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飛天夢圓》教學反思三篇

六年級《飛天夢圓》教學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篇一:《飛天夢圓》教學反思

每次上公開課都是一種對自我的磨練與挑戰。參加工作三年以來,去縣城上公開也有四五次了,經歷了心靈的“煎熬”後,靜下心來發現收穫的喜悅遠遠超過課前準備的痛苦。

六年級《飛天夢圓》教學反思三篇

這次教學課堂評比的活動採用了筆試加課堂教學的形式。筆試部分不考不知道,原來自己的語文底子在不知不覺中竟然退化了,以前引以爲傲的語文竟然沒答好。我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第一,自從高考結束後,類似於純語文知識性的考試少之又少,對答題的敏感度不高,反應遲鈍。答題不規範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第二,許多工作生活中不常用的知識,已經忘記了。如高中時苦背的《出師表》等。缺少“溫故”的過程,當然就沒有“知新”,愧爲“人師”。第三,語文知識的積累太少。“書到用時方恨少”在考試的時候體會的尤爲深刻。第四,對新課標的解讀還不夠,問題看得比較淺顯,估計這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對此,我對自己做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多做考卷訓練考試技巧、溫習語文知識、多看名家對課標的解讀,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多思考。

接下來重點說說課堂教學。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以生爲本,以學定教”。我抽到的內容是蘇教版六下略讀課文《飛天夢圓》。學生要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了解炎黃子孫飛天夢是怎樣變成現實的,從而理解我國航天人的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由於自己對於這個主題理解不到位,導致上課對學生的把握不夠準確。這是沒上好課的主要原因。接下來具體分析這次活動的得失。

不足點一:對高段的教學不是很熟悉,所以以學定教並沒有很好的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高段的略讀教學應以放爲主,在授課過程中,我教師講太多無效的內容,沒有把目標定的更加符合高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這篇文章可以從文章的謀局部篇的角度來處理,這樣使學生收穫更多,而不需要再語言上過多渲染。

不足點二:沒有找準興趣點。本篇文章的內容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文章類型,但我沒有充分的利用這點。航天除了圓夢,人們通過航天能做什麼?這個知識點幾乎沒有在課堂上體現出來,如果在課堂中運用一些多媒體手段如照片、影視資料,衛星作用等等補充資料,學生對飛天夢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

不足點三:應變能力不夠強。當學生的反饋與教師的預設順序不一致時,應如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這還需要去積極思考。

不足點四:在上課中,課件還是會更新不及時。這說明對自己的教案還不夠熟悉。在這方面需要引起重視,既然做好了課件,就必須利用起來,而不是過場秀。

總的來說,我覺得不足的原因是自己鍛鍊太少,對大班級的掌控力不夠,教學經驗不足。這次上課較上次公開課來說,還是有了一些進步,如能夠手上脫離教案,教案在心中,雖然有時過渡語還不夠自然,但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以往太重視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較少關注學生,現在能分出一些精力關注學生的表現,這也是我的評價語有進步的重要原因。還有就是板書,以往上公開課會忘記板書,讓課題做“光桿司令”。現在這種情況也有了改善。

一次公開課就是一次磨練,它能讓你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正視。我相信在不斷的磨練中,自己能夠更好得成長起來,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篇二:《飛天夢圓》教學反思

《飛天夢圓》是一篇通訊報道,報道了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發射成功的經過,字裏行間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我在教學本課時注意了以下幾點:首先以課題“飛天夢圓”入手,直奔主題問:課題中“圓”是什麼意思?學生暢所欲言說:“圓是圓滿的意思”,“是圓夢的意思”,還有說是“團圓的意思”然後師又巧設一問:課題 “飛天夢圓”又是什麼意思?學生的思考立刻推向深入,大家通過預習課文紛紛做答,把課堂氣氛推向**。隨後師又問:“誰圓了誰的什麼夢?”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到:“ 中華民族做了幾千年的飛天夢,如今楊立偉叔叔終於載着中華兒女的百年企盼飛上太空,中國人民的飛天夢終於夢想成真了。

