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1

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回答問題。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

(甲)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爲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注: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就。③沃:澆。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兩種(事物)。

(選自《 宋明臣言行錄)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粗的詞語。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假:_____________

③或遇其叱咄 或:_______________

②錄畢,走送之 走:_______________

④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妻子: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語段中的人物幼年時人生經歷有哪兩個主要共同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略無慕豔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心向學的精神。

B、描寫富家子弟的豪華,是爲了突出對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

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D、文段內容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

參考答案:

1、① 假:借;② 走:跑;③ 或:有時;④ 妻子:妻子和兒女。

2、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

3、家境貧寒;刻苦讀書。

4、B

(意思對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2

閱讀第二段,回答問題。

15、第2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16、“太學生”的優越條件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請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麼?(全文中心論點)這句話要說明什麼意思?(通過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18、文中“心不若餘之專耳”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19、寫出本段中與上文四組對比關係的詞語。

20、本文爲更好的達到啓迪,鼓勵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學的目的,還功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種寫法的作用。

21、“太學生”沒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麼?根據全文內容,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學條件的艱辛和第二段太學生求學條件的優越形成對比。從中你悟出什麼道理?

23、細讀第二段,談談在“口體之奉”和“中有足樂”之間你贊成怎樣的取捨?

24、.作者認爲太學生德不成業不精的原因在於什麼?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觀點,爲什麼?

25、“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的含義是什麼?

閱讀第三段,回答問題。

26、 段重點寫了什麼內容?

27、作者寫此文的`意圖是什麼?

28、讀書要善於整體把握,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9、認爲讀書苦,幾乎是所有中學生的同感,宋濂之苦,聞所未聞;諸生之福,過之不及。當你深諳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時,你對讀書之苦想必會有新的認識。結合課文,說一說你的認識。

30、讀完此文後,你從中得到什麼啓示?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答案:

15、 寫太學生求學條件的優越

16、四個方面:衣食無憂(無凍餒之患);無需奔走(無奔走之勞);有疑能解(無求師之難)(或有良師指教);書目齊全)。

17、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得出結論:說明學業,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決於主觀上是否努力。

18、告訴後生“們,求學之道在於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人的主觀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19、

○1“日有廩稍之供”與“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對比;

○2“歲有裘葛之遺”與“縕袍敝衣”相對比;

○3“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對比

○4“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與“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對比

20、

○1“我”與“同舍生”生活條件的對比;

○2“我”求學經歷與太學生優越的學習環境對比。

作用:通過對比,自然得出結論,(或推出論點)突出主旨。 鮮明而有說服力。

21、 “太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成就,就因爲他們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缺少勤奮學習的恆心和毅力

22、 作者意在說明在艱難困苦中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但處於優越條件下卻可能業不精,德不成。這根本原因在於用心不專。我贊成“中有足樂”。因爲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樂。

23、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甚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24、根本原因在於其用心不專;同意這種觀點,學習條件的優越,不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學業,道德上的成長,取決於自己的主觀上是否努力。

25、 學習的好壞與天資無關,只是用不用心的問題,更不能去埋怨別人,表明後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26、點明瞭寫序的原因和意圖,讚揚馬生,勉勵他刻苦學習。

27、讚揚馬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勉勵馬生刻苦讀書。

28、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經歷,與太學生的優越的學習條件進行對比,勉勵馬生刻苦讀書。

29、現在的中學生,認爲“讀書苦,”幾乎成了口頭禪。深諳了宋濂之苦與累後,我認爲我們所謂的苦,簡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書,抄書,而我們的書應有盡有,卻不曾用心讀過;宋濂百里之外求師,行深山巨谷中,還常“遇其叱咄”,而我們坐在明亮溫暖的教室裏,卻不一定“有所聞”;宋濂受凍餒之苦,而我們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用心不專。這麼優越的條件,卻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30、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3

【甲】傷仲永(節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乙】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 濂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禮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1.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每句限劃一處。

⑴餘聞之也久 ⑵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1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

⑴即書詩四句⑵稍稍賓客其父

⑶無從致書以觀⑷同舍生皆被綺繡

13.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或以錢幣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嘗識書具 嘗趨百里外

C.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D.還自揚州 手自筆錄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⑵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15.閱讀這兩則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啓示?請寫出三點。

答案

11. ⑴餘聞之也/久 ⑵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12. ⑴書寫 ⑵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作賓客 ⑶得到 ⑷通“披”,這裏是穿的意思

13. B14. ⑴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⑵因爲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5. 提示:可以從博覽羣書、刻苦學習、誠心求教、人的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係、後天教育與成才的關係等方面來回答,言之成理皆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4

閱讀《送東陽馬生序》選段,完成下列題。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1.解釋文中的加粗詞語。

①怠:________

②俟:________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粗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①計日以還/主人日再食

②益慕聖賢之道/不足爲外人道也

③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

④不敢出一言以復/閒靜少言

3.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選段,說一說作者爲什麼最終能學業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懈怠,放鬆

②等待

2.③

3.①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閱,親手抄寫,計算着約定的日子及時歸還。

②有時遇到老師的訓斥,我就態度愈加恭敬,禮數愈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來爭辯

4.他有刻苦好學的精神,也能夠博覽羣書,虛心求教於老師。(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5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3分)

(1)同舍生皆被綺繡 (2)腰白玉之環 (3)餘則縕袍敝衣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小題3】選文重點描寫了作者從師求教的______和生活之難。(1分)

