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關於課文《海燕》的教學反思大綱

關於課文《海燕》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海燕》又稱《海燕之歌》,是高爾基1901年3月寫的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課文《海燕》的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關於課文《海燕》的教學反思

  關於課文《海燕》的教學反思1

《海燕》是高爾基的一篇散文詩,是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文章是一組散文詩,作者擷取自然界中的日月光華、風雨雷電、浪花海燕等壯闊而美麗的自然風物,塑造鮮明生動的文學形象,藉以表達作者深沉而又熱烈思想感情。

海燕形象是當時俄國社會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象徵,曾經激勵過無數的革命羣衆。在今天,海燕形象可以賦予新的意義,即敢於挑戰生活中的暴風雨、敢於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的強者,激勵學生要做生活的強者,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

所以,教學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在充分感受海燕形象的基礎上,讀出新意,讀出自己心中的海燕。因此,我將目標主要放在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把握海燕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和文章的深層內涵,從而獲得生活、人生的啓迪。

我認爲我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引導學生通過聽讀、個性化朗讀、齊讀、個人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品、品中讀。在“揣摩海燕形象”時,我注重了個性化解讀,既尊重了學生對海燕形象的感性認識,又結合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在“拓展延伸”中,將學習本課的現實意義與學生的口語交際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那樣勇於鬥爭,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的確下了一番功夫。我努力貫徹新課程理念,貫穿創新精神,突出個性化,在每個環節安排和細節處理上都作了精心設計,因而取得了成功,總結起來有三條——

其一,以活動爲載體推進探究過程,這是本課最主要的設計宗旨。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愛玩是少年的天性,這“天職”與“天性”是一對矛盾。但如果能把兩者巧妙的結合起來,既完成學習任務,又激發學生興趣,豈不兩全其美?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自然知道去盡情表演。基於這一認識,本課一連串的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即獨具一格的“朗誦訓練”,引人入勝的“猜謎語”,極富創意的“當翻譯”,還有貼近生活的“口頭作文”……這些活動將聽、說、讀、寫融爲一體,把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把學生的探究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這些活動,環環相扣,不斷深入,使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理解象徵手法及其運用這樣複雜枯燥的教學任務變得簡單而又充滿了趣味,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務,這不能不說是課改精神的勝利。

其二,課堂評價以激勵爲主。

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點:自己只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熱心的促進者,機智的引導者。因而處處循循善誘,凡對學生稍有創意之探究即予以熱情鼓勵,課堂上掌聲不絕於耳。更可貴的是教師能將自己當作學生中一員,處處爲學生着想,經常與學生同讀、同練、同議;在學生可能遭遇困難之處,充分預測後率先示範而不包辦代替……這都是新課程背景下一個新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行爲。

本課最成功之處在於以精心設計的活動爲載體來完成探究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主導方向,但接受性學習仍有較大市場,由探究性學習取代接受性學習仍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活動爲載體來促進探究可以算是一種成功的嘗試。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提高,我會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上出學生的水平,上出自己的精彩。

  關於課文《海燕》的教學反思2

《海燕》一課是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九課,是俄國作家高爾基的一篇散文詩。本單元要求學生學習時要加強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的語言。因此,我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放在領悟文章的寫作方法,以讀來貫穿整個課堂。那麼學生了解背景,初步感知海燕的形象,把握課文情感,就是爲了完成主要任務掃清障礙而設置的,也是必需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我採用幻燈片展示,課前準備充分,資料較全,不像以往要用粉筆板書,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歌的特點,所以朗誦環節是很重要的。我主要通過老師範讀,學生聽讀﹑試讀﹑品讀等這幾個朗讀教學過程,讓學生把握散文詩的.節奏﹑重音、停頓和感情。其中,我與以往未採用多媒體課件時相比,就是用了配樂範讀。我在網上找一個比較好的朗讀音頻,指導自己誦讀,力求準確。在學生朗讀小比賽時也運用了課件中的音頻材料,進行了配樂,這個方法學生們比較喜歡。通過多讀,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學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比老師單一的去講要好的多。

在賞析海燕形象時,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入手,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品讀、體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在拓展延伸中,我將學生對海燕形象的認識的現實意義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一樣勇於鬥爭、樂觀、自信。這樣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得到更好的享受,這與以往只憑老師一張嘴就上一節課有了很大提高。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學生的朗讀時間不是很多,這樣不利於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二是背景資料介紹的籠統,很多學生對那個時代不甚瞭解,導致在象徵意義的分析上出現了分歧。三是課堂內容含量較多,學生接受有些吃力。

  關於課文《海燕》的教學反思3

我主講了《海燕》的教學研究課。對於這節課,我有很深的感受。不敢說是怎樣的成功,但我也有所獲。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很多感到疑惑的地方,正因爲如此,我不得不對我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

《海燕》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教學規律,教學中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課堂中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理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導入先由教師激情談話,提出問題,讓學生首先互動,引出寓意,進而過渡到海燕的形象:“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往往也會有寓意豐富的一面。今天我們要去接觸這麼一個小生靈: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爲的是博擊狂風巨浪;當鳥兒們都躲避風雨的時候,它卻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就是海燕!(放海燕動畫)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春天的旋律》的尾章《海燕》。同學們知道高爾基爲什麼要對海燕進行歌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熟悉背景,把握時代脈博。”這樣的情境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中,我以朗讀品味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評相結合。在賞析海燕形象時,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入手,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品讀、體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在拓展延伸中,我將學生對海燕形象的認識的現實意義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一樣勇於鬥爭、樂觀、自信。這樣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學生的朗讀時間不是很多,這樣不利於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二是課堂內容含量較多,學生不易接受;其次就是在讀上,不要過分集中,可以在教學的每一環節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也可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朗讀的方法,然後由學生說明自己的朗讀技巧,教師作造當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