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歲月如歌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歲月如歌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歲月如歌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歲月如歌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歲月如歌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歲月如歌讀後感1

《歲月如歌》是著名的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於漪獻給20xx年教師節的一份厚禮。翻開扉頁,是於老師的手跡:“拉開層層心幕,往事歷歷眼前:教海沉浮,歲月如歌,被白髮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於老師幾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體驗。

閱讀的感覺真好,捧着《歲月如歌》,一頁頁往下讀,我彷彿在傾聽一位長者的獨白,娓娓道來,時而激越,時而平緩,時而低語,感覺猶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

隨着“歲月如歌”這個生命故事長卷的逐層釋放與展開,我不斷地被觸動,被震懾。如今的教育專家、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經經歷了那樣的苦難:喪父之痛;病魔纏身,差一點奪走她的生命;“文革”期間,她又遭到了怎樣的欺辱……一樁樁、一件件都沒有壓垮這位倔強的女性。在於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堅強,怎樣叫師愛,什麼是責任,她的“求知、求教、求真”之路,是追求理想之路,是探索語文教學之路,是尋求教育真諦之路。

求知——明燈伴我過午夜

於漪老師說:“我當了一輩子教師,教了一輩子語文,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永不滿足是必須遵循的信條。”於漪老師上了2000多節公開課,可自己卻認爲沒有一節是十全十美的,雖然每次開課前都考慮周全,但每節都存有遺憾。我想,正是由於於漪老師謙虛好學、永不滿足,纔會有她那每節都有遺憾的說法。作爲“非科班出身”的於漪“三年磨一劍”,常常是“明燈伴我過午夜”。這種付出,這種努力,一定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在支撐着她,有一種謙虛好學、永不滿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從教至今,於漪老師就是這樣邊教邊學走過來的。“如果學而思,學一點,消化一點,即使時間零碎,日積月累,真才實學也必大有增進。”於漪老師還告訴我們:重要的理論反覆學,緊扣一點深入學,拓開視野廣泛學。“人非生而知之者”,沒有誰天生就可以做教師,於漪老師都在“一輩子學做教師”。讀到這兒,敬仰之心蕩然升起。

求教——夢裏尋它千百回

於漪老師一生與語文結緣,終於破解“人的語文能力是從哪裏來的”。“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只能從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得來,在優秀範文的閱讀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隨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潛移默化所生成,並具有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個性的語文能力。因此,大量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潛移默化是語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規律。”

“離開了人的培養去講文的教學,就失去了教師工作的制高點,也就失去了教學的真正價值。”於老師一開始就認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打好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底子,爲此,她首先自學高中語文教學涉及的各種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經典作品,並以“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爲標杆,迅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於老師積極向實踐、向同行和學生學習,用10小時、20小時準備一堂課,《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備30多個小時,反覆鑽研數十篇、上百篇教材,用規範的語言寫成教案,把課上要講的每句話背下來,再脫開教案講課,課後寫教學後記;再次結合自修語文的深切體驗,關注當時語文教育思想的論爭,留意教學改革的動向,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

於老師說““聲情並茂的朗讀、講解,旁徵博引的議論、評析,眼神、手勢、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我常頓然有所悟:這就是語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學,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原來特級教師是這樣“煉”成的。

求真——一輩子學做教師

無需我在此嘮叨,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書中的一些話吧:

“做人有基本準則,貪慾最爲可怕,吞噬人性,如果人德都沒有,還談什麼師德?

《蘇武牧羊》“這首歌不斷在我胸中激盪,構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常爲書中的故事激動不已,那種對祖國的忠誠、對革命事業的執著、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精神常縈我腦際,有時難以入睡。”

“當時我執著地想:在一個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國家是不可能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的。學生只有一個青春,不能耽誤,希望他們早日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才。”“教育事業真正是遺憾的事業,教師責任大如天,追求永無止境。”

