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8篇)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8篇)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1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風光及豐富的物產,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文章語言生動,文筆優美,學生對學習本篇課文充滿了熱情。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創設情境感受“美”在教學本課時,我先通過視頻,讓學生一邊聽着舒緩的音樂,一邊欣賞小興安嶺四季的景色,讓學生在激情的語言和優美的畫片中欣賞、感受小興安嶺的美,然後把文章的中心問題拋給學生:“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情感朗讀品味“美”《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創設了美的情境,引導學生分層次的朗讀,在讀中品味小興安嶺的美。讀中找景,讀與評相結合。使學生在品評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同時進一步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

3,抓住詞句體味“美”:課文描寫小興安嶺的春天時有這樣一句話:春天,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學習這句話時,我問學生:“如果用一個詞替換抽出,你會用哪一個詞?”學生說:“長出。”我馬上問:“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用長出呢?”有學生說:“在這裏用抽出比較恰當,它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另外還給我們一種動感。”有的學生說:“抽出要好,如果一個句子中用兩個長出,讀起來就比較單調。”通過詞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用詞的精確性和重要性,感受小興安嶺勃勃生機的春景。

4,知識延伸創造“美”: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小興安嶺的喜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小文章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沒有讓學生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展開想象,深入體會。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美景瞭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教師的範讀對學生朗讀的啓示不大。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瞭解。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2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我們的語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美麗的小興安嶺》詞藻華麗、意境優美。字裏行間透露着小興安嶺的魅力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要讓學生體會到,必須創設美的課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後,我集中指導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從而抓住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爲什麼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第二課時通過看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請學生真正走進小興安嶺觀賞。深入體會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與富饒。播放課件,說說看到了什麼?引導發現,小興安嶺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既有動態美,又有靜態美,動靜結合。學生再次朗讀每一自然段。情感昇華到極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接下來讓學生想:“小興安嶺的四季再次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用文中一句話說。這樣,很巧妙的將第六自然段如入課文中。這樣一來讓學生帶着這個大問題閱讀,各個部分最後又迴歸到這個主要問題上來,這樣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指導學生閱讀各個部分的過程中,我先集中指導閱讀“春天”這一段,學完後總結學習這一段的學習方法,接下來放手讓學生自學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爲這三段的結構特點如同“春天”段,這樣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落到了實處。從教學反饋,看學生能夠自學,且自學效果很好。自學卡片內容填寫正確率較高)然後指導學生表情朗讀。在指導學生表情朗讀的過程中,形式多樣,講究實效,學生不僅能讀出形、也能讀出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在表情朗讀中得到落實。最後讓學生又一次通讀全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這對纔開始學習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一次最直觀的寫作指導。就這樣,讓學生一課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語文這一“工具”。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3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是按總分總的結構介紹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物產豐富。本課只要完成對本課生字和詞語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上課開始,我激情導入。從教室充滿激情的言語中,讓學生在頭腦中不僅產生對舊知識的感知,更多的是對新知的嚮往,對祖國大好山河的嚮往,他們從嚮往中產生濃厚的的閱讀慾望。我在黑板上板書“木”字,讓學生說一說能想到什麼?在學生各自抒發想法後,我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樹木上,再讓學生說一說都知道哪些樹,在學生集體彙報中不但瞭解了學生的積累情況還能幫助一些缺乏積累的學生了解和認識更多的樹,然後我又問學生:“這麼多種類的樹組合在一起還可以稱爲什麼?”學生很自然的會回答是樹林或者是森林。那麼正好引入本節課,我就說:“這節課,老師就把大家帶到我國東北的美麗的大森林——小興安嶺去。我先讓學生去自由讀課文藉助課文中的拼音把不懂讀的詞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同時讓學生交流互助合作學習,還照顧了有差異的學生,還爲本課學習做了下一步做鋪墊。

在第二個環節中,學生自學生字和詞語。爲了更好的體現和開發學生的學習效率,我也精心的做了設計。首先是指名學生讀課文,在交流自學的收穫,有寫詞語提倡結合課文的前後理解,而有寫字詞則鼓勵他們用字典來幫助理解,在交流中我能夠及時的對掌握自學方法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接着我安排學生照着這樣的學習方法繼續學習其他自然段中的生字和新詞,並在小組內交流收穫。在我巡視中,我發現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這樣的學習方法了,並在不經意間幫助那些不會學習的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關注了差異。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本來是讓學生自己去讀的,但是很多學生都不開口,所以我就起頭叫齊讀了。讀的時候帶着這個問題去讀: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彙報。

也許是學生們太過於展現自己的學習方法,他們學習的很專注,我都不忍心打擾他們,所以在時間的安排上有些不夠妥當,結尾的環節沒能進行小結完,成了我最大的遺憾。但我相信,日後學生熟練的掌握了自學方法後就不會佔用太多的時間。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4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景,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

文章主要圍繞"小興安嶺的樹海,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以下兩點:

