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爬山虎的腳》一文是一篇科學知識類的文章,知識性、教育性很強,如何引導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果用單一的抓重點句、重點詞談體會,再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學生便會缺乏興趣,注意力分散。經過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換一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平日愛畫畫的特點,我決定對重點段採取以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動手演一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去,誰知我的這一想法竟然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證。由此,使我深深地領悟到簡筆畫、肢體語言的的妙用確實對理解語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簡筆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可以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的喜愛、感受真切的東西,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如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瞭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時,便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放足時間讓學生找到書本上有關的語句,朗讀反覆琢磨,尋找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朗讀起來,他們緊鎖眉頭細細斟酌,不一會兒,一幅幅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二、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爲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課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牆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這兒,我讓學生們都把兩隻手伸出來,把自己的胳膊當作爬上虎的一根莖,手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手指肚當作細絲的小圓點。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牆的;接着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把黑板當作一面牆,先把手指肚觸着牆,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就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經過同學們的演示講解,學生由原來誤認爲爬山虎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後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牆的。

由此可見,恰到好處的運用簡筆畫、肢體演示,能降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內容的難度,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的確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得。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

《爬山虎的腳》一文是著名的作家葉聖陶的一篇名作。課前我設計了以讀代講,以說代講爲主的教學方式,想達到的預期目標是: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基礎上,進而使學生對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及爬山虎腳的樣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對媒體教學非常感興趣,學生能夠積極回答問題,教學任務基本能夠完成。

授課過程中,有這樣兩個地方讓我記憶猶新。

在課堂上,我充分運用媒體,讓學生觀察圖片,提出了課前設計的環節: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完成問題,明確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長得什麼樣子?從學生舉手的情況表明,學生大多數都沒有找到有關語句讀出來,這時課堂頓時陷入了僵局。該怎樣打破課堂上沉悶的氣氛呢?突然,我眼前一亮,我不是早已經準備好了爬山虎的實物標本嗎?我馬上轉變教學思路,給孩子們展示真正的爬山虎。當孩子們看到爬山虎時,就開始嘰嘰喳喳的說起來。孩子們此事課堂已經成了課堂的主人。不用我講,有的孩子就說:”老師,我看到了爬山虎的腳了,他就是幾根細絲。”有的孩子說:“老師,爬山虎的腳在莖和葉柄交叉的地方……”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讓課文內容由難到易,孩子立刻就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在進行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一環節時,我順勢而爲,讓孩子先找到爬山虎爬牆的動作的詞語。讓後讓孩子動手感受動作:同桌兩個,一個用背當牆,另一個把兩隻手想象成爬山虎的腳。然後用手在背上做觸、巴、拉、貼這些動作。當學生親自體驗了這樣一個過程後,再回到文本,孩子們就更能體會文本內容。就這樣,一堂課在孩子們的笑容中結束。

此時,我才意識到深入文本,高於學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縱觀整節課,雖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是也有許多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在一堂課中,我對課堂的自我把握能力不是很到位,課堂組織性語言,評價性語言過於欠缺,課堂口頭語過多,語速過快等一些問題,導致有些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沒有多餘的時間思考就被我一帶而過。

2、備課不要湊環節。環節設計的精巧的確會使課堂節奏緊湊,過渡自然,有助於學習,但是過於花哨、零碎的環節,或者爲了某個新意的環節而生搬硬套,就是顧此失彼了。這樣一來課堂就顯得太急,頻繁更換方式方法,學生不紮實,老師還是過環節,走教案。所以纔會造成一節課有蜻蜓點水的感覺。

3、我的孩子們讀書的時候仍然不夠大膽,沒有興趣,更談不上什麼聲情並茂。多給孩子們朗讀的時間,讓孩子們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絕對不能放鬆。

4、孩子們根本沒有合作意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給孩子們創設協作學習條件和氛圍,讓孩子們具備協作意識,學會合作。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求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以上就是我對自己這節課的一點小的感悟,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一一去詮釋,去體會。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3

在後來的作業課中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有的說他認識了爬山虎;有的說他開始喜歡爬山虎了;有的說畫圖、寫作必須認真地觀察、比較才能做得更準確;還有的竟然說爬山虎很可愛,能美化環境,建議學校四周的圍牆前都種上爬山虎,把我們的校園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讓我沒有想到。這些不都是我這一課教學所期望的嗎?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知道了運用知識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我在歎服學生的同時,認真地總結了本課的教學:如果我沒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我沒能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果我沒能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同時去親自動手體驗;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備好的教案進行……那這一節課的效果會是這樣的嗎?

我深深地感觸到:

1、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求知;

2、在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要擁有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更需要興趣。

3、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有語文知識,也要有數學、美術、音樂等的有機結。

4、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新的課程理念,給了我新的教學思想,指導我在新的課堂教學中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