練,好吧!我平時訓練寫字喜歡放在第二課時,光寫字我就得花20多分鐘,爲了讓這節課更加完美,我就加入寫字環節吧,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就加入一個字的寫法訓練。

第三次:這次我把這節課帶到外校去上了,或許是換了別班的學生,許多習慣不熟悉,時間又遠遠不夠了,居然超出了十分鐘,可能是我的環節過度語有點天馬行空,不受約束了,又因爲知道時間不夠,朗讀教學指導就不敢細究了,導至這節課還是不成功,於是,決定把開課活躍氣氛的對對子環節省去了。

上了這節課,我才發現課堂設計和我們的文章一樣,不厭其改,雖然每次上課、改課,費時費力費神,但我卻很高興,因爲我覺得每次的改動就是對我語文業務能力的一種提高,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仁對我指導和幫助,我會繼續努力,爭取給孩子們呈現更精彩的課堂!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6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江南》這一課,本課的重難點在於讓學生通過識字,能正確流利地讀古詩。

我主要設置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江南美景圖片

一年級學生又是剛入學不久,可能會產生緊張的心理。爲消除其緊張心理,特意安排學生欣賞美麗的江南圖片,讓學生放鬆,同時營造優美的情景,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2、讚美江南,過渡新課

(在觀看了圖片後,教師因勢利導的進入新課,帶學生去江南)

(二)以讀引字,以字入讀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學生主體性)。

2、同桌讀(通過兩人互讀,幫助糾正字音)

3、指名讀(讓學生試讀,提出自己不熟悉的字。教師加以指導,糾正,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4、齊讀(在集體的'朗讀下,進一步幫助個別學生糾正字音)

請學生依次讀生字,課件發出掌聲表示鼓勵。本環節也是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生字,認讀生字。

(三)朗讀訓練

1、教師範讀(教師有效的範讀,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給學生一個模仿的榜樣)

2、學生模仿教師練習讀(給學生時間練讀,充分發揮兒童愛模仿的天性)

3、指名讀、檢測(檢測學生的朗讀、針對不足加以引導、糾正)

4、齊讀(集體讀古詩,訓練學生讀出節奏)

5、師生對讀、賽讀

6、背讀課文,演背古詩

讓學生邊背邊想像池塘裏的美景,感悟魚兒嬉戲的快樂。讓男同學充當荷葉,女同學充當荷花,指名同學來當魚兒,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邊演邊背古詩,讓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得到昇華。

不足之處:

1、設計和操作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朗讀環節,沒有真正展開,具體操作時朗讀的多樣性沒有表現出來。

2、兩個人互讀這個環節,有點浮於表面,應該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互相檢查是否認真讀了,是否按老師的要求圈出了不熟悉的生字,然後交叉彙報,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在認讀生字環節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與整節課的安排不協調,還佔用了不少讀的時間,以至課堂後半程有點草草收尾,沒有給朗讀和背誦課文留出充足的時間,所以顯得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7

衆所周知,《漢樂府》是專用來譜曲吟唱的,它們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煉、朗朗上口、易於流傳的特點。而其中《江南》一首,則更是流傳久遠了。這首詩以採蓮女採蓮爲基點,描寫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寧靜美、活力美。基於這樣的考慮,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反覆的品讀上。具體來說,我覺得本課有如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一是以不同形式的讀爲中心,讓學生通過讀來熟悉、理解、品味詩歌。由於這首詩淺顯易懂,所以我沒有在字詞方面花太多的時間,只是在幾個關鍵字方面教了一會兒,一起學了寫法。在讀的方面,我試着讓他們通過個別讀、對讀、小組讀等方式,反覆讀出詩歌原本的美感。

二是充分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老師只是導演。學生回答、討論、角色演讀等等環節,佔了整節課的三分之二多時間。比較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感悟,有些學生在對詩歌有獨到理解的同時,我給予了認可和引導。

三是學生參與積極,參與程度很高。整節課學生的讀、演、說、思都很主動,一些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比較深刻的。基本達到了設定的目標。

不足之處也明顯,主要表現在對生命課堂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刻,學生真正的參與不夠好,一些活動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品讀的層次性和目的性體現的不是很好,沒有隨着讀的深入,加強對文本詩歌的理解。需要繼續努力。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8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主要抓住孩子們對詩歌的整體把握,知道詩中描繪的是怎麼樣一幅場景,以及對“蓮葉何田田”及“戲”字等重點詞句的解讀。