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讓我讀過之後久久不能釋懷——

“……兒子患敗血症,天天高燒,嘴脣都發焦,頭上用冰袋冰着。……一天半夜,醫生找我們談話,說明病的嚴重性和藥效的甚微……我哭了,誰沒有親子之愛?懇求醫生救救孩子的命。那時,我正好教高三畢業班,複習十分緊張。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時,孩子總哭着不讓我離開……說老實話,當時思想鬥爭很厲害,兒子這邊捨不得,要照顧,學生那邊是關鍵時刻,耽誤不起。咬咬牙還是去學校上課。我不是醫生,不會治病,可我是教師,關鍵時刻不能離崗。此時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它雖無血緣關係,但它寄託着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託,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個心眼愛學生,盡心盡力培養他們成長。”

面臨選擇,於漪老師是怎樣的一種痛苦與愧疚,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懷只有一個字——真!

歲月曾經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壯歌,升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無限忠貞,成就的是她對語文教學不懈追求的情懷,唱出的是激揚飛越的歡歌。

感謝於漪老師,感謝《歲月如歌》,讀完此書,讓我一清如水,心無旁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歲月如歌讀後感2

感受一、於漪老師所說:“教師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濤,激發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經數次聽過於老師的報告和與老師的錄象課,於老師她富有詩意的語言就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興奮源,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思維的效率。她說:“我們要讓學生學得紮實,只有一條路——備課越充分、越紮實越好!於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之巧妙,讓我欽佩不已。

感受二、於老師她倡導的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迴應,相互創生,是心智的“相長”,是情感的“共鳴”——這正是我們每一做教師所個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語文課都不是完全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從心與心的縫隙中,從思與思的搏動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生長出來的若干細節組合而成的。

感受三、書中於老師文字洗練,富有詩意。可以想象到在於老師的課堂上,與其說學生在學習語文,不如說是在享受語文,享受語文的種種情趣、韻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於漪老師對鍾情一生的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灣必然航運興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滿勃勃生氣;如果是閉鎖的,航道阻塞的,港灣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語文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語文教學內容猶如港灣,執教者應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點與功能,認真地有創造性地引導學生,使港灣通向大海。在於漪老師看來,語文學科是最開放的學科,它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生活在母語環境之中,母語的學習與運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加強課堂內外的溝通、學校內外的溝通,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每個現今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探索之路。

  歲月如歌讀後感3

《歲月如歌》是一本自傳體散文,作者於漪。在參加淄博市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時,曾經聽於漪老師講過課。於漪老師已經年過半百,兩鬢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兩個小時的時間,她用溫潤流暢的語言,智慧而坦誠地解讀了爲師者的真諦,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她五十餘載的教育生涯,走出了一條改革和創新之路,碩果累累,被冠以“教師的楷模”,甚至成了當代教育的座標。

在《歲月如歌》這本書中,於老師用她最質樸的語言向我們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畢生從事語文教育的思想軌跡,寫於老師的悲歡和酸甜,寫於老師的成敗與得失,教我們怎麼立志立德,教老師怎樣爲人師表,教年輕人如何忠誠敬業,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大師不懈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誨人不倦,“一片愛心在玉壺”的風采。歲月譜寫了與漪老師無私奉獻的頌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揚飛越的歡歌。“和學生的心絃對準音調”、“把握駕馭課堂的主宰”、“用語言‘粘’住學生”、“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一輩子學做教師”……書中一篇篇細膩而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難忘而感人的故事,讓我讀了獲益非淺,感受頗多。

讀完於老師的《門在哪兒》這篇文章時,我感觸很深。作爲一名教師,我真的入門了嗎?沒工作以前以爲當教師,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要把知識講清楚,把題目講明白,學生有問題問不倒就可以,可如今看來,僅僅如此已經遠遠不夠了。我們要給學生的不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動的清泉。因此,只有大學裏學的知識,遠遠還不能勝任教育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既包括學科知識的補充,也包括教育思想的提升。原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教育形勢,合作學習,學生爲主體纔是教學的符合教育實際的。於老師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是爲“學”服務的,“教”不是通知統治“學”,也不是代替學生“學”,教師的教是啓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而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因此於老師的教學還形成“老師教學生、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間互學”的立體化有序教學結構,使得於老師的課堂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其次,作爲教師不單單只是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心。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講課,聽課,輔導,考試,選拔,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那麼,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險的。教師的任務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必須堅持“目中有學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則。教學、教學,“教”要在“學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纔是教育、教學的大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服從於這個大目標,爲實現這個大目標服務。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猶如導演一般。導演的胸中時時有觀衆,目的在於引導觀衆進入劇情,調動自己的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受到薰陶感染。“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愛的教育才是豐滿的真正的教育。但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對不是我們所要提倡的真愛”。“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是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育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練就一副敏銳的目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力,善於‘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力變爲發展的現實。”教書必須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知心不僅僅是瞭解學生而且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只有學生信任了你,纔會對你袒露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學無止境,只有堅持不懈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歲月如歌讀後感4

