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登高修辭手法

登高修辭手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導語: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登高修辭手法,歡迎借鑑!

登高修辭手法

登高修辭手法

主要使用了對偶、誇張等, 應用了渲染的藝術手法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出身於鞏縣(今河南),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曾漫遊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後任左拾遺,後棄官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西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度參軍,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勝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爲“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寫作背景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前四句寫景,述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爲局部近景,頷聯爲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登高這一首詩,向來傳爲名作。前人對他的地位評價極高,楊倫稱之爲“杜集七言律詩第一”,胡應麟更把它喻爲“古今七言律第一”。這首詩寫於大曆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在四川的夔州所作。沒來夔州之前,他寓居在四川的梓州。在梓州,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覺得中原以定,於是陡然萌發了“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念頭,但未能實現。公元765年5月,他的老友嚴武辭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況愈下,只好離開了經營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們,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呆了幾個月纔到夔州。如果不是當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個年頭,可能還得四處漂泊。就在這三個年頭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難,身體也非常不好。因此,杜甫這首詩是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