首先,讓孩子在已學拼音的基礎上,自由練讀詩句,並提出練讀要求:將自己識讀有困難的字圈出來,重點練讀。然後在小組間比一比誰的朗讀最標準,聲音響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逐句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通過大量的圖片讓學生視覺感知荷塘的美麗,體會“蓮葉何田田”的中蓮葉的多與美。並經由播放動畫“魚戲蓮葉間”,讓孩子們在動態中感知魚兒的自由自在與悠然自得。最後,如何才能讓孩子們準確記住詩中的四個方位詞,我採用的方式是動作配合。每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別向“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魚狀“遊走”,經過多次的動作遊戲練習,孩子們都能在教室內準確辨別和掌握各個方向,同時也感受到了魚兒們的快樂。總的來說,這是我自己上得比較生動的一課,課堂氣氛也較爲活躍。

然而,當我聽完師傅華老師的.展示課後,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還是有很多。

華老師的課堂,生動活潑、意境優美,充滿着童真童趣。簡筆繪畫帶出問題:猜猜老師畫的是什麼,世界上最長的江是哪條?充分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引出課題。手繪圖片貼出意境:在孩子們讀課文的同時,從蓮葉到蓮花,從蓮花到蓮藕再到小魚,一幅美麗的魚戲荷塘圖就展現在了我們眼前,整個教室頓時鮮亮了起來!看着生動的圖片,配上悠揚的音樂,孩子們韻味十足的朗讀將每一位老師都帶入了那熱鬧而美麗的荷塘深處。識字教學生動實用:長江裏水多,“三點水”加“工”就快速地記住了“江”的字形;魚兒的圖片與生字“魚”結合教學,讓孩子在學習象形字“魚”的同時,腦海中有了形象的記憶。遊戲辨向、學以致用:請小朋友們做一回小魚,快樂地遊向“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遊戲中體會魚兒的歡快。

這種細緻認真的備課精神,多種教學手法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教學基本功的紮實韌勁,我都應該虛心請教、認真學習。並努力從關注自我成長中走出,還給學生一個真正自主、完整的課堂。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9

小語教材第一冊的第3課《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此詩爲《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原見《宋書樂志》,算得上是採蓮詩的鼻祖,主要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水鄉是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游水嬉戲的情景。此詩最初爲漢代民歌,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詩中大量運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和吟唱。正因爲如此,在識字環節我採用的是小組合作集中識字,突然重難點。因爲本文不像一些小韻文、小短文、小童話,它的語言比較凝鍊,節奏迴環往反覆,節奏感極強,如果把生字抽出來,整首詩的韻律就會被破壞,不利於目標的達成。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展現了江南水鄉的情景,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古詩。課文後面田字格里的7個字是本課要學會的生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詩歌在我國有着久遠的歷史。本詩作爲一首漢樂府詩,它繼承了詩經中的一些寫作風格,語言樸素、明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採蓮的風光。在初次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就讓我有一種迴歸自然、迴歸本我、生命本真的感覺。曾經在一本書裏看到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孩子剛剛來到學校,要想讓他們愛上語文,最好最持久的辦法就是向孩子展示語文即語言的美麗——聽見封存在語言文字裏好聽的聲音。而且一年級是帶領學生找到文字的'韻律之美,也就是培養韻律感的關鍵期,錯過了,就長久地錯過了。”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設計時秉承着教學要契合兒童內在成長和學習節奏的原則,結合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爲孩子的學習創設情境,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讓孩子的身心和文字內容形成和諧的共震,使孩子能夠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

在課的整體設計上,我力圖通過創設各種詩意的情境,讓孩子能夠沉浸在古詩詞的世界裏,沉浸在語言文字的美麗了,在達成識字寫字目標的基礎上,心靈更加的清澈,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也能得到一定培養,從小就受到文字、詩詞的薰陶。如在課的開頭我以聽詩猜花遊戲導入,引出本課,在出示課題後我又引領學生配樂欣賞江南美景,讓孩子在愉悅、陶醉的心境中走進本課。還有課中聽採蓮姑娘的動聽歌唱,再到結尾學生簡單清淺的和我一起打着拍子讀詩的環節,都是基於這一整體意圖的設計。我希望我的語文教學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更應該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的生命質量,我覺得這樣的語文教學纔是有生命力的語文,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且,我想這樣的課堂也和我們現在所倡導和學習的高效課堂是相契合的。因爲只有生命活力催生的效率,纔是課堂真正的高效率,我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不是追求創新,而是迴歸——迴歸孩子生命的本真,以人爲本,迴歸課堂的本真——把它還給學生。