人生如夢,歲月如歌。

每個人在自己的流金歲月裏,都有一段動聽的歌。

本書是一個軍官在盤點自己二十六載的377篇訪記時,譜寫的一首感人之歌。讀過之後有四個字在我的腦海裏反映特別強烈:“感動”,被書中所有人物的故事而感動;“朦朧”,從表層意義講,作者追憶的是自己的一段歲月,然而內容講述的卻是他人的故事,讚美的卻是他人的歌,這種“朦朧”的構思大作,不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水平之高,而且還突出了一個軍人時時刻刻服務於他人的高尚品德。軍人,不愧爲黨和人民賦予的榮號,人民爲軍營有這樣的靈魂工程師而感動。

最感人的軍旅之歌

《歲月如歌》,多麼浪漫而又有詩意的書名啊,當我懷着仰慕的心情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內涵的分量。同時,也彷彿聆聽了一首具有歷史記載的大合唱名曲。羣英匯聚,唱出了黨情,唱出了軍威,也唱出了衆多英雄兒女的崇高品德。

《歲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詩的標題,講述着一個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把軍人的那種鐵骨錚錚,堅不可摧,愛國愛民愛藝術和爲藝術而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帶給了讀者,讓人讀後感到:這是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隊伍是藝術文化的珍品,也是藝術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歲月如歌》還充分反映了我黨我軍在各個歷史階段爲人民培育了大批的優秀黨員幹部和各方骨幹人才。如:《山高水長》訪沂蒙山老區的素描;《旋轉的紅舞鞋》訪著名舞蹈家、女將軍劉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訪舞蹈千手觀音編導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剛等等感人的訪記,還有訪那些著名歌星、演員以及衆多的藝術人員們。這些既平凡而又偉大的軍旅戰士們,都爲推動我國的藝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功不可沒的巨大貢獻。而今,這些可敬的老藝術家們仍然還在不同的崗位上肩負着重任,繼續爲我國的民族藝術發展傳授者知識,奉獻着自己的經驗。在此,我們稱讚這支隊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藝術楷模,他們用自己的才華譜寫了一曲最感人的軍旅之歌,人民爲有這支靈魂的工程隊伍而驕傲,歷史會永遠記載着他們的。

期待

感謝作者——樑祖國先生爲讀者撰寫了這麼一部感人的好書,期得着你和《歲月如歌》一書中所有的戰友們,在今後的歲月中,不斷充實你們的歌,把這首《歲月如歌》繼續譜寫下去,讓這支歌匯寫成一首響亮的交響樂曲,奏響祖國,奏響全世界,爲推動人類的精神文明之發展,爲建設和平和諧的社主義國家再奏輝煌。

最後敬請《歲月如歌》中的每一位幹部戰士和藝術家們,接受我內心深深的崇拜,並真誠的祝願他們,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歲月如歌讀後感5

