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不做教書匠》有感範文

讀《不做教書匠》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今年暑假裏,我讀完了這本書,讀完以後確實像書中的序言所說,“你很幸運,發現了這本書”。

讀《不做教書匠》有感範文

該書由淺入深地分別論述一名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與方法。

這對現今年輕教師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來說,無疑是一劑“苦口良藥”。

管老師把自己成功的經歷與振聾發聵、令人驚醒的經典故事結合着,向我們年輕的教師們講述着教師如何才能更成功。

這既是一部對於青年教師來說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勵志書,而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師也是一本提高修養,修煉“內功”的教科書。

這本書凝聚着管老師的教育人生經歷與教育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名教師的“出身”並不重要,一名教師在教育的歷程裏跌倒過也不可怕,只要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選擇好方向,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再不斷的反思、學習、實踐,終究會成長爲一名有智慧的'教師的。

我敢說這本書絕對值得我們年輕的教師一讀,這本書處處體現着對教師這一特殊羣體的“終極關懷”,對今天我們的教師來說,比所有的教育理論性的書籍更值得一讀。

讀後,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剛老師強烈的責任感,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無限憂患,對年輕教師的無限希望……他針對教育現狀和年輕教師的思想言行,與青年教師聊人生,談教育。

講述了一個個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氣和地將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告訴青年教師,他以他的熱情、智慧和廣博的知識來激勵青年教師。

全書的字裏行間,無不體現着他對教師羣體的“終極關懷”,可以說,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鍛造爲己任來寫這本書的。

因此,“教師”被人戲稱爲“教書匠”。

我從心裏不喜歡這個稱謂。

一個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師”的神聖和崇高全淹沒了。

但反思一下,作爲一名教師,只把目光集中在一個分上,把快樂建立在孩子們認真完成了冗長的作業,坐得筆直地聽講,做事情以老師的意志爲準繩,把判斷好與壞的標準狹隘地定義在成績和是否聽話上,而對孩子們真正喜歡什麼,對什麼充滿好奇和迷惑,卻不聞不問的老師,不就是一個教書匠嗎?“教書匠”和“教師”相同的都是一種職業,最大的差別也是根本上的差別就是:教師是一種理想;而教書匠卻是一種餬口的工具。

前者是引導學生學習,開發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後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