”話到此時,新的一節閱讀課也在同學們涌動着激情的感召下拉開了序幕。其次,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注重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圍繞一個大的探究性問題“文中哪些場面給你印象深刻,劃出來讀一讀並寫下自己的感受。”先由學生自主找出這樣的句子並讀讀再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四人小組交流,最後每組派一名主講人交流自己的體會。我再根據學生找到的重點語句相機教學,並指導朗讀。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學習,主動感悟,主動交流,充分理解,充分表達的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揮。一節自認爲完美的常態課也總有不足之處,由於學生預習過程中忽略了對個別詞語的理解,導致學生在活用詞語的時候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篇三:《飛天夢圓》教學反思

《夢圓飛天》這片課文是一則通訊報導,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生動詳細地記敘了“神舟”5號飛船載着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飛行太空的過程,表現了中國人民實現了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悅與自豪。

我在教學本課時,設計教學目標從整體效應出發,注意了縱向橫向之間的關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需要,從而使教學目標取得一定的效果。

我認爲課題是全文的靈魂,因此在教這篇通訊時我是從理解課題入手的。一開始,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學過的《敦煌莫高窟》這篇課文,回憶有關描寫飛天的語句,接着我又出示了敦煌飛天的壁畫,引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有飛天夢。“夢圓飛天”是在飛天上圓了夢,千百年以來,中華民族就有着“飛天”的夢想,希望能飛上太空,遨遊蒼穹,探索人類未知的奧祕,如今“神舟”5號發射成功,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宇宙飛船飛上太空,又成功返回,真正圓了飛天之夢。當學生再次讀着課題時,心裏已涌動着激情。

課文中有好幾個場面都讓人印象深刻,有發射前扣人心絃的等待場面,有發射成功後激動人心的場面等等。比如指導學生朗讀體會發射前緊張氣氛那一部分時,我預先設計了這樣的情境:當你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時,看到“神州”5號馬上就要發射了,你此時的心情怎樣?學生都說很緊張,我又讓學生把緊張的心情說具體。學生說“心都快要跳出來了”、“似乎可以聽到自己急促的呼吸聲”我又引導學生用比喻的方法,學生說“我的心像一隻兔子砰砰直跳”。體會了緊張的心情後,再讓學生讀,感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了。

最後,我從激動、自豪、驕傲三次引領學生讀課文的最後的一句話:“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今朝終於實現了。”這樣既昇華主題,又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1、第一課時的“清障”指導放在哪個環節合適?預設多長時間合適?呈現的方式與生字的多少有什麼關係?

我今天上了這一課第一課時的公開課。教學預設中我將生字的讀寫安排在初讀課文之後。反饋信息時又找了一位識字有些障礙的同學。結果,爲了正音、識記字形、描紅等足足用了10多分鐘。飛天夢圓教學反思5篇。這種生成是我始料未及的。備課老說要備學生,備什麼樣的學生,如何面對全體學生?高年級學生的識字問題是不是就不需要多花時間了,還將功夫用在課後?

2、學生的自讀練習激情高漲時有一位同學舉手了(小手舉得高高,讓人不忍心不叫他)。我的意識中他是想讀課文精彩的片段。可是他起立後向我和同學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問老師,同學們,捆綁式火箭是什麼樣子的?它是如何工作的?

這個問題的出現在課堂的後10分鐘。此時的我心裏一格登:這個問題可不好解決:非三言兩語所能說得清的。但我的心底裏也爲學生的探究熱情所感動。我習慣地向同學徵集答案:這麼高深的問題誰回答呢?答上的同學有機會老師要向學校推薦,參加今年下半年的嫦娥1號發射現場觀看,參加神舟7號的現場觀看。幾位平時不服輸的同學舉手了。他們用手勢助說話,邊說邊比劃。施宇同學還用鋼筆做模型結結巴巴地講解,讓全體聽課的老師都都會心地笑了。此時我邊聽邊思考預設的調整:臨時播放了神五升空的視頻。

事後的調查讓我沉思良久:提出捆綁式火箭問題的同學其實是早就準備好答案,考考我和同學們的。他說,其實沒人回答,我就會自問自答的。

這節課是我有極大收穫的失敗課——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