曾經多次觀看有關介紹於漪老師的錄象,也曾親自聆聽過於老師的報告,今天,手捧《歲月如歌》一書,更如同於老師就在對面,娓娓道來,一清如水。書中於老師回憶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畢生從事語文教育的思想軌跡,爲我們青年教師、爲教育事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於老師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路上,她“堅信經歷汗水纔出能力,有無運氣亦當自強。”在於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她以對祖國、對人民、對學生的無限的愛,以她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毅力,以她無私的奉獻和人格魅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榮譽,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於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觸很深。她一輩子與語文結緣,終於解開“人的語文能力是從哪裏來的”。於漪老師的課堂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教無定法,學無定式,變化多姿,靈活多樣,從來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因此,於老師被稱爲“沒有固定模式的特級教師”。這種獨具特色的、沒有固定模式的個人教學風格,可稱之爲“無恆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基於對語言教學多功能的認識,組成了一種立體化的課堂結構。因此,這“無恆”,就是“常將講、思、答、議、評有機結合起來,常取啓發式、學導式、自學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長而自成風格,獨爲一體”。於老師創立了“點、線、面、體”教文育人立體教學體系,“點”即課文,每課必精心設計;“線”即文體,即成序列又統籌兼顧;“面”即全局,對目的、任務、內容、訓練作總的科學安排;“體”即文章的文與道,情與理、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彼此交融,熔於一爐。

於漪老師語文教學觀的核心就是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相信他們有巨大的學習潛能,相信他們有無限的創新能力。幾十年來,於老師一直恪守這種信念,一直用這樣的信念鞭策自己,教育學生,所以她的語文教學才能取得令大家信服的成就。

於老師對育人有一個全面、具體的認識,她把育人的標準定位在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和德才兼備的要求上。她善於正確處理育人和教語文的辯證關係。她認爲,如果離開了對人的培養,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於老師主張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要使學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學、美學、文化的素養。正是在這種育人思想的指導下,於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培養出了衆多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在於老師身上,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於老師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時代的活水,靠的是兩把利刀即學而不厭和努力實踐”,她教導我們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和豐富的智力生活,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要不斷學習,要學而不厭。在《歲月如歌》這本書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於老師那種好學不倦的精神。她以有限的業餘時間,在人類知識長河中涉獵之廣,簡直令人吃驚。她以一個非語文專業出身的大學生,轉行教歷史再轉教語文,學科的差異讓她感到自己專業知識的缺乏,繼而像海綿吸水、像磁石吸鐵,如飢似渴地探索和開發知識的寶藏。她以親身體驗告訴我們“讀書樂無窮”,告訴我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用她“一輩子學做老師”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深刻道理。

於老師還告誡我們“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作爲老師,要和學生的心絃對準音調,要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學生”,備課時要充分備學生,讓“教”在學生身上起作用。於老師說“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薰陶感染學生,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撒下美好的種子”。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走進孩子生活的世界、心靈的世界、知識的世界,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多進行心理角色的置換。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淘氣的,有性格倔強的,有個性內向的,每一個孩子就象一個大問號,要尊重每位孩子的與衆不同,教師就要善於去觀察他們的個性、挖掘他們的潛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

於老師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態度尤其令我欽佩。她在語文教學上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她以火一般的熱情,以勇往直前的氣魄,以過人的智慧和膽識,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條有理論深度,有完整體系,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她被評爲上海市的特級教師,是理所當然的,也是當之無愧的。然而在榮譽面前,她不但沒有陶醉,反而更加虛心了。她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爲機遇,歸結爲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於老師在自己成爲特級教師後,下了這樣的決心:“一切從零開始,邊幹邊學,邊學邊幹,追求卓越,努力縮短”實“與”名“的距離,向名副其實的目標奮然前行,不辜負組織的培養,不辜負學生、家長、社會的期望。”

掩卷沉思,實爲身邊有這樣的榜樣而慶幸。作爲教師,我纔剛剛成熟,今後的路任重而道遠。我將永遠以於漪老師爲榜樣,銘記於老師“胸中有書,目中有學生”的教誨,學習於老師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作風,用好於老師所說的“學而不厭和努力實踐”這兩把利刃,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奮發前行。

  歲月如歌讀後感6

拉開層層心幕,往事歷歷眼前:教海沉浮,歲月如歌,被白髮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久久凝視於漪老師寫在扉頁上的這幾句話,細細咂摸品味,“教海沉浮”是於老師對教學經歷快樂與辛酸的回顧;“歲月如歌”是於老師對教學生涯的經久懷念;“被白髮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是於老師對教育矢志不移,畢生追求的信念!

