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上冊《棗核》教案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棗核》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課文以棗核貫穿全文,以愛祖國愛家鄉爲主題,層層設置懸念,如抽絲剝繭般層層解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棗核》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棗核》教案設計

  【《棗核》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學習方法:合作、探究 。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步驟 :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月之故鄉》的音樂與畫面,問:這首歌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 蹊蹺(qī qiāo) 嫣紅(yān) 倘若(tǎng) 山坳(ào) 鑲嵌(qiàn)

②風燭殘年 故弄玄虛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舊時同窗離開祖國五十年在美國事業家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帶幾枚棗核讓她試種。

3、課文的題目是《棗核》,找出文中提到棗核的句子。

明確:課文中有三處寫到,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索棗核;第二、三段、見棗核;第七段,說棗核。

學生讀課文,師生交流,屏幕顯示

索棗核——設置懸念。

見棗核——加深懸念。

說棗核——解開懸念。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麼可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請大家齊讀課文,思考老人的哪些行爲語言體現了他的思鄉之情呢?(齊讀第七到十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1、學生讀課文

2、老師示範

第七段:語言描寫“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表明思鄉之情是高級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

3、學生合作交流(老師板書)

明確:植睡蓮、栽垂柳、堆北海、

關鍵詞句:

“幾十裏外”、“論公斤買下”、“一塊塊親手”

總之,透過這些樸實的字詞,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的濃烈。說明優越的物質生活、高度的物質文明是沖淡不了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的。

四、突破難點,拓展延伸

1、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

明確: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我們在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或句子?

學生交流

參考:《靜夜思》

《鄉愁》

五、小結本文,歸納總結:

本文結構精巧,表現在用“棗核”作爲文章的線索。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此外,作者以小寫大,通過幾顆小小棗核,表達海外遊子的拳拳愛國之情。

六、作業佈置,鞏固提高

1、完成《一課一練》

2、蒐集遊子思鄉愛國的名句

  【教學總結】

《棗核》一文的寫作特點是以小見大、以物傳情。棗核——一顆看似尋常不被人留意的種子;送棗核——一件極爲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蕭乾筆下,卻寫得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託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作者獨具慧眼,從小處着筆、從大處着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 這也是本文的一個學習重點。爲完成這一目標,我圍繞棗核設計了這樣三個環節:一、初讀棗核。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談談初讀的感受,並積累重點詞語。二、讀懂棗核。利用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方法。三、品味棗核 。抓住主旨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拓展部分我給大家欣賞了席慕容和余光中的《鄉愁》詩歌朗誦,讓學生再次受到了愛國情感的薰陶。

授完課後,自我感覺思路還較清晰,學習任務也完成了,但總覺得有很多需改進的地方。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而本課的教學,我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問題全是我設計的,雖完成了學習任務,但學生是被動學習,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意識未得到增強。想到黃校長所開設的《冰心詩兩首》一課,學生自主意識得到了最大程度地發揮,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努力在小組內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上課很投入,每每有語出驚人的表達。這種情景正是我所期待的,可怎樣才能在我的課堂上出現呢?現在我明白了:只有解開束縛的繩索,放手讓學生自由活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才能創設出我所期待的課堂。其次,因爲本課主題不難理解,我所設計的問題也都較淺顯,難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授課內容多停留在教參層面,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不多,挖掘深度不夠。記得薛主任在講題目棗核的作用時,除了我們通常所講的“棗核是文章的線索,是抒發遊子思鄉之情的載體”外,還發現了文題和文章語言風格的關係,兩者都是質樸無華的。並由此讓學生明白語言質樸無華但飽含感情的文章絕不遜色於辭藻華麗的文章。這一點讓我映象極爲深刻,如沒有對文章深入地思考,哪會有這樣的發現呢?我應該向薛老師學習,多深入思考文章,力爭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老師會發現了,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