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後,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認爲有三個方面的亮點需要我繼續在教學中實踐。

一、放手自學,培養自學能力

學生進入五年級,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新詞的能力。因此,這一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學,接着小組交流,最後用檢測的形式檢查。重點生字的音、形、義,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抓住難點指導朗讀。

本篇課文是一篇外國作品,課文中有較多的人名、地名、較長的句子學生不易讀好。因此,我重點指導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以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目的。

三、根據課文特點,培養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有很強的綜合性,而小學生又以形象思維爲主,一篇課文要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主要內容對他們來說確實不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本篇課文的題目就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根據課文的這一特點,採用了題目擴展法。首先,抓住“難”字理解題意,接着讓學生看題質疑,我相機概括記敘文的六要素,然後通過讀文分別找到答案,最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樣,先分解後綜合,使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化繁爲簡,化難爲易,學生能夠準確、簡潔、快速地概括。

由於本篇課文較長,導致本節教學超時,今後在教學中注意。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在課堂小結時,再突出地讓學生回想與正確的人生觀有關的名句聯繫起來,會更好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可以讓學生學學《實話實說》欄目的結尾,說一句你最想說的話,並進行引導。

生1、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生2、與其渾渾噩噩的活着,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去。

生3、有的人雖死猶生,有的人雖生猶死。

生4、哈爾威船長,你力挽狂瀾,挽大廈於將傾。在危急時刻,你體現了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你維護了首先保護弱小的社會應有的運作秩序,你是一個盡責的英雄。想起你與船共亡的一幕,心中就有一種說不出的痛。我只想說,船長,走好——

師:我們敬愛的哈爾威船長用自己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偉大人格魅力爲我們樹起了一座雄偉的'豐碑。老師真心地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哈爾威船長那樣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用自己的無私與真誠,在人生的歷程中,也築起一座高高聳立的豐碑,真正成爲太陽底下大寫的人!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通過描寫哈爾威船長在輪船遇到海難時,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指揮搶險,將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讚揚了哈爾威船長盡忠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在教學中,我從兩方面入手:

一、以讀爲本,讀中感悟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時刻,哈爾威船長是怎麼說的?讓學生自己朗讀哈爾威船長的話,再指導學生讀,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也讀出了感情,從而體會了船長鎮定自若、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品質。

二、讀思結合,大膽提問

新課伊始,我告訴學生:聰明的孩子不僅會提問題,更會思考問題。孩子提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船長真把自己忘了嗎?”“真開槍打嗎?”“船長有沒有逃生的機會,他爲什麼要隨着輪船一起沉入大海?”等,我把學生提出問題拋給了孩子們。沒想到他們能結合生活實際和聯繫上下文來回答,一石激起千層浪,沒想到學生的發言竟成了這節課最大的閃光點。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過於單調。

這節課,讓我發現了孩子的潛力,相信孩子,他們會給你帶來奇蹟。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4

《諾曼底號遇難記》經過我的精心備課,認真準備,終於結束了,對這一課的教學,我進行了課後的反思。下面我就這節課的一點體會談一談:

這一課通過描寫哈爾威船長在輪船遇到海難時,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指揮搶險,將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讚揚了哈爾威船長盡忠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在這節課中,我用激情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災難現場,讓學生也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場面,從而受到哈爾威船長盡忠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的感染,樹立對哈爾威船長的崇敬之情。課堂教師連接語的設計,我動了一番腦筋,每一個環節都設計了精彩的連接語,例如: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哈爾威船長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亡留給了自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作爲一船之長,他的職責就是保證船上所有人的安全,船長在危難之時,想到要把船上所有人救出去,這是一位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的船長;爲了救船上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是具有忘我精神的船長等等。這些連接語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理解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很有幫助。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就有一個困惑,如果設計成兩部分:教師從災難入手,先讓學生了解海難的可怕,渲染氣氛後再學習描寫哈爾威船長的三個畫面,學習海難的部分會不會沖淡課堂效果,會不會擠佔課文重點部分學習的時間……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還是想嘗試這樣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我對這樣設計教學感到課前的顧慮在課堂上表現出來了。學習災難不僅擠佔了學習重點的時間,而且縱觀課堂整體效果,感到主線不夠鮮明。另外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5

上完《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後,我細細反思,認爲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爲本,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標給基礎教育帶來了一股清風,同時也給我們這些奮鬥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老師們在語文教學中都認識到了“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充分地讀書是一個培養語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讀的重要性毋庸多說,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樂,讀出思,而不至於像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呢?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讀的情境,如:“船長大聲吼道”(自由讀),“一個人的聲音能蓋過嘈雜的聲音嗎?”(齊讀)學生讀時興趣盎然。與此同時,還注意變換形式朗讀,有範讀、自由讀、齊讀、助讀、閉着眼睛想想讀等等。此外,還注意讀的層次,如學生“船長大聲吼……”一句時,學生開始讀得不到位,我採用了導讀的方式,問學生:“怎樣吼”學生讀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聲些。學生讀得又好一點。

二、讀與思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在“讀”字上苦下功夫,語文教學出現了勃勃的生機,與此同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語文課僅僅靠讀行嗎?我認爲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可見,語文教學中,讀與思應齊頭並進,二者不可偏廢。在教學中我常常告訴學生:聰明的孩子提問題。由此我想,教師只有善待每個學生的提問,學生才能提問。這裏的“能”包含着愛提問、敢提問和會提問。愛提問是會提問的前提。一個學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太簡單、太沒有價值而遭到老師、同學的嘲笑就會不敢問,也就談不上愛問,更談不上會問了。學生由於敢問、愛問,問得多了就會發展到會問。

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纔敢問、愛問;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纔會問。本節課,我的存疑“大副會真開槍嗎”“船長爲什麼不留下,而選擇與船共存亡。”一石激起千層浪。我想:教師只有善待每個孩子的提問,才能使不同提問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老師的關注,學生會慢慢從沒有問題到有問題再到善於提問轉變,質疑水平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疑問”會促進學生去探索,去創新,這不正是當今教育之所需嗎?善待每個孩子的問題,課堂中讓每個孩子都有感受、體驗的機會掌握質疑的藝術非常重要:它有助於師生之間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評價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讓不同質疑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三、以人爲本,尊重學生,學生全員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學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鬆,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悅的狀態下,靈性纔會自然而快捷地產生。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執教本課時,爲學生搭建了一個活動的舞臺。學生在這個舞臺上質疑、釋疑、爭辯。

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纔是真正的主角。他們在這個舞臺上盡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華。正因爲教師充分地尊重學生,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採用了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學生一整節課熱情高漲,思維的火花不斷地涌現,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每一個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1、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忽視了學生語言的完整性,沒有強調學生說完整的話。

2、激勵性的語言過於單調,雖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老師表現不夠幽默。

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多看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把駕馭課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個檔次。

二、多看文學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讓自己的課堂語言更具魅力。

三、多聽課,多向專家及周圍的教師學習。

四、多動筆,課後經常寫教學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