懷着虔誠、敬畏的心,捧讀《歲月如歌》,邊讀邊圈點勾畫,邊作讀書筆記。心若扁舟,沉浮於漪老師如歌的教學歲月,爲自己窺見了於老師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智慧的一隅興奮不已。沉甸甸的思考與總結,寫滿心路歷程的諄諄教誨,真是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讀罷,在記錄了一萬四千字的讀書筆記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收穫。

教師責任大如天:

一名教師對學生的人生會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能力、人格魅力足可以讓學生懷念一生,追尋一生。

於漪老師從自己的生活、求學經歷出發,回憶了自己的老師用“心”歌唱,喚醒自己的愛國心,讓“一切爲民族”鐫刻心中,成爲自己鑄造師魂的基因。

老師眼中藏着的對文學的熱愛,對教材的瞭然通透,朗誦的入情入境,教學思路的一清如水,廣博、深邃、浩瀚無邊的知識,口若懸河的才思敏捷,成了於老師心中永恆的懷念。

教師精湛的專業技能,熾熱的教育情懷,讓一個學生多少年後都刻骨銘心,並願以之爲高標,奉之爲楷模,用一生去追尋,用一生去實踐。

一名好教師足以影響一個學生做人做事的風格。教師責任大如天,教師專業追求永無止境。

一輩子學做教師:

要有怎樣的敬業精神和專業追求,才能促使一個人一輩子學做教師?

尋找語文教學大門。於老師苦苦尋找語文教學的大門,常爲此夙興夜寐一燈明,尋尋覓覓。一方面廣爲涉獵,豐富自己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管飯尋找借鑑,搜索入門之徑。中學時代語文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誦、講解,旁徵博引的議論、評析、手勢、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終於讓於老師頓悟:這就是語文!

思索把握教學目標。制定目標須明確,具體,切實可行,不可千篇一律,不籠而統之。教學內容不能與教學目標脫節,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不應隨意改變、隨意轉移。教學中要有所爲,有所不爲,有些課文內容,有些語文知識暫時“不爲”,放一放,是爲了更有所“爲”。

錘鍊課堂教學語言。一名語文老師必須錘鍊教學語言,研究語言藝術,使自己用語言彈奏出來的交響樂,能在知音者——學生的頭腦裏迴響激盪,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老師要要求自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一方面要積極訓練自己的思路,說話之前,動筆之前,都要想好先寫什麼,後在些什麼,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想明白,才能說明白,寫明白。

教課時做到“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詞”。清楚明白的同時,還要做到通俗易懂。爲此,須在透徹理解上下功夫,講到精要處,說到點子上。優美生動,不枯燥乾癟,說話要節奏和諧,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恰當處理。

在行動上下苦功。於老師把上課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然後自己修改,把不必要的字、詞、句刪除,把不合邏輯的地方改掉,然後背下來,然後,再口語化。寫,也是如此,凡是學校要求寫的計劃、總結,包括班主任對學生的品德評語,都認真寫,一絲不苟。學生作文,自己也常偷偷下水。

於漪老師對專業技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神,真是讓人動容。

孜孜矻矻以行副名。在被評上特級教師後,於老師是那樣的謙虛誠懇,虛心好學。於老師暗下決心努力縮短“實”與“名”的差距,爲此於老師勤於學習,勇於實踐,聚焦反思。反覆學習重要的理論,緊扣一點深入學習,擴開視野廣泛學。

於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闡釋了一個特級教師的責任與擔當,用自己的勤奮踏實在向我們身體力行地示範如何進行專業學習、專業成長。

於老師說自己也是學生。學做合格的語文老師,學做特級教師,學做校長,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於老師樂於求知、勤於學習、勇於實踐的精神,真是人民教師的楷模!