一直以來,我都在爲我所追求的理想的課堂進行着探索和實踐,當然首先它應該是高效的,拿我這節課所教學的《江南》來說,課前準備階段我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關於荷花的、關於樂府詩、甚至還有先秦《詩經》裏的一些詩歌,包括本詩創作的最初意義和指向以及選入教材所要體現的教育價值取向等。另外我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也有一定掌握和了解,本學期我們小學部在夏校長的帶領下一直在組織實施開展海量閱讀、構建書香校園活動。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的就是經典誦讀、積累古詩活動。開學這兩個月,再加上一些孩子學前的積累,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而且拼音結束,我們已經開始學習小韻文,這個時候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上一節古詩課,引領孩子們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把積累背誦堅持下去,再加上我對古詩詞教學也想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和幫助,所以我選取了這節課。課上我所創設的情境,出示的小組自學提示,是在爲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因爲必竟他們還是小學低年段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在培養之中,只能說是剛剛開始,這個階段需要培養和等待,所以這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只能先放在我的心裏。但是,我也知道不論多麼小的孩子,他們都有自主做事的願望,太多的幫助就是束縛,所以我放手讓他們合作自學生字,自己找識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質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詞,給他們相對自由的空間和時間。我還通過打拍子讀、想象、演一演、吟唱、比賽等多樣的學習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引導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讓孩子在充分地展現自我、釋放自我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健康、快樂地學習。還有課後我讓孩子繼續蒐集背誦有關江南的美景的古詩,和父母進行的實踐活動,都是力求使本節課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也許我沒有讓孩子們狂歡,但是至少他們的每一次微笑都是會心的、燦爛的。

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有幾處覺得還有待加強,一是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提示,但是一年級的孩子控制和組織能力還不強,這樣的自學如果剛開始沒有落實到位,很容易流於形式,而且我們的確也是剛剛開始學習生字,所以還有待教師深入地指導和監督。第二,是入學兒童的課堂常規,本節前二十五分鐘左右還可以,後面就有些躁動,所以這也是我工作的方向,必竟沒有課堂紀律、良好學習習慣的保證,高效課堂是無法實現的。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10

《江南》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於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課後反思整堂課,有二處較爲出彩的設計,對學生誦讀、理解古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啊!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二、人物轉換,活躍思維。

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爲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於是在這裏設計了“如果你是小魚,你會幹什麼?”的環節,學生躍躍欲試,爭着用自己的語言、動作來表現,有的學生說我在吹泡泡,我在和其他小魚比賽游泳呢,我是游泳冠軍,我們在捉迷藏,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說到,下雨了,我在荷葉下面躲雨,天熱了,我在荷葉下面乘涼。學生們的思維頓時被打開了,他們豐富的語言讓課堂增色不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孩子的思維。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11

識字:第一課時中,通過同桌對讀正音、交流識字方法、開火車組詞來認識生字,但沒有做到每個字都讓學生說一句話;第二課時,通過帶拼音全班齊讀生字、小組合作讀生字卡、識字遊戲等方式複習鞏固。大部分學生能掌握生字,少數學生不能認讀“蓮、南”,nl不分。

寫字:第一課時,學寫“東、西”,“東”的第四筆容易錯寫爲點,有幾個學生能自覺發現“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區分。書寫時,豎彎容易錯寫成豎折。時間分配不當,課堂上實際寫字的時間不足。

誦讀:第二課時的讀比第一課時多,設計了小組賽讀、分角色讀、帶動作讀、吟誦品讀等方式。但讀得還不夠多樣,環節設計不夠緊密。部分學生誤將“蓮葉何田田”讀成“荷葉何田田”。尚須要強化識記,加強誦讀,讀中理解,熟讀成誦。

拓展:介紹了《採蓮曲》《小池》等古詩,其中意外發現《小池》是學生幼兒園學過的。這個環節充分暴露了我的問題:不信任學生。我一開始應該先詢問學生知不知道其他關於蓮花的古詩。由於擔心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我在教學中有“滿堂灌”的傾向,這節課我講的時間起碼佔了一半,沒有留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沒有做到以學生爲主體。

調控:不時有學生開小差、搞小動作,我有時不能發現,可見我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留意到每一個學生,同時,也說明我的課堂還不夠生動有趣,不能完全吸引學生。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12

在朗朗讀書聲中,《憶江南》結束了,回想整堂課,真是幾多歡喜幾多愁,因爲這是語文活動課,是展現自己一年多進行古詩文誦讀這項課題研究成果的一堂課,所以無法在其它班級試教,也不可以做排練等違規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反覆在腦中排練整個課堂過程,但是“空想主義”終究是要碰壁的,在這堂課上,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在一個環節上媒體沒有同步,比如板書當中的一些失誤,以及在隨機問答中的不夠嚴密等,都是因爲準備的不夠充分,或者說是設想的不夠嚴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課後充滿懊惱,並一次次告誡自己:今後上課務必要認真、再認真,做到百密而無一疏。

