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盜牛改過文言文翻譯

盜牛改過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文言文《盜牛改過》,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著。下面的是盜牛改過文言文翻譯,希望能幫助到你!

盜牛改過文言文翻譯

盜牛改過文言文翻譯

原文

時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之,盜者曰:“我邂逅①迷惑,從今已後,將爲改過。子既以赦宥②,幸③無使王烈聞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④遺⑤之,或問:“此人既爲盜,畏君聞之,反與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盜其駿馬,食之,乃賜之酒。盜者不愛其死,以救穆公之難。今此盜人能悔其過,懼吾聞之,是知恥惡⑥,知恥惡則善心將生。故與布勸爲善也

間年⑦之中,行路老父擔重。人代擔行數十里,欲至家,置之去。問姓名,不以告。頃之,老父復行。失劍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懼後人得之,劍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購募⑧,或⑨恐差錯,遂守之至暮。劍主還見之,前者代擔人也。老父攬其袂⑩,問曰:“子前者代吾擔不得姓名。今子復守吾劍於路,未有若子之仁。請子告吾姓名,吾將以告王烈。”乃語之而去。

老父以告王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見。”遂使人推⑾之,乃昔時盜牛人也。

字義

(1)邂逅:偶然。

(2)赦(shè)宥(yòu):寬恕原諒。

(3)幸:希望。

(4)端:古代計量長度的量詞。

(5)遺(wèi):贈送。

(6)恥惡:以壞名聲爲恥。

(7)間年:隔了一年。

(8)欲取而購募:想拿了劍後懸賞尋找(失主)。

(9)或:副詞,又。

(10)袂(mèi):衣袖。

(11)推:推究,推求。

(12)永失:永遠丟失。

(13)擔:挑。

(14)爲善:做好事。

(15)吾未能見:我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16)老父以告烈:老人把這些情況告訴了王烈。

(17)我邂逅迷惑:我一時糊塗。

(18)知恥惡則善心將生:懂得以壞名聲爲恥、則會萌生善心。

(19)恥:以····爲恥

(20)去:離去

翻譯

當時王烈所在的封國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賊說:“我一時糊塗,從今以後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後,希望不要讓王烈知道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將此事告訴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數量的布贈送偷牛人。有人問王烈:“這人已經偷了東西,害怕您知道這件事,您反而贈送他布,這是爲什麼呢?”王烈回答說:“春秋時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駿馬並殺了吃,(穆公抓獲偷馬人後)卻賞賜偷馬人酒喝。(後來)偷馬人(在戰場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來救秦穆公的'大難。現在這個偷牛人改悔他的錯誤,怕我知道這件事,這表明他已懂得羞恥。懂得了廉恥,那麼向善之心就會產生,所以贈給他布勸勉他向善。”

過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擔,有一個人見到後主動替他挑着走了幾十裏,快到老人家的時候,這人才放下擔子離去,老人問他姓名,他沒有告訴。過了不久,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劍丟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見這把佩劍,想不管它就離去,又擔心後面的過路人撿去,劍的主人就會永遠失去佩劍,想拿了劍後通過懸賞找到(失主),又擔心出現差錯,於是就守着這把劍。到了傍晚,佩劍主人返回時遇到了這位守劍人,正是上次代爲挑擔的那人。 老人抓住此人的衣袖,問他說:“你之前爲我挑着擔子,不告訴我姓名,現在又在路上看守我的劍,(我)還沒見過有像你這樣好心(的人),請你告訴我你的姓名,我要把這事告訴王烈。”(這人)一說完名字就離開了。

老人把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說:“世上有這樣的善人,我還沒有見過。”然後讓人去尋找,是以前那個偷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