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勉學的文言文翻譯

勉學的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大家看的懂勉學的文言文嗎?下面小編整理了勉學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勉學的文言文翻譯

勉學

作者簡介

顏之推任官四朝。公元548年,發生侯景之亂,梁元帝蕭繹在江陵自立,顏之推任散騎侍郎。公元554年,西魏攻陷了江陵,顏之推被俘,後來在北齊任官。此後在北周和隋任職。他結合自己從小學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經歷,寫了一本《顏氏家訓》(420年—581年),主張早教。他認爲,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長大以後,思想分散,不易學習。袁衷等所記《庭幃雜錄》下寫道:「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周作人對顏之推和《顏氏家訓》極爲佩服,《夜讀抄》裏寫了一篇《顏氏家訓》讀書筆記。欽定四庫全書雜家類有顏氏家訓二卷。

原文

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爲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爲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爲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遊學,猶爲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雲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並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爲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學之興廢,隨世輕重。漢時賢俊,皆以一經弘聖人之道,上明天時,下該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來不復爾,空守章句,但誦師言,施之世務,殆無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爲貴,不肯專儒。樑朝皇孫以下,總丱之年,必先入學,觀其志尚,出身已後,便從文史,略無卒業者。冠冕爲此者,則有何胤、劉瓛、明山賓、周舍、朱異、周弘正、賀琛、賀革、蕭子政、劉絛等,兼通文史,不徒講說也。洛陽亦聞崔浩、張偉、劉芳,鄴下又見邢子才:此四儒者,雖好經術,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諸賢,故爲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閒人,音辭鄙陋,風操蚩拙,相與專固,無所堪能,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雲:“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使汝以此爲師,令人氣塞。孔子曰:“學也祿在其中矣。”今勤無益之事,恐非業也。夫聖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爲人;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以此得勝,寧有益乎?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必能兼美,吾無間焉。

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是爲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是爲了取悅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學的人是爲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以造福社會,現在求學的人是爲了自身需要,涵養德性以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就好比賞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注敏銳,長大成人以後,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對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錯失良機。我七歲的時候,背誦《靈光殿賦》,直到今天,隔十年溫習一次,還沒有遺忘。二十歲以後,所背誦的經書,擱置在那裏一個月,便到了荒廢的地步。當然。人總有困厄的時候,壯年時失去了求學的機會,更應當在晚年時抓緊時間學習,不可自暴自棄。孔子說:“五十歲時樣習《易》,就可以不犯大錯了。”魏武帝、袁遺,到老時學習的更加專心,這些都是從小到老勤學不輟的例子。曾子十七歲時纔開始學習,最後名聞天下;荀子五十歲纔開始到齊國遊學,仍然成爲大學者;公孫弘四十多歲纔開始讀《春秋》,後來終於當了丞相;朱雲也是四十歲纔開始學《易經》、《論語》的,皇甫謐二十歲纔開始學習《孝經》、《論語》,他們最後都成了大學者。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後還未開始學習,就說太晚了,就這樣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麼也看不見,也夠愚蠢了。從小就學習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纔開始學習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間行走,但總比閉着眼睛什麼都看不見的人強。

聖人的書,是用來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讀經文,粗通註文之義,使之對自己的言行經常有所幫助,也就足以在世上爲人了;何必對“仲尼居”三個字就要寫兩張紙的疏文來解釋呢,你說“居”指閒居之處,他說“居”指講習之所,現在又有誰能看得見?在這種問題上,爭個你輸我贏,難道會有什麼好處嗎?光陰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們應當廣泛閱讀書中那些精要之處,以成就功名事業。如果你們能把博覽與專精結合起來,那我就不批評了。(我沒有什麼可批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