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及反思大綱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及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文本分析】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及反思

本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文的內容是:以“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橋爲例,着重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本文的特點是:說明內容典型突出,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爲例;說明語言準確簡樸,如“大約”、“可能”、“兩肩”等詞;說明順序巧妙有序,採用先總述後分說在總括的順序;說明情感質樸,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說明方法多樣,採用了舉例子,打比方,引用等多種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圍繞中國石拱橋這一說明對象,按照恰當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來說明的寫法,提高對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初二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對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情感上,對祖國橋樑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和體會。學生需要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法、探究法等自主學習的方法。

【目標闡述】

(一)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本文說明對象的內容和特點;

2.能解釋本文說明方法的特點和效果;

3.能闡述本文說明語言的特點和效果。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學習本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探究的方法;

2.能在體會本文情感的過程中運用誦讀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作者對中國石拱橋的喜愛與自豪;

2.能體會作者對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讚美與歌頌。

(四)教學重點

能說出本文說明對象的內容和特點;

(五)教學難點

能解釋本文說明語言運用的特點和效果。

【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開啓“拱橋”之幕

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石拱橋作爲我國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從古至今一直髮揮着重要作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與石拱橋有關的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作者——,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紹石拱橋的,共同揭開我國石拱橋的神祕面紗。

二、明確說明對象,初識“拱橋”

這篇說明文的主要說明對象是——中國石拱橋(一起開口說)

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分佈廣泛,形式多樣,成就驚人)。

作者爲了說明石拱橋的特徵,精心選取了兩個例子,分別是趙州橋和盧溝橋,在文中是第幾到第幾自然段。在我們的閱讀提示語裏也提到趙州橋和盧溝橋突出體現了我國石拱橋的特點,是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典範,它們是如何體現我國石拱橋的這些特點的呢?

任務:自由朗讀第4到第8段,劃出其中體現中國石拱橋共同特點的句子,並分析體現了哪一特點。要求:快速、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3分鐘左右。

三、掌握說明方法,賞析“拱橋”

快速閱讀課文,說說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請結合文中具體的語句加以說明。(參考句式:這句話運用了……的說明方法,作用是……。)

(學生: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作用是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石拱橋的形狀,突出了石拱橋的形式美;引用《水經注》裏的旅人橋,作用是說明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

教師例子:

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這句話運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作用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盧溝橋石獅子的各種姿態,說明了盧溝橋的形式優美。

摹狀貌通過描繪事物形貌來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把說明對象描述得形象、具體、生動。

本文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課文用趙州橋和盧溝橋了說明石拱橋的特點,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經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的說明方法有(一起開口說):打比方、舉例子、引用、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

四、研習說明語言,品味“拱橋”

爲了準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經常在一句話里加入修飾性的詞語來體現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任務:請同學們圈出體現說明文語言特點的詞語,並具體分析。

示例:

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比較”一詞,表示的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大約”、“可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佈範圍廣,但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

“當時”是時間上的限定,“可算”是程度上限定,更加符合實際。

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兩肩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和生動。

五、理清說明順序,明晰“拱橋”

一篇說明文爲了把被說明的事物講清楚,說得有條理,要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讓學生一起回顧說明文的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說明的。空間順序:是按照由表及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等順序來說明的。邏輯順序:是按照從主要到次要、從總到分、從整體到局部、從一般到個別等順序來說明的。)

快速瀏覽全文,對照三種說明順序,概括全文的說明順序,並說說理由。檢測:快速瀏覽第3段到第9段,對照三種說明順序,概括作者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說明順序。

六、總結提升,回顧“拱橋”

任務: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啓示,並寫在學習紙上。要求:總結收穫準確、全面;總結啓示深刻、獨到時間:2分鐘左右

【教學反思】

基於這篇文章是初中學生正式學習的第一篇說明文,雖然他們在小學已經學習過說明類文章,但是關於說明文的學習內容沒有完整的學習方向。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按說明內容的四大模塊設計教學內容: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

基於部編版的作業本設計,我在教學過程中,基於學生的課堂反饋,穿插相關的習題。其中,作業本上的關於各種說明方法的特點,概括得非常詳盡,因此當學生侷限在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時,我就讓學生翻看作業本上,以此豐富他們的腦海中的相關知識。此外,我認爲讓學生翻看作業本上的這道題,也有利於學生對說明方法特點的總結,利於學生在腦海裏形成“知識樹”。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及課後的學生反饋,我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課堂中,學生的讀書形式單一,有時因爲時間原因,直接跳過朗讀環節。這不利於學生語感的培養。其次,在教學說明順序時,筆者一直在強調“邏輯順序”、“空間順序”的區別,但是沒有結合具體的例子。後來,在學生的詢問中,筆者發現用“由表及裏”這一說明順序來解讀兩者的區別是再合適不過的。因爲“由表及裏”,既可以是“邏輯順序”,又可以是“空間順序”,主要的評判依據即是否是視線所能看得見的——是視線在動,還是思維在動。這一例子的解說,既能解決學生教參上關於“由表及裏”的疑惑,又能明確地讓學生知道兩個說明方法的區別。未能在課堂上解說這一例子,實在是可惜!但是,在第二節校對作業時,我立即補充了該內容。

“越努力,越幸運”,我相信每一次的教學及教學反思都能給我帶來極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