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高二語文閱讀訓練題1(有答案)

高二語文閱讀訓練題1(有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一、《母親的信》

高二語文閱讀訓練題1(有答案)

在初城裏的日子裏,文卡總是焦急地等待着母親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開,貪婪地讀着。半年以後,他已是沒精打采地拆信了,臉上露出譏誚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內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親每週都寄一封信,開頭總是千篇一律:“我親愛的寶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這是媽媽在給你寫信,向你親切問好,帶給你我最美好的祝願,祝你健康幸福。我在這封短信裏首先要告訴你的是,感謝上帝,我活着,身體也好,這也是你的願望。我還急於告訴你:我日子過得挺好……”

每封信的結尾也沒有什麼區別:“信快結束了,好兒子,我懇求你,我祈禱上帝,你別和壞人混在一起,別喝伏特加,要尊敬長者,好好保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親人,要是你出了什麼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寫到這裏。盼望你的回信,好兒子。吻你。你的媽媽。”

因此,文卡只讀信的中間一段。一邊讀一邊輕蔑地蹙起眉頭,對媽媽的生活興趣感到不可理解。那盡是些雞毛蒜皮的事,什麼鄰居的羊鑽進了帕什卡·沃羅恩佐的園子裏,把他的白菜全啃壞了;什麼瓦莉卡·烏捷舍娃沒有嫁給斯傑潘·羅什金,而嫁給了科利卡·扎米亞金;什麼商店裏終於運了緊俏的小頭巾,——這種頭巾在這裏,在城裏,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過的信扔進牀頭櫃,然後就忘得一乾二淨,直到收到下一封母親淚痕斑斑的信,其中照例是懇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寫封回信。……

文卡把剛收到的信塞進衣兜,穿過下班後變得喧鬧的宿舍走廊,走進自己的房間。

今天發了工資。小夥子們準備上街:忙着熨襯衫、長褲,打聽誰要到哪兒去,跟誰有約會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脫下衣服,洗了澡,換了衣服。等同房間的人走光了以後,他鎖上房門,坐到桌前。從口袋裏摸出還是第一次領工資後買的記事本和圓珠筆,翻開一頁空白紙,沉思起……

恰在一個鐘頭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見一位從家鄉的熟人。相互寒暄幾句之後,那位老鄉問了問文卡的工資和生活情況,便含着責備的意味搖着頭說:

“你應該給母親寄點錢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裏得請人運木柴,又要劈,又要鋸。你母親只有她那一點點養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脣,在白紙上方的正中仔仔細細地寫上了一個數字:126,然後由上到下畫了一條垂直線,在左欄上方寫上“支出”,右欄寫上“數目”。他沉呤片刻,取過日曆計算到預支還有多少天,然後在左欄寫上:12,右欄寫一個乘號和數字4,得出總數爲48。接下去就寫得快多了:還債——10,買褲子——30,儲蓄——20,電影、跳舞等——4天,l天2盧布——8,剩餘——10盧布。

文卡哼了一聲。10盧布,給母親寄去這麼個數是很不像話的。村裏人準會笑話。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劃掉“剩餘”二字,改爲“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領到預支工資再寄吧。”

他放下圓珠筆,把記事本揣進口袋裏,伸了個懶腰,想起了母親的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錶,掏出信封,拆開,抽出信紙。當他展開信紙的時候,一張三盧布的紙幣輕輕飄落在他的膝上……

(江蘇文藝出版社《微型小說選》,楊實譯)

7.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小說中的文卡是個有些自私、怠惰、愛面子的人,雖然良知未泯但卻不知感恩,不顧母親在生活和情感上的需要。

B.文卡在進城半年以後成了一個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藉此告訴人們城市生活是扭曲心靈、泯滅良知的頭。

C.文卡沒有給母親寄去預算剩餘的10個盧布,是因爲他覺得這點錢太少,不能幫母親解決家裏的困難。

D.造成文卡對母親信的情感變化的原因,從表面看是因爲母親的信重複、單調、無趣,實際上深層原因是文卡對母親缺乏瞭解、理解和關愛。

E.這篇小說基本上採用平實的敘述語言,但平實中卻蘊含着作者鮮明的感情傾向。

8.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鄉熟人這一情節,其用意是什麼?(6分)

