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1、小學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造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對的情景,那就爲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調動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情景,體會美,感受美。通過多媒體播放《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動畫錄像,隨着優美的音樂,在聲情並茂的朗誦中,小興安嶺四季美景一幅幅戰線在孩子們面前。在優美的情境之中,孩子們感受着美,並有層次地感知了課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機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實累累的秋,雪景壯麗的冬。帶着美好的體驗,孩子們熱情的描述着他們最喜歡的季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

有人曾說:"語文是美神維納斯斷臂的浮想聯翩……"。《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我們的語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美麗的小興安嶺》詞藻華麗,意境優美,字裏行間透露着小興安嶺的魅力和對祖國的熱愛。要讓學生體會到,必須創設美的課堂。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激發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美的嚮往。春天的小興安嶺,充滿了生機,充滿着生命的氣息。

(1)初看。看小興安嶺春天的錄象,初步有點印象。

(2)初讀。讓學生讀這一段,說說你喜歡春天的什麼學生淺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並接着進行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美。

(3)精讀。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深入體會春天的生機勃勃,請學生真正走進小興安嶺觀賞。學生在說西黃的句子的時候,讓學生不僅僅只是從文字面上理解,更能從圖片,肢體動作中感知作者的用詞的準確。配合着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再次讀這一段,情感昇華到極點。字字如情,句句含意。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語文課堂充滿了美的旋律。學生在讀中融真情,放飛情感,情中誦讀,讀中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2、“美”無處不在——《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新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的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的經典名篇。課文通過描寫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現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無限的熱愛。文章語言生動,文筆優美,學生喜讀愛讀想讀。這麼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教師應如何伴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體現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手段,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呢?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我對課改的理解。

一、激情導入,走近“美”。

語文學習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氛圍,一節課的導入非常重要,教師要會抓住學生的“心”。寫景的文章在教學時更應注意這一點,因此,我在教學時,特別注重前五分鐘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接觸文本的內容,走近美麗的小興安嶺。課一開始,我通過投影片,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小興安嶺四季的美,讓學生在激情的語言和優美的畫片中欣賞小興安嶺的美,感受小興安嶺的美,然後直奔主題,問學生:“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小興安嶺是個寶庫。”有的說:“我覺得小興安嶺特別美。”有的同學則說“老師,我要補充,小興安嶺不僅美,它還象個美麗的大花園。”我馬上接下去問:“如果讓你做個小導遊,把美麗的小興安嶺介紹給你的.爸爸媽媽行不行?”學生的回答是響亮的、異口同聲的:“行。”這樣的導入,這樣的情景設計,使學生更快更好地走入了課文,走進了美麗的小興安嶺,與文章融爲一體,讓他們從嚮往中產生了濃厚的閱讀慾望,爲下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

二、品詞品句,抓住“美”。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好詞佳句特別多,也特別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動的的血液,貫穿全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彙,要把這些新鮮的血液輸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感悟時,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興安嶺的美。

(1)在閱讀中理解。在教學“夏季”這一段時,我問學生:“你爲什麼喜歡小興安嶺夏天的樹木?請你把這句話讀一讀行嗎?”學生讀完後,我又問學生:“你讀了這句話,你想告訴大家小興安嶺的樹木長得怎麼樣?”學生說:“小興安嶺的樹木長得很茂盛。”我問:“從哪些詞語中告訴了你?”學生說:“從蔥蔥蘢蘢、密密層層、擋、遮中感受到的。”我緊接着說:“請你再讀讀這句話好嗎?”於是,學生娓娓讀來,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熟記了這些詞語,更加深了對這些語詞的理解,感受到了小興安嶺夏天樹木的與衆不同的美。

(2)在理解中比較。課文描寫小興安嶺的春天時有這樣一句話:春天,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學習這句話時,我問學生:“抽出是什麼意思?”學生說:“是長出的意思。”我馬上說:“那能不能用長出換成抽出呢?爲什麼?”有學生說:“抽出要恰當,它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有的學生說:“抽出要好,如果一個句子中用兩個長出,讀起來就比較單調。”教師通過詞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用詞的精確性和重要性,感受小興安嶺勃勃生機的春景。

