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吳伯凡《路》教案【蘇教版選修】

吳伯凡《路》教案【蘇教版選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教學目標:

吳伯凡《路》教案【蘇教版選修】

1、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概括三部分的主要觀點。

2、能說出三部分的內在聯繫,分析論證的過程。

3、理解一些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體會文章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分析層次間的邏輯關係,進而把握材料與觀點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正確把握作者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千年之交,回眸歷史中華民族有過四大發明,有過繁榮昌盛,曾是“中央大國”,受萬人景仰,四夷朝拜,但後來卻貧窮落後,榮耀不再。東西方文明的千年鉅變,觸發了當代學者吳伯凡的深刻思索,寫出了社科論文《路》。

(或者:引導學生回顧歷史上課上所學的知識,對文中的一些史實有一個清晰的瞭解。教師可進一步強化千年中東西方文明的巨大變化,特別是18、19世紀以來中國落後捱打的劇痛歷史,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簡介作者及解題(多媒體)

吳伯凡,1966年生,當代學者。文本以“路”爲題,旁徵博引,說古道今,通過豐富的材料,透徹的分析,闡述了“路”與文明盛衰的關係,說明一種文明要保持長盛不衰,必須不斷開闢新的道路,中國要走上強國之路,恢復昔日的榮耀與輝煌,就必須走上改革之路,創新之路。本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三、整體感知

培養學生快速和略讀習慣的能力,主要應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能夠理解文章所運用的材料,並能大體概括;

2、能劃出表明作者觀點的關健語句;

3、能初步概括文章三部分的基本內容,並能理清三部分之間的關係。

學生閱讀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作者先以簡略的史實,對東西方盛衰作了比較,從而激發強者深思:東西方爲什麼會發生如此鉅變?(提出問題)

第二部分:作者緊承上文,緊扣議題,從“路”的變遷,闡述了東西方盛衰鉅變的原因所在。(分析問題)

第三部分:文章的結論,中華民族要恢復昔日的力量和繁榮,重繪下個千年的“清明上河圖”,將取決於我們要開闢出全新的“絲綢之路”。(解決問題)

 四、研讀文本

(一)研讀文本第一部分。

1、本部分論述的中心是什麼?採用了什麼論證(論述)方法?

討論明確:

(1)論述的中心:(3節)“世界歷史在這一千年當中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中心——邊緣結構被徹底改寫了。世界的重心逐漸西移,從歐亞大陸的最東端移到最西端,然後跨越大西洋,落到最西端的北美大陸。”

(2)採用了對比論證:西方變成了東方。

(二)精讀文本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閱讀的難點。可以讓學生先劃分層次,概括每層的大意,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而把握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係。

1、第一層(5-6)

先用“是誰給西方人起死回生的動力?”一句設問緊承上文,接着通過英國學者的答案、觀點引出本部分的分論點:“決定一種文明生死存亡的,是這種文明有無開闢新路的能力。”

2、第二層(7-8)

長城――絲綢之路——信息高速公路==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我們民族“在修牆上投入的精力遠遠大於在修路上投入的精力”。正是沒有開闢新路的能力,才導致古文明古國由盛轉衰。從側面論述了本部分的觀點。

3、第三層(9-12)

從絲綢之路的盛衰,說明中國的統治者沒有把握住新興的路,“不僅對‘洋路’沒有興趣,對‘土路’,以及所有向外延伸的路都無興趣”,因而只能在新的文明的角逐中敗下陣來。(例證,進一步證明分論點)

4、第四層(13-15)

鄭和下西洋,只是爲了滿足統治者的“虛榮政治”而進行的一場場耗資巨大的政治巡迴演出,文章以典型的史實,深刻獨到的分析,打消了統治者的疑慮,顯示了論證的嚴密性。

5、第五層(16-17)

作者論述明清兩代比宋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實行嚴格的海禁,固守疆界,籠絡人口,把大洋當成免費的長城。

小結:這部分,由漢到清,由盛到衰,史事翔實,分析透徹,環環相扣,逐層深入,充分論證了分論點,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三)研討“閱讀與探討”3,分析理解句子的含義。

討論明確:

1、因爲長城在歷史上主要作用在於防守,並不是爲了拓展,更不是爲了傳遞信息,與路的特性相反。

第二問爲開放性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

2、說明統治者“不僅對‘洋路’沒有多大興趣,對‘土路’,以及所有的向外延伸的路都無興趣”,因而只能在新的文明中的角逐敗下陣來。

3、“絲綢之路”指新形態的路,可以帶來技術、經濟、社會的革命性變化的路,其基本的含義就是創新。“清明上河圖”指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繁榮富強。

 五、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討論,學習這一篇文章,有哪些現實意義。

可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從自身、從社會、從國家民族等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感悟。

 六、作業

1、完成上面的“一篇文章”。

2、完成《學習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