  一利用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體會美,感受美。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小興安嶺特有的美麗,我也嘗試着利用媒體開展教學。在導入之後,我首先讓同學們觀看了有關小興安嶺的動畫圖片。同學們看得非常投入,從學生驚歎的語氣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們被小興安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於是我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引入對小興安嶺"春天"這一小節的學習。

在優美的情境之中,孩子們感受着美,隨着老師的點撥,很直觀,很輕鬆,很投入地理解了"封""浸"等難解的詞義。並有層次地感知了課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機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實累累的秋,雪景壯麗的冬。帶着美好的體驗,孩子們熱情的描述着他們最喜歡的季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

二自主學習交流,鍛鍊自我閱讀能力

這一課,因爲課文容量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內容,在學法,步驟上基本一致。於是,我們採取先扶後放的原則進行教學。在對"春天"這一小節重點指導學習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學法。然後再請同學們自主學習其他的三個季節。剛開始學生髮言有些拘謹,回答也缺乏層次性。於是,我鼓勵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們才逐漸地活躍起來,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心目中的魅力的小興安嶺。

但是整篇課文上下來也存在許多的不足。如:朗讀的不多。因爲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多。這在一定程度生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學生歸納文章能力沒有充分鍛鍊。因爲學生交流的東西比較零散,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歸納這一環節上,沒能有足夠的時間訓練。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5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它圍繞着美麗、誘人,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本來這麼美的一篇文章,要讓學生去感悟,去讀出其中的韻味是最好指導的。可是整堂課下來雖說書聲琅琅,但僅僅是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讀而讀,學生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有感情的讀。

本節課課堂氣氛比較冷清,學生的發言支支吾吾的,語言支離破碎。反思以後原因有以下幾點:

  1.問題的設計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本節課我的設計初衷是讓學生圍繞一個大問題“默讀課文第二到第五段,①用橫線畫出一年四季中樹的變化的句子,②再讀一讀所劃句子,用三角號標出你認爲用的好的詞語,想一想好在哪裏?”去學習一年四季中同一景物樹的變化的句子。學生句子都能劃得出來,但是對於詞語“爲什麼好”,很難用語言表達,這就是爲什麼學生支支吾吾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的確,很多話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2.侷限於課內的語言文字,沒有進行積累拓展。

在學生學完課文的某個季節樹木的變化之後,教師應該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生進行語言的再創造。比如:學習“夏天的樹木”這一段時,讓學生想象畫面,“如果,此時你來到了夏天的小興安嶺,你眼前會出現什麼畫面?”相信學生一定會用自己的話,再運用課文中“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等好詞來表達他所想、所思的內容。

  3。應該有的放矢的進行寫法遷移。

當學生找出四段中描寫樹木變化的句子,不要逐句出示,逐句分析。可以在學生說出這些句子後,全部出示,讓學生去讀讀這些句子,試着把這幾個畫面讀成一個詞語,如“落葉飛舞的秋天”“大雪紛飛的冬天”等。再讓學生讀讀句子,能不能把這些句子讀成一個畫面,邊讀邊想象課文這幅畫面。最後,進行寫法的遷移,教師出示一個題材,如小興安嶺的花,提供一些圖片,讓學生有內容的仿寫課文中對同一景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進行生動、具體的描寫。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6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它先從整體上介紹了小興安嶺是幾百裏連成一片的綠色海洋;然後按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最後總結性地告訴人們:小興安嶺既是一座景人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第一次嘗試這一課的教學時,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的春天和夏天的景色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同時,學習作者抓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顯得不盡人意。一方面是爲了有試教的時間,班級而匆匆趕場,三(2)班學生課前沒預習影響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可能是我駕駑於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夠,預設的不夠充分,而使很多教學環節走過場不到位。如:詞語教學環節,由於我設計時以詞語不加拼音的形式出現,這樣詞語落實就不到位。更不用說寫生字這一塊了,連時間都沒有。又如: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教學時處理得挺到位的,但運用上段的學習方法學習小興安嶺的夏天時簡直是走過場,沒有很多的時間給學生去學習。

雖然整堂課看來還算完整,但這節課下來,發現了問題多多,自己的課前預設,在課堂上的靈活應變能力,怎樣與學生很好的進行配合,都是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

第二次教學這一課,教學內容是學習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即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爲了拉近與小興安嶺的距離,本堂課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認識美麗的小興安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課文的閱讀積累了直觀形象。因此,課伊始,我便激情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東北的小興安嶺,領略它的美麗吧!從老師激情的語言中,讓學生在頭腦中不僅產生對舊知的感知,更多的是對新知的嚮往,對祖國大好山河的嚮往,讓他們從嚮往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慾望。

接着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通過讀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後提問:"初讀完課文,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印象"這一問題的提出,旨在瞭解學生對課文初步感知的程度,從他們的回答中獲取信息,爲後面的教學作準備。這裏,也隨機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讓學生對小興安嶺有了整體的印象。在落實生字新詞這一塊,我也有層次,有梯度地進行教學,學生學得好,學得有味,課堂氛圍濃厚。