9.請簡要賞析“當他展開信紙的時候,一張三盧布的紙幣輕輕飄落在他的膝上……”這一結尾的精妙之處。(6分)

10.關於小說的主人公,有人認爲是“母親”,也有人認爲是兒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麼?試結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參考答案:

7.選E得3分,選A得2分,選D得1分。

8.①側面交代母親的生活困境;(1分)②引出下文文卡計劃工資用度,打算給母親寄錢的情節;(2分)③使母親生活困難卻寄錢給文卡的情節與文卡生活寬裕卻不願寄錢接擠母親的情節形成鮮明對比,有利於刻畫人物形象,凸顯作品主題:(3分)

9.①情節設置出乎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鋪陳以前母親信的“千篇一律”,讀者以爲此信亦然,然而事實卻出人意料,這增強了情節的起伏性及小說的可讀性(3分);②內容表達含蓄雋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對這三盧布的紙幣作何感想,作者並未交代。結尾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發人深省。(3分)。

10.第一種觀點:小說主人公是母親。(2分)①從情節設計上看,兒子收閱信件爲明線,母親寫信寄信爲暗線.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襯托後者;(2分)②從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過鋪敘“母親的信”的內容,鮮明地刻畫 出一位對身在異地的兒子千般叮嚀囑咐、萬般牽掛惦念的母親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母親”形象的作用;(2分)③從主題表現上看,全文意在表現母親對孩子的摯愛這一主題.主要情節文卡未寄盧布卻收到了母親寄的三盧布,更表現出母親的偉大。(2分)

第二種觀點:小說主人公是文卡。(2分)①從情節設計上看,小說以文卡收閱讀親的信件爲主線,結構全篇;(2分)②從人物塑造上看,小說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塑造文卡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這一人物形象比象徵母愛的“母親”形象更具有典型性;(2分)③從主題表現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對自己的親人缺乏關愛乃至極度自私的文卡們,而不是歌頌母愛。(2分)

  二、《漸漸消散的炊煙》

老了。這是老木最近的發現。

慢慢的,就沒了熱度,還怕冷,把雲彩當衣服裹在身上。還沒了力氣,直往西山裏墜。老木擠巴幾下眼睛,定定神,繼續往山凹裏望。

記得還是放牛娃的時候,也喜歡坐在這塊大石頭上,往山凹裏望。那片竹林裏,是二蛋、毛哥和三順的家。那長有一大團雪白梨花的梨樹後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雖瞎着,卻靈醒得很,還沒靠近梨樹呢,就戳着棍子叫罵開了,龜孫子,又磨牙了嗎。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戶的娃,人手一個是棍打不動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聲最好聽。那是黑妹家的兩間茅草屋,她家最窮,她也最不討人喜歡。

老木閉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時候,老木還和夥伴玩過這樣的遊戲,就是根據各家屋頂上冒出來的炊煙,猜各家在燒什麼好吃的東西。老木是贏得最多的,也正是這一點,讓夥伴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實那算不上什麼祕密的。那時候,沒有哪家有大魚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誰家種了什麼東西,什麼東西種得多,哪天又收穫了什麼,在村子裏竄上竄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嗎?鼻子長,纔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樹林一樣密的炊煙呢?怎麼就不見了?二蛋的兒子是包工頭,在城裏買了房子,把二蛋老兩口給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學,據說當了官,早就把家給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兒子媳婦和孫子孫媳婦都在外打工,那一樹梨子早就沒人管了;三順家的小子是最遲去打工的,據說也混得不錯,一家人都帶出去不說,連山場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個個鄉里鄉親,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來越模糊。每次走過已經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會站上半天,總感覺門會突然打開,會有人笑嘻嘻地走出來,叫老木進去坐坐,喝口水,嘮上一時半會。可除了一刻不離跟隨自己的阿黃,什麼也沒有。總是阿黃的幾聲叫,把老木給喚醒,滯重的腳步才繼續緩慢挪動。