答案

【小題1】⑴通披,穿着⑵腰上佩戴着⑶卻

【小題1】到了學舍,(我)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把我包好蓋好,很久才暖和過來。

【小題1】跋涉之難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理解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之外,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的詞語,比如被爲通假字,腰爲動詞。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除了注意湯、以、乃等重點字,還要補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時還要保證整個句子翻譯句子的正確性、完整性。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作者求學要奔赴百里之外來概括求教的難處。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6

《送東陽馬生序》及《師說》選段,完成小題。

【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①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②知其③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註釋] ①道:學問,道理。 ②庸:豈,難道。 ③其:大概。

(節選自韓愈《師說》)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4分)

(1)無從致書以觀

(2)禮愈至

(3)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吾從而師之

【小題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C.古之學者/必有師

D.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小題3】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小題4】甲文中作者選擇“德隆望尊”的“先達”和“碩師”爲師,乙文中韓愈認爲“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關於“擇師之道”,兩位作者都有獨到的見解,請結合文段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經歷簡要說說你對“擇師之道”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題1】(1)致:得到 (2)至:周到 (3)受:通“授”,傳授 (4)師:學習,把…當成老師

【小題2】C

【小題3】(1)因此人家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

(2)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小題4】要點與評分:能結合文段內容及學習經歷表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有據,表達通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題2】學生應瞭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根據句子的含義劃分節奏。C最正確。

【小題3】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4】只要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7

文言文閱讀(共8分)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2分)

(1)錄畢,走送之 走:

(2)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2)俯身傾耳以請

小題3:作者對同舍生優越的條件“略無慕豔意”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2分)參考答案:

小題1:(1)跑 (2)通“披”,穿。

小題1:(1)因此,人們大多把書借給我。

(2)低下身子,側着耳朵(去)請教。

答案

小題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如:“假、俯、傾”等。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8

(一)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高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苦此。

(二)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元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一尺矣。

小題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3分)

①媵人持湯沃灌() ②援疑質理() ③幼穎異,能屬文( )

小題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腰白玉之環 A.屠自後斷其股B.以樂其志

C.河、洛之士翕然師之D.才美不外見

小題3: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而以書赴告同學者無從致書以觀

B.當餘之從師也顥目送之

C.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D.久而乃和去後乃至

小題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②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穎昌,相得甚歡。

小題5:甲乙兩文都寫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在從師求學的態度上有什麼相同之處?結合文意分析。(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熱水②詢問③撰寫

小題2:C

小題3:D

小題4:①因爲(我)心中有值得快樂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②楊時正值調動畜職,但沒有前去赴任,而是到穎昌以師禮拜見程顥,兩人相處得非常瑜快。

小題5:都體現求師誠懇和老師尊重。

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

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一尺矣。

小題1:

試題分析: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如本題中“湯”爲古今異義,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

小題2: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全文內容,弄清例句中字詞的意思,然後根據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各項中字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進行比較。本題所指“用法”是詞類的活用。C句中的“師”與例句中的“腰”都是名詞動用。

小題3: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進行比較。D項中的“乃”都是“才”的意思。

小題4: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瞭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鍵詞語“以”“中”“足”“口體之奉”“若”“時”“赴”“見”,最後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小題5:

試題分析:疏通文字,瞭解內容,針對題目問題“從師求學的態度”搜尋文中的語句,根據人物言行的表現來分析概括。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9

[甲]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人之爲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①,猶當博學審②問,古人與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⑤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⑥乎?(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註解:①[資]盤纏。②[審]詳細。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幾]差不多。⑤[子羔、原憲]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2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1)或遇其叱咄 ( ) (2)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 )

(3)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 (4)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 )

22.劃線詞語意思或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戶 B.故餘雖愚 雖有子羔、原憲之賢

C.俯身傾耳以請 夫以孔子之聖, D.益慕聖賢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3.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2)人之爲學,不日進則日退。

24.甲乙兩段文字所談的都是爲學之道,這兩段文字所說的道理,其共同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 (2分)

參考答案

21. (1) 有時搖 (2) 地方、區域等

22. B (2 分)

23. (1) 所以我雖然愚笨,( 但) 終於能夠有所收穫。 (2 分)

(2) 一個人做學問,如果不是每天( 或一天天地) 進步,那就會每天 ( 或一天天地) 退步。 (2分)

24. 共同之處:淤要勤勉好學,於做學問要與人研討交流 ( 有能在一起研討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 ( 共 2 分,答出一點給 1 分,意近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10

【甲】

送東陽馬生序(節逸)

宋濂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 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

《精騎集》序(節選)

秦觀

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於不勤。比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②,悔前所爲;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終③,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然有勤勞之勞,而常廢於善忘。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萬。”心善其說,因取“經”“傳”“子”“史”事之可爲文用者,得若干條,勒④爲若干卷。

(原文有改動)

【註釋】①滑稽:詼諧戲謔的意思。②旬朔之間:指十天一月之內。③懲艾:懲戒。④曩:從前。⑤尋繹數終:從頭到尾翻尋幾次。⑥搴:讀qiān。⑦善:認爲……是對的。⑧勒:編輯。

2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走送之 (2)援疑質理

(3)然負此自放 (4)故雖有勤苦之勞

21.請將選文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2)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

22.請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問題。(2分)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了無師的困難,他是如何克服這一困難的?

(2)【乙】文中秦觀在治學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問題,他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