教育離不開“人情”:

教育離不開一個“情”字,師生之間有情,有深厚的情意,工作必能有起色;同事之間有情義,就能出方法,出智慧,形成合力,取得理想的效果。

讓師生心絃共鳴。爲了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要發自內心的關愛學生,和學生做朋友,充分了解學生,從思想到學習生活,無所不談。“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拷問感情與責任。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要培育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練就一副敏銳的目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能,善於“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能變爲發展的現實。

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於老師家訪工作切實具體,瞭解問題,與家長做朋友,形成教育合力。於老師拿自己的錢給學生花,甚至把連家長都放棄的孩子接到自己家裏,耐心細緻教導。正如談家楨先生所言,“於漪老師真正做到了有一份熱,發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獻給了教育,她堪稱是人民教師的驕傲。”

關心愛護同事。於老師對同事、下屬的關心具體入微,發自內心,毫不做作,急人之所急,盡己所能幫助思想上、經濟上有困難的同事。有了這一層情感的溫度,方方面面的工作的開展就更容易達成共識。

與同事達成共識。教育要形成合力,不僅要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還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同事之間感情的交互就是“培育學生”。培育學生的目標是有魔力的,它能凝聚人心,消除不必要的溝溝坎坎。不僅工作上彼此支持,生活、健康、家庭大家也互相關心。

精心培育青年教師。於老師做校長,最大限度地挖掘、發展每個教師的潛能。“你這樣培養不怕她跑了嗎?本領大了,跳出去就方便了”好心的同志提醒她。“跳就跳吧,跳來跳去都在中國。”“跳到國外呢?”“那跳來跳去都在地球上。”她認爲,“校長對教師培養與使用,應培養重於使用,起碼培養與使用並重。不積極補充營養,無新鮮血液,課越教越乾癟,無時代活水流淌。學校不但是培養學生成長、成人的場所,也應是培養教師、職工成長、發展的基地。”一個胸懷坦蕩,有如此格局的人,怎能不讓老師心存感激,知恩奮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羣人才能走得更遠。合作、團結,仍是集體工作的命門。一個人能多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讓教育教學工作多一點“人情”味,達成教育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師應勇於執着:

於老師贏得這麼高的讚譽,爲教育事業做出這麼多的貢獻,與她的執着密不可分。

與時俱進,牢記育人培養目標。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做事;會共同參與;會生存,會發展的人。那語文教師爲此能做什麼呢?

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學語文不只是讀幾本教科書的問題,和一個人的認識水平、閱讀積累、生活閱歷等緊密相關。“教”無法代替學生“學”,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引領、啓發、點撥,使學生開竅的指導者。只有將求知的火焰旺盛起來,課堂上會出現妙思妙言,驚動四座,把討論的話題推向高峯。

教師與時俱進,牢記培養目標,才能準確而有效地把握語文教學的脈搏。

終身閱讀,累絲不止遂成丈匹。語文真不好教,對教師的個人文學素養,文化素養要求極高。任何知識都或與語文有關。在歷史的進程中,中華民族流傳下了那麼多精深的燦爛文化,如果沒有廣泛的閱讀,深入的研究,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個文化人,怎麼能站在三尺講臺,成爲一個讓學生仰慕和崇拜的語文教師?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教師有堅持,勇於執着追求,小步走,不要停,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老師,也終能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照亮自己,照亮學生。

讀《歲月如歌》,一些教育名言總在我腦中翻飛、重組。於漪老師是教育名言的實踐者,她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對教育的熱愛與忠誠。

於漪老師的教學生涯,正如她自己所說,“孜孜矻矻,上下求索,左右對照,不斷敲打自己,不斷反思、改進。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追風,不沽名釣譽,不亂提口號,不拾人牙慧壯自己聲勢,堅持教文育人的方向,在培養與提高學生理解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過程中,撒播做人的良種,薰陶感染,春風化雨。”

強烈的責任意識,追求不息,行動不止的意意志力,凝聚成了於漪老師如詩如歌的教學歲月。有這樣美麗、有滋味的教學經歷,怎能不如歌曲一樣撥動學生的心絃、自己的心絃,迴響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內心?!

我輩當奉於漪老師爲高標,爲楷模,追尋於漪老師的足跡,肩負起如天的責任,一輩子學做教師,爲教育求索一生。作者:民治中學盧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