汪,汪,汪。阿黃在叫了,有氣無力的,就在身邊。以前的阿黃可不是這樣。記得兒子媳婦纔出門那會,有老伴陪着,倒沒感覺什麼。地種着,田耕着,孫兒孫女帶着,照樣其樂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裏踏實。一場病,把老伴給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來了。兒子媳婦要老木一起出門,說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願意。

老木舍不下那幾間土屋,只有在那屋裏,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裏用汗水浸泡的莊稼,那也是兒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對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誰去給她清除墳頭上的雜草!

阿黃是老伴走後的第三天頭上出現的。瘦得皮包骨頭,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後收養了它,從此形影不離。老木到哪,阿黃一準到哪,聽到阿黃的叫聲,老木才踏實。可阿黃的皮也塌拉下來了,越發灰暗,聲音早沒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連聲,現在成了短促沉悶的一下一下了。

柿子樹後面,有炊煙升起來了,若隱若現,淡淡的白。老木來勁了,仔細地瞅。老木站起身來,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樁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頭,那是李家的女兒在給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麼炊煙。

想到李家嫂子的過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莊子的人都來了,還站不滿一堂屋。最關鍵的,是沒幾個能做事的人。一個個佝腰駝背,稍微出點力,就動彈不了了。該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將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擡棺的本家老二還閃了腰。

等自己老了的時候,兒子媳婦又到哪張羅幫忙的人呢?聽說城裏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聽到火化就動氣。人活一輩子吃苦受累也就罷了,死了連個全屍都沒有,造孽呀。可現在老木不這樣想了,人死了,還知道什麼呢,能肥幾棵莊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燒就燒吧,總比沒人料理要好。

山凹裏終於有炊煙裊裊地升起來了,甚至沒有老木抽的煙鍋裏的煙濃厚,就那麼稀稀落落着,不用風,轉眼即逝。阿黃也沉默了,一雙渾濁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緩緩合攏……

(選自《天池小小說》2012年第9期)

6.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小說第二段的景物描寫“還怕冷,把雲彩當衣服裹在身上。還沒了力氣,直往西山裏墜”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

B.小說寫老木對瞎眼奶奶、童年夥伴及遊戲的回憶,又寫昔日夥伴或搬走,或離鄉外出打工,作者這樣寫是爲了使今昔形成對比。

C.每次走過無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會停留,覺得會有人走出來叫自己進去坐坐,寫出老木人緣好,廣受鄉親歡迎。

D.老木不願意和兒子媳婦一起出門是因爲舍不下那幾間土屋,舍不下地裏用汗水浸泡的莊稼,表現了老木對家園的眷戀。

E.老木以爲杮子樹後升起的若隱若現、淡淡的白煙是炊煙,結果不是,這引發了老木對李家嫂子喪事的感嘆,引起了老木對自己身後事的擔憂。

7.小說以“漸漸消散的炊煙”爲題,有什麼用意?(6分)

8.小說中老木和阿黃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文本作簡要概括。(6分)

  參考答案:

6.B3分,E2分,D1 分(A第2段並非單純的景物描寫,從小說開頭“老了。這是老木最近的發現”可以看出,“還怕冷,把雲彩當衣服裹在身上”“直往西山裏墜”是把暮年的老木比喻爲西墜的太陽,形象生動。C“寫出老木人緣好“不對,作者這樣寫是爲了突出當年村裏人丁興旺,鄰里關係融洽。D還有對埋在對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的不捨。)

7.①“炊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連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現在的生活。②“漸漸消散的炊煙”表明村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已漸漸離開了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以“漸漸消散的炊煙”暗示村莊的人越來越少。③表現出老木對故土的依戀,引發讀者對朝代變遷的感嘆。

8.①老態龍鍾;②都曾經歷生活的辛苦和時代的變遷; ③都表現出了忠誠,老木忠誠地守候土地、村莊,阿黃忠誠地守候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