(3)在比較中尋求最佳。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描寫小興安嶺草坪上盛開的野花時,我問學生:“草坪上開了許多花,有哪些顏色?”當學生說完有紅、白、黃、紫時,我就問:“你能不能用一個語詞來表達這麼多的顏色呢?”於是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五顏六色。”有的說:“五彩繽紛。”……我就對學生說:“你能不能把你剛纔說的其中一個語詞放進這個句子中,把句子說得更具體、更生動、更感人呢?”有的學生說: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草地上盛開着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五彩繽紛,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有的學生說:“草地上盛開着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五顏六色,芳香撲鼻,太美了。”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要補充,我彷彿真的看到了這些花朵。”學生就是這樣在品詞品句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着小興安嶺的美。

三、讀悟結合,感悟“美”。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要達到這一點,讓學生體會小興安嶺的美,教師必須創設美的情景,美的課堂。在教學中,我把這種美集中體現在朗讀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愛到情感的薰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感悟小興安嶺的美,激發他們對小興安嶺的嚮往。在教學小興安嶺的春天時,課堂環節是這樣的:

(1)讀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興安嶺的哪些美景。讓學生幽比較直觀、形象地初步感知美。

(2)讀中找特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句話?這時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有的學生說:“我喜歡描寫小鹿的這個句子,因爲這句話把小鹿寫得太美了,太可愛了。”有的學生說:“我喜歡描寫小溪的句子,因爲我似乎聽到了流水聲。”於是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象當時的畫面,帶着這種感情讀讀句子,加上動作讀讀句子,加上流水聲讀讀句子,使學生心中對美的理解得到了昇華。

(3)讀評結合,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體會小興安嶺的勃勃生機。學生可以抓重點詞句讀,可以全段讀,可以用多種形式的方法讀,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在讀中感愛小興安嶺的美,在讀中感悟小興安嶺的美,感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這種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我想是當今語文教學的主旋律之一。記得有人曾經這樣說過,終身愛益的東西從來是看不見的,是學生內在的情感態度和人格,就這節課而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於言而動之情,這種油然而生的對自然美、語言美的感悟,是學生終身愛益的。

四、自主學習,創造“美”。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今天的“教”,就是爲了明天的“不教”。光有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是違背現代教育的精神。因此,我突破了傳統的認知性單一的教學目標,把能力目標提高到了與認知目標、情感目標並列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加強自主、協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爲學習的主人,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寫法相似,我先帶領學生走進小興安嶺的春天,按“讀中找景、讀中尋景、讀中感悟”的方法一起學習、一起探究,然後讓學生按照這種學法分組進行學習第三自然段,再獨立自學四、五自然段。在反饋中,顯示了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他們在自學的過程中,不僅欣賞、領悟了小興安嶺的美,更重要的是創造了美。有一位同學學了第四自然段,這樣說:“小興安嶺的秋天太美了,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還有一位同學說:“小興安嶺的寶貝太多了,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蔘等名貴藥材,饞得我直流口水。”有的乾脆做起了推銷員,有的急着想去小興安嶺看一看。學生真情的語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師千方百計想要達成的願望嗎,不就是學生對美的一種理解,一種欣賞,一種創造嗎?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學的線。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學起來,總會有那麼多的遺憾。

其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步驟地進行學習、討論,看起來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學生合作氣氛不夠濃,有些問題不能在小組中更深入地學習。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雖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寫的景物和特點,也能有感情地去讀讀句子,但在小組讀評相結合的環節上存在着許多問題,例如如何加強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何發揮小組長的作用等等,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其二,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沒有讓學生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展開想象,深入體會。例如對“霧”的描寫,學生能從“升、浸”中體會到霧濃、霧大,範圍廣,但是教師沒有讓學生更深入的感悟和體會,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展開想象,這遠遠是不夠的。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更深層次的“讀悟”結合。

有人說,語文教學是一門很遺憾的教學藝術,我則不然,我認爲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美,是一種美的孕育,是一種美的享受,我希望自己能永遠在這方園地裏工作、學習,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一種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