當然歡喜的事情還是很多,班中的孩子顯得那麼訓練有素,令我驕傲,經過一年多的薰陶,他們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準確,運用多元智能學習駕輕就熟,操縱電腦宛若行家,因此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圖畫組的電腦繪畫十分逼真,“紅勝火”的江花在片刻間出現,手工繪畫的孩子也展現了“綠如藍”的江水,他們的'畫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啓示了智慧,激發了想象;語言組的蘇依凡大顯身手,運用網絡資源製作了演示文稿,把詞中的關鍵詞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釋,以及整首詞的意思都翻譯並展示了出來,讓其餘同學直觀、準確地理解詞,他們的技術運用是最艱難,也最成功;朗讀組的在音樂庫中尋找喜歡的、適合《憶江南》朗讀的樂曲,並採用個人讀、集體組合讀的多形式來聲情並茂地朗讀了詞,也把大家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然後全班一起嘗試配着吉他朗誦,效果好極了;而創作組儘管錯誤極多,頗受爭議,但他們的靈氣還是有目共睹,他們把詞改寫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標點等細節上還是顯得稚嫩,推敲不夠,當然這樣的嘗試已不容易,並和平時的訓練息息相關。因此,在課堂上,孩子們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師提供的多種資源:如網站、音像,仔細地研讀詞,並在問題的引領,任務的驅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務。

課堂的活躍、生動,是孩子們的創造的,同樣離不開網絡的貢獻。網絡也使孩子們學習如魚得水,每個小組相應的資源讓他們如虎添翼,機器和人就這樣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諧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話——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而我們在網絡的世界裏舞動,在古詩詞的世界裏吟唱!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13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可謂有景、有情、有韻。

結合課文的特點在教學時,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手段:

首先,開始上課前我先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回答問題後,我開始講解課文並聲情並茂的大聲讀:“江南是個好地方,瞧荷塘裏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鮮豔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露出翠綠的小蓮蓬。微風吹過,荷花隨風擺動,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古人把這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深情並茂的朗讀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小孩子入迷了,進入了課文的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同學們和我一樣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美景中。

其次,在學習課文時候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荷葉、荷花美不美,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通過這樣教學訓練,我和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讓讓體會出江南水鄉的.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詩歌之美。

最後,經過上兩個環節的訓練,讓學生細細體會詩句的美,要有更深刻的認識體會,還得通過細讀課文詩詞來完成。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我抓住“何田田”來讓學生理解蓮葉茂盛鮮亮感覺,我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朗讀。學生誇張的表情,閃亮的眼神,各異的動作,帶來班上同學的笑聲,我想“何田田”一詞深深的印進了同學們腦海中,這就是詩歌之美。教學第二句時,抓住一個“戲”首先進行這樣的引導:“蓮葉長得這麼綠,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人們划着小船採收蓮蓬。河裏的小魚呀,也樂開了”我講敘着魚兒開心嬉戲的情景,學生也進入慢慢進入詩中的意境中,同學們把自己想象成了小魚,在水中暢遊,課堂氣氛慢慢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進入了角色,把自己當成小魚。我相信這堂課一定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14

《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課堂上,我讓學生表演小魚在池塘中往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遊,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方向的識別進行了強化。

這節課識字教學是重點,有些字學生在幼兒園已學過,字音 、字形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掌握的,但學前期寫字較少,課堂上我讓學生掌握如何在田字格中書寫這三個字,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在上這一課時,我也力圖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在評價學生時,激勵語言較少,個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能激發。今後教學中,我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敢說敢做。

在《江南》一課中,我雖然有意識讓學生自主識字,自己讀書,但是由於指導不到位,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缺乏對一年級學生的信任,學生合作學習沒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今後的教學中,要逐漸將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學習中使他們自學能力得以提高,從低年級起就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思索,不斷改進,使自己與課改一同成長。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15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古詩古詞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裏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⑴多層次的誦讀:

“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⑵要求學生質疑。在激情中成長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現代心理學也認爲,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啓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者學習是知識積累的橋樑,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次的拓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達,放飛智慧的風箏,在歌唱中感受快樂,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總之,新課標要求小學生掌握、記憶的詩詞爲70餘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記硬背,豈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兒。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讀,讀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他還特別指出,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就像唱歌一樣,很愉快的。爲此,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思索:古代詩詞琅琅上口,易於傳唱,現代人也願意用古詩詞填詞作曲。既然詞曲作家能爲古詩詞譜曲,爲什麼不能將它填於學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讓他們相互傳唱,在傳唱中記憶,在傳唱中領悟,在傳唱中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歌唱中學習呢?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憶江南》,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讚美,在讚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讚美,爲學生用熟悉的曲譜填詞打下基礎。其次,給學生一個拓展的方向。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既讓學生欣賞了詩詞的韻律美,也將學科性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爲自己喜歡的詩詞譜曲了!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向開課的激情導入、幻燈片的順序、對詞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爲今後的教學做更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