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醉翁亭記》說課稿+評課稿?

《醉翁亭記》說課稿+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醉翁亭記》說課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醉翁亭記》說課稿+評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醉翁亭記》,此文堪稱千古名篇,備受關注,學生學習難度較大,教師亦難教,正因爲此,我特選此文,一是嘗試,二是探索,權當拋磚引玉。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流程、說板書五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醉翁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所選課文皆爲古代名勝記遊記,都是歷來傳誦的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陽樓記》、《小石潭記》、《滿井遊記》等。《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的作品。作者因參與政治改革(爲范仲淹、韓琦鳴不平)而被貶,但表現出了樂觀曠達的情懷。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以自己的行動實踐着儒家仁愛的社會理想,把對山水對民衆的愛傾注到這篇酒後的記遊文字中,如詩如畫。

“課標“規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要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基於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覆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文本。抓住 “醉”、“翁”和“樂”三個字,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應該說,學生能夠理解了這個“樂”,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內容。依據《課標》要求,以及文本特點,我特擬定以下3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文意並能熟讀成誦。

2、技能目標:領會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針對課標和文本特點,我將理解文意並能熟讀成誦作爲重點。

針對學情,我將理解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設置爲難點。

二 、說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課是記遊寫景類文章,所以務必體會文章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採用“變奏朗讀法”來完成對課文的朗讀和理解,鑑於八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將採用“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法”來展開教學。由於文章對八年級學生來講有學習困難,所以我還採用“化繁爲簡法”或“一字串珠法”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實質,即“與民同樂”思想。

三、說學法

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針對文本特點,學生學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小組合作探討法”學習開展活動,在課堂上,通過誦讀和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以“關鍵詞推理法”來尋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內心品質,“與民同樂”。此外,比較法、讀寫結合法加以輔助學習。

四、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很榮幸在朝陽升起時踏進了靖邊八中的美麗校園,走上了八年級()班的這方講臺,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這只是開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來,做準備工作。我相信我們可以相處用愉快,你們相信嗎?“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因爲他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慶曆新政”。這次改革失敗,受貶謫的不止滕子京一個人,范仲淹本人在慶曆五年也被貶到鄧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在同一年被貶謫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曆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寄託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歐陽修也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文,看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抒發的是什麼樣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在設計導語時,儘可能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以此導入課堂學習,既複習了前文又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二)變奏朗讀,

1.教師變奏試讀,學生試聽,請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引導學生明瞭虛詞的作用,瞭解變奏之好處,同時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朗讀,在讀中體會文意,學得“讀”的技巧。

3.合作助讀,互譯難解字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註解和小組優質資源學習,這也是爲了互相啓發,提高學習效率,以節省學習時間。

(三)合作探究,研討課文

理解文章主題,緊扣 “醉、翁”二字。突破難點。

1、作者39歲寫此文,可爲何文中以醉“翁”相稱?找出有關語句說說理解。

2、作者自稱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寫自己,可爲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稱,從稱謂的變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四)拓展延伸、體驗反思

封建社會,很多文人騷客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對社會現實,或憤世嫉俗,退隱,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進退皆憂,以天下爲己任。歐陽修,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范仲淹 陶淵明 劉禹錫 李白 杜甫 龔自珍

你更欣賞哪種人生態度?對你有什麼啓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並且強調聯繫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設置這一環節,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課文

五、說板書

醉翁 太守

歐陽修

資料鏈接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杆畫地教讀。24歲考取進士,先後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記》評課稿

聽了孫老師的《醉翁亭記》收穫很多,感觸很深,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認識。

從總體上來講,孫老師的這節課從實用性這個角度來說比較成功,她講的是《醉翁亭記》的第三課時,重點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及其積極意義,可以說是這節課的難點所在,在她嫺熟教法的操縱下,能把這節課處理得如此完美,這是最令我佩服的一點,另外,還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學習,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目標明確

孫老師在上課前先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展示在黑板上,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一目瞭然,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如果沒有目標,那就像一艘沒有航標的帆船,隨時都有迷航的可能。

二、 板書設計精妙

孫老師的板書很清晰,清晰到什麼程度,可以這麼說,如果我今天沒有來聽孫老師的課,僅是看板書就已經感覺這堂課很充實,很有收穫了,再加上本人的書寫基本功較差,看看孫老師的板書,再想想自己,確實很慚愧。

三、教學過程嚴密

她是從分析文章的結構入手的,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十分自然流暢,不着痕跡。

四、教學效果顯著

孫老師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基本都學有所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人無完人”,孫老師的這節課,我認爲有一點不大好,課堂容量太大了,對於最後的問題“怎樣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由於時間關係,探究的有點少了,在前面分析文章結構方面如果少花費一點時間,或者是直接採用賞析法,山水相映之美,朝暮變化之美,四季變幻之美,動靜對比之美,然後分析在此美景中的人,“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衆賓歡”、“太守醉”、“禽鳥樂”、“人之樂”、“太守樂”,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完成課前展示的學習目標,怎樣理解“太守之樂其樂也”,和“怎樣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這兩個比較大的問題。

呵呵,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拙見,關於語文教學的方法,我們確實還要探討,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