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1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概括地說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爲了實現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較系統地學習說明文,所以我在教學之初先對學生進行了說明文基本知識的系統介紹。

本節課所教授的是第一課時,以分析中國石拱橋的典型代表——趙州橋的結構特點爲教學重點。導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概念由大到小、說明對象從概括到具體的方式,由“橋”引到“中國石拱橋”,使學生界定了課文說明對象的範圍。字詞和作者簡介等,在課前我都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課件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來便進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趙州橋。

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趙州橋,所以爲了增強直觀形象性,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是爲學生範讀這部分課文內容,然後用幾段生動形象的卡通視頻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清楚,設計了6個探究題目,逐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公開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開始時認爲課的容量較大,因此有意無意的加快了速度,並且還刪減了最後一道習題,可實際在最後有了些許富餘時間,使整堂課感覺起來前緊後鬆,不夠流暢,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2

通過講《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我最大的體會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有時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預設與生成還有一定距離,而且由於個人對王敏勤教授新理念的理解也有偏差,雖然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但還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另外教學中切忌貪大求全,否則會顧此失彼,收效甚微。尤其是聽了王敏勤教授和成浩主任的點評和各位老師的批評建議,我深刻認識到我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要深刻地反思,揚長避短,爭取不斷地完善日後的教學。

課堂按照最初的設定,平穩地進行着。 可課後我卻發現我講得太多,沒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我們的課堂,應該說教師都在課前備好,然後再處心積慮地讓學生往我們事先設好的圈套中鑽,如果他們都在課上被拉進來了,就如同跟着導遊遊了一遍景點,那麼教者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其實說穿了還是一種僞課堂。

真正的課堂,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現將不足分析如下:

一、 貪大求全,內容過多,尤其是設計的問題多而碎,讓人感覺結構不清晰,使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而且每個問題都淺嘗輒止,因爲我貪大求全,既想把單元主題理清,又想把《中國石拱橋》這一課說透,結果造成兩項都涉入不深,挖掘不透,學生對有些問題理解的不夠深刻。在以後的問題設計上,我“要做問得巧的智者”,用靈活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學習。

二、粗心毛糙,不注意細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方法決定效果。”我自認爲我態度認真,積極備課,但是忽略了細節,問題設計、總結、練習中都有重複現象,這樣,不但沒有突出重點,反而顯得內容過多,時間緊張。我自認爲我設計的兩個延伸遷移題是一個亮點,應該能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更能檢驗出學生完成目標情況,但由於自身對主題式教學還有一定理解的誤區,所以出現了虎頭蛇尾的問題。

三、作爲一名教師,忽略了最重要的課堂常規,過於依賴多媒體課件,有時還受課件的限制和牽引,有些知識點沒有讓學生記下,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只熱心地參與活動,掌握知識卻如過眼雲煙。

四、導入語設計不夠精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精彩的導入語是每一堂課的提神之筆,我要更加重視。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問題設計精巧,結構清晰,合理安排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如當 “你還知道哪些建築園林,名勝古蹟?”這個答案出現時,我能夠相機引導:“根據你的遊覽經驗和見聞來談談?”那麼學生的思路將會更清晰地打開;當學生提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而教者又不懂的問題時,我能先請教其它學生有沒有人懂這個問題的,如果還沒有,我能夠引導他們:大千世界奇妙無比,世間的知識無止無境,它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只要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課堂上隨時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我們教者應該因勢利導,抓住閃光點,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知識的火花,從中生成能力、方法、習慣。我們不能死守教案,照本宣科,應順學而導,注重生成,以求最大限度地將我們的`課堂成爲一種有生命的、有質量的、鮮活的真課堂。

今天的語文教學正面臨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各種觀點、各種思路如雨後春筍,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的轉換。但不管怎麼轉化,老師畢竟還是老師。我以爲今天的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應該和旅行團的導遊一樣,而學生則象是遊客,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語文知識的百花

園裏遊覽,因此老師既不應該象過去那樣滿堂灌,也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放任自流,既有讀書聲也有寫字聲,能讓學生思考、表達、動手、做結論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不做包辦替代的保姆老師。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3

回顧這節課,我認爲自己有以下優點值得肯定:

一、 教學目標明確、度量安排合理,重難點突出。

我爲本課指定的學習目標是:

1. 以趙州橋、盧溝橋爲例,理清作者的思路,瞭解趙州橋、盧溝橋的特徵。

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3.感受橋之美,體會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韻味。

這三個目標符合新課標的“三維標準”: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其中重點是抓特徵、明方法和品語言,難點是理順序。而感受橋之美是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的。

二、 教法運用恰當

1. 以石拱橋圖片和民歌創設情境,營造出濃厚的文化韻味

2. 明確學習目標。這是符合初中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實際能力的做法。後面的講授與探究都要以此爲座標。

3、進行課外鏈接在完成各個環節的基礎上,展示圖片,從而引導學生更好的感悟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韻味。

三、 講授與探究結合,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的知識點主要由老師講授完成,訓練部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句段關係、學會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並基本上熟悉答題語言表述的標準。

不足之處——

1教態不夠從容

2.板書不夠美觀

3. 調動學生不夠

4. 一些地方處理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