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對文中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我就用很簡單的導語過渡到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這一段。教學這一段,我首先讓學生從讀中找出寫了小興安嶺春天的哪些景物交流之後,又讓學生再讀這一段,找找你感興趣的句子,想想爲什麼喜歡接着讓學生欣賞品讀。在賞讀過程中,學生能學習作者抓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如春天裏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側着腦袋"等詞語,學生抓得十分到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創造性的進行朗讀,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反覆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同時,我也滲透學習方法,爲下節課做好充分地鋪墊。但也有不盡意的地方,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說:"有位作家給小興安嶺整體畫了一張像——"這時,有位學生就問:"這位作家是誰呀"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沒了隨機的應變能力。又如:爲了我的課堂,讓學生時時跟着我的預設進行,感覺課堂不夠放開。最後的寫字教學也留一點小缺陷:沒有時間給學生寫字和交流反饋。

通過課堂展示,讓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課不僅僅需要老師能很好理解文本,瞭解學生,同時也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停地積累教學經驗,豐富自己,這樣才能去豐富學生!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7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在文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擬人句,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形象。而且,通過描寫小興安嶺的美表現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無限的熱愛之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兼顧了欣賞美和理解情這兩個方面。具體做法如下:

1、首先,在教學之初我就把孩子帶入到情境中。“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遊玩好嗎?請同學們,繫好安全帶小火車馬上就要開動了。(師演示課件)轉眼之間,我們就已經到了小興安嶺了,你覺得小興安嶺怎麼樣?”(生紛紛發言:小興安嶺非常美!景色優美!………)這樣創設情境讓孩子們更快的進入課文,與文章融爲一體,爲下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打好了基礎。

2、然後,我讓學生畫出在小興安嶺中,你覺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間說說爲什麼覺得美?並讀一讀。

3、學生說到哪個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講這一部分。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認爲這一部分美?並隨時指導朗讀。而且我還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看爲什麼作者能寫得這麼美呢?逐漸滲透寫作方法的教學,效果很好。

4、在教學完課文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考問題:“作者爲什麼會把小興安嶺寫得這麼美呢?他是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去寫的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生都積極思考並互相討論。這時我適時引導他們,要想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就要有證據,從課文中找到證據這纔是最棒的!

5、最後,同學們都認爲作者是非常喜愛小興安嶺的。並從課文中找到了表現作者感情語句,並感情朗讀了一下。

在現在的教學中,人們更多的注重了對學生知識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美感教育。我認爲語文這門課的作用不僅要教給學生如何用漢語,更應該讓學生從課文優美的語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賞美。以上是我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幾點淺薄的看法,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我想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當多吸取經驗教訓這樣纔能有更大的進步。

  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8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文章,在描寫小興安嶺的美景的時,分別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描寫,條理非常清晰,因此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在講課完後,聽課的苗校長和徐主任卻對我這種講課的方法提出了質疑:一篇文章,全部放手給學生小組學習,究竟能學到什麼?

雖然自己在本節課的設計意圖中,是本着體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但是聽了苗校長和徐主任的對自己提出的質疑,我也不禁對自己這一環節的設計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曾幾次在大規模公開課上聽到教師說“同學們,我們現在上課,可以嗎?”似乎上不上課是學生決定的,誰都知道,不論學生怎麼回答,課是一定得上的,這樣問,只不過是擺出一副尊重學生的架勢而已。而且現在課上“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書”“選你喜歡的段落背下來”“喜歡哪段就學哪段”等等的所謂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語言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竟揚言“學生願意上什麼課就上什麼,這節不想學語文,想上體育,就可以到操場去。”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沒有錯,但是,不難看出現在有些教師只喜歡那些雞毛蒜皮的隻言片語來點綴課堂,讓孩子開心,自以爲是新的教學觀、學生觀。從暫時看,教師的做法無可非議,因爲這樣可以擺脫孩子成長的壓力。從長遠看,這是否是真正關心孩子?自己的這種所謂的尊重孩子主體地位的做法是“鎮痛劑”,讓孩子免於暫時的苦惱,或許將來會因此而面對巨大的苦難。這些平日裏在溫室裏長大的孩子一旦走向社會,怎麼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真正得快樂是認識到自身的巨大潛能,發現真理的樂趣,而不是淺表的感觀享受。尊重孩子,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遙想蔡元培、陶行知、張伯齡、晏陽初等人進行的教育實驗,把教育改革跟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學生當做社會的主人,這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學生,把他們看作未來社會的棟樑。

近觀現在的課堂,老師爲什麼要尊重學生?也許是爲了迎合教改的潮流,也許是迫於領導的口味,有多少是從學生的終身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考慮問題呢?或許教師的力量有限,但着眼於知識能力的發展這一權宜的核心總是可以做到,摒棄那些華而不實的內容還是可以考慮的。而在自己以後的課堂中,所要做的正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