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精選6篇)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雖然以前曾引領孩子們背過不少宋詞,但是詞作爲文本的一種形式,在教材中出現,這還是第一次。因爲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讓孩子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精選6篇)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篇1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瞭解詞的知識,從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因此,通過視頻引導學生欣賞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可立即使學生陶醉於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優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並茂的配樂朗讀,使學生在心中盪漾起一種淡淡的嚮往之情,激發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江南好”。

通過讓學生看、聽、唱、編感受江南音樂爲主線,圍繞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悟江南的各種美。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畫面優美,語言精練又富有有詩意,讓聽者都陶醉在江南水鄉小鎮那古樸、恬靜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無窮。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清晰明瞭,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容量大,涉及面廣,學生人人蔘與,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非常高。在看江南這個環節上,教師精心準備,先讓學生從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樸神韻的圖畫中瞭解江南;通過吟江南,讓學生理解白居易的詩《憶江南》的內涵,進而感受到詩詞、音樂的韻律美。接着又讓大家唱江南,通過老師的範唱、聆聽歌曲、交流,解決歌曲的難點,引導學生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憶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最後的拓展欣賞,是蘇州白話演唱的《憶江南》以及評彈版本《憶江南》,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了學生聽辨審美能力。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篇2

《江南好》是一首民樂合奏。樂曲既流暢優美又歡快活潑,具有典型的江南音樂的特點,細膩婉轉、清澈秀麗。樂曲的結構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優美、婉轉的旋律好像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春雨綿綿、楊柳依依,清風、綠柳、紅花,小橋、流水、人家,使我們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之中。樂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漸快,旋律輕快、跳躍,清脆的竹笛聲好像把我們優美的景色之中驚醒。原來,江南不僅有優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淳樸、豪放,他們載歌載舞表達着對性福生活的感受,逐漸歡快的情緒使我們受到感染。

在這節課的教學上,爲了讓學生知道樂曲的兩個段落。我首先讓學生完整聽一遍樂曲。然後我問:“同學們這首樂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啊?”學生說:“歡快的”;“抒情的”。我說:“哪部分抒情?哪部分歡快啊?”學生說:“前面一部分抒情,後面歡快。”我說:“對,樂曲分爲兩個段落,A段抒情、B段歡快。你再來聽一聽,看一看你能不能分清除兩個段落。提示,A段B段之間有個速度變化的地方,聽到這個變化的時候請舉手示意。”學生在我的示意下認真聽音樂,並能夠找出速度變化的地方。分清段落之後我又帶領學生完成書中的要求,把組成B段三部分旋律排列順序,開始,我只是在鋼琴上彈奏了三部分的旋律,然後讓學生排序,通過實踐學生根本不能完成要求。後來我又讓學生隨琴哼唱旋律,然後再聽B段音樂,有一部分音樂素質較好的學生能夠聽出來。爲了能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分辨出旋律的排序,我又把譜子改寫成簡譜,然後讓學生唱。這一次學生不僅能正確排列出旋律的順序,而且還比較牢固的記住了旋律。效果很好。

反思,學生上欣賞課不但要體驗音樂的美,還要學會如何欣賞音樂,最後記住音樂主題。那麼在這節課裏學生就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達到了欣賞音樂的目的,教學有實效。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篇3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古詩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裏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⑴ 多層次的誦讀:

“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⑵ 要求學生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現代心理學也認爲,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啓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篇4

從來沒有嘗試過詞的教學,孩子們也沒有學習詞的經歷,對於公開課的選課這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起初很猶豫。拿着《憶江南》,讀了幾遍,這樣的佳作,讓人衝動,於是,開始了幾天的辛勤勞作。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這是我執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導我整堂課設計的基本理念!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先從“憶”、“好”入手,瞭解詩詞創作背景及情感基調。再感受具體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通過圖片感受,音樂渲染,資料供給,體驗交流,將這兩句讀“胖”,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讀出這兩個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對江南風光的涵蓋力。然後,讓學生通過對作者在江南時的作爲以及之後回洛陽後的生活的簡單瞭解,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最後,“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憶江南》,在聲韻悠揚中融化在山溫水暖的江南風景中!

我認爲,自己的設計理念正確,設計思路比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處理特殊的古詩詞教學時,自己也比較大膽,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構、組合、拓展,呈現一堂“完整”的古詩詞教學課,而非很摳門地“粘”着個別字、詞不放,而忽視詩詞的整體美及渾然天成的韻味。

不足之處有很多,大處敗筆主要是“留白”不夠。一堂好的語文課,肯定有一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在這段時間裏,學生在靜靜汲取、思考、品味,然後有更多智慧的生成,這樣的情景與“熱鬧”的“師生互動”相得益彰,才能構成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而我的課雖也有個別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夠,不免顯得有點畏縮。希望自己能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課感,上出好的課!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篇5

教學過程很平實。我一改以往教詩詞的老套路:解釋理解——朗讀背誦——寫意做題(這種完全爲了應付考試的做法延傳至今,而且還會在很長時間內存在。至少我們這裏會)。學生不會朗讀——全是唱讀,沒有半點節奏和韻律感,這是我事先預計到的,因此有意加強了古詩詞的朗讀訓練,把讀作爲這堂課一個重要目標。從試讀,到指導讀,再到體會意境後的感情朗讀,這一線索貫穿始終,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終於能讀出韻味來了。之所以要花這麼大功夫去完成這一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明白:書要這樣讀,僅僅是要這樣朗讀!也希望我們的一部分老師知道——朗讀,朗讀,還是朗讀!別不在乎語感!我想給大家傳遞一個信息:跟上,與現代教學理念近點!

其次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讓人真的很無奈。整堂課中除了在試讀環節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舉手要求讀之外,在自學過程中,不與同伴交流,不與集體交流,只有一兩個學生有慾望。在體會意境環節,要求學生談談江南美景,居然沒人主動舉手。雖然這們這裏還不是典型的江南,但生活在長江以南的他們,並不缺少那些感性認識。他們能說上青山、綠水,能說上蜂蝶、鳥雀,還有紅花、綠樹。但沒有人發言……

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篇6

一、注重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詞的朗讀要求語速要慢,而且語調要有高低的變化,課堂上我注重朗讀指導,加強示範,並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帶上動作讀、配樂讀,讓學生讀出詩中的情,讀出詩中的美,讀出感情了,對詩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詩人之所以能寫出優美的詩句,是因爲他曾經身處在那樣的意境之中,只有爲學生創造詩意的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詩意。所以在教學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詩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不但能說出詩中所寫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說出彷彿聽 到了流水的聲音,這足以見得學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進了詩的意境。

三、大膽嘗試了隨文識字。

識字教學仍是教學重點,我嘗試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兒歌識記、家族識字、給生字組詞,用詞語說句子等多種方法,夯實了識字教學,特別是用詞語造句,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說,不但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課文內容,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