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範文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9K 次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範文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提問:關於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講爬山虎葉子的這段,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讀中去領悟葉子的美,通過朗讀把葉子的美讀出來。我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採用老師引導、學生主導的方式從文中找出爬山虎腳的特點。接着默讀爬山虎向上爬的段落,邊讀邊思考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在學生精讀課文後,再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後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另外,在講爬山虎的葉子和腳,以及怎樣爬的時候,順帶提及到作者怎樣觀察植物的,在教學中讓學生髮現寫的祕密。並佈置《觀察日記之生豆芽》,這樣比平時上作文課時,單獨來講怎樣觀察植物,怎樣寫植物要容易多,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發現問題,學生學習很積極。在後來的作業課中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有的說他認識了爬山虎;有的說他開始喜歡爬山虎了;有的說畫圖、寫作必須認真地觀察、比較才能做得更準確;還有的竟然說爬山虎很可愛,能美化環境,建議學校四周的圍牆前都種上爬山虎,把我們的校園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讓我沒有想到。這些不都是我這一課教學所期望的嗎?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知道了運用知識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我在歎服學生的同時,認真地總結了本課的教學:如果我沒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我沒能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果我沒能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同時去親自動手體驗;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備好的教案進行……那這一節課的效果會是這樣的嗎?

我深深地感觸到:

1.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求知。

2.在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要擁有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更需要興趣。

3.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有語文知識,也要有數學、美術、音樂等的有機結。

4.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3:

《爬山虎的腳》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事物。

一、課前觀察,奠定基礎

小學部的辦公樓和大學南區家屬區樓邊上都有爬山虎,爲上好這一課,提供了實物觀察的便利。課前佈置學生去觀察,在課上我們交流了觀察的結果,有的說:“我發現到爬山虎新長出的葉子和長成的葉子顏色不一樣。”有的說:“爬山虎的葉子真和課本上說的一樣,一順兒朝下,沒有重疊,,密的不留一點縫隙。”有的說:“我發現爬山虎的的腳就和葉聖陶爺爺說的一樣,牢牢的吸在牆上,不用勁真的拉不下來。”還有的說:“我還發現爬山虎的種子了。”……學生說起來滔滔不絕,好像要把自己觀察的都統統告訴我。學生的學習興趣極高,學習本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重點段,品析交流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細絲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讓學生找到爬山虎爬牆的過程的語句,然後圈畫出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這幾個詞作者用得非常精準,但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設計教學的時候,我分了三步:先是讓學生體會這幾個動作是按一定順序寫的,不能隨意調換;由於我不會繪畫,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爬牆的過程,我和學生一起運用肢體動作來教授,把手掌當爬山虎的葉子,手指當莖,通過這種簡單實用式讓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也都清楚地知道了爬山虎到底是怎麼往上爬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課堂上加點適當實用的形式會讓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三、學文品句,學習寫作方法

在講爬山虎的葉子和腳,以及怎樣爬的時候,順帶提及作者怎樣觀察植物的,在教學中讓學生髮現寫作的祕密,這樣比平時上作文課時,單獨講怎樣觀察植物,怎樣寫植物要容易多,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這一課上的非常成功,學生對爬山虎的瞭解更深刻。唯一不足就是朗讀的少些,對於連貫的動作描寫沒有進行語言點訓練。今後還要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