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閱讀方法具體步驟

文言文閱讀方法具體步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一、範讀

文言文閱讀方法具體步驟

文言文風格古樸,語言典雅。從美學角度講,一篇文言文就是一個審美對象。那麼,對審美主體而言,在範讀階段不僅要注意一些僻字、通假字和形同義異異讀字。更重要的是從視覺、觸覺、心覺乃至幻覺等多種感覺的立體交錯中去完整地把握理想的審美知覺。如講授《愛蓮說》首先營造一個古聲古韻的氛圍,可利用音樂的感染效應,在古箏曲《愛蓮說》的樂曲中朗讀課文、範讀;同時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幅優美的圖畫:一朵蓮花冰清玉潔、風姿綽約,使學生先得到一種美感享受。學生對蓮花的美感不斷昇華,纔會產生情感啓動。

二、初讀

在範讀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要模仿範讀的語氣、語調及朗讀的節奏進行初步練習。誦讀時要注意音準而流暢,句讀合理、節奏舒緩。如《出師表》,就要讀得沉鬱舒緩,節奏過快是無法體會作者知恩圖報、擔當大任的心情的。又如《說虎》首段末句“無怪矣”和末段末句“何足怪哉”意思相同而表達的感情不同,因而誦讀的語氣、語調也不相同。“無怪矣”是陳述語氣,肯定“人之食於虎”不值得奇怪。“何足怪哉?”是反問兼感嘆語氣,表明“其爲人獲而寢處其皮”這一結果是必然的,對“用力而不用智者,與自用而不用人”的人,既嘆其結果之慘,又譏其不智。不僅節奏舒緩、語氣語調的琢磨重要,句讀是否合理也不容忽視。如《桃花源記》中“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應在“所聞”後斷句,“所聞”是名詞性短語,作“言”的賓語。如斷在“言”後,“所聞”成了“嘆惋”的主語,有悖原意。又如《陳涉世家》中“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就非理解不能正確停頓、正確朗讀。

三、研讀

在初讀的基礎上,學生對照註釋,口頭翻譯課文進行研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掌握一些重點實詞和句式,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如《愛蓮說》中的“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一句,既反襯了作者愛蓮之深,又暗喻長期以來世風日下,積習難返。作者正是用這種雙關手法表現其內心的複雜情感。《捕蛇者說》最後一句“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在反問句中運用對比手法,更突出了作者對苛捐雜稅的憤激之情。《馬說》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以排比的句式,連下三個“不”字,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平庸淺薄辛辣嘲諷。學生在研讀階段對課文理解已比較深刻,教師就要指導學生讀出不同作者的不同感情。

四、背誦

通過範讀,學生感知課文;初讀階段,學生掌握常識和字詞,讀通課文;研讀階段,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在此基礎上,學生入情入境地自由朗讀和背誦課文,進入誦讀教學的最後階段——領悟階段,也是學習的昇華階段。目標是通過誦讀課文欣賞作品的表現藝術,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如《岳陽樓記》中景物的描寫,心理的刻畫,意境的渲染,都是爲了表達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我就引導學生向作者學習,培養一種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品質。學了《扁鵲見蔡桓公》,學生明白了“諱疾忌醫”的道理,我就引導學生寫篇讀後感,成爲他們以後的人生警鐘。《愛蓮說》中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讚美了蓮的高貴品質,表達了自己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思想感情。我就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手法,仿寫一篇讚美松樹、菊花等的文章,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領悟階段是一個昇華階段,教師的引導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詩人賀貽孫在《詩筏》中雲:“李杜詩,韓蘇文,但誦一二首,似可學而至焉。試更誦數十首,方覺其妙。誦至不輟,其境愈熟,其味愈長。”從審美欣賞的規律來看,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對於文言文只有反覆誦讀,才能曲徑通幽,漸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通過這樣四個步驟,學生對課文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使學生達到讀古文如讀白話文一樣明白如話。從中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鍛鍊了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