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在教學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同桌合作來完成。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再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啓發學生再次提出自己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挖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爲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然後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說一說這三幅畫。通過多層面感悟引領學生把握三徒弟的畫爲什麼與衆不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的深層意義。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鍛鍊學生的語言智能,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學生爲“深山藏古寺”詩句選擇一幅最適合的圖畫,並讓學生品評畫妙在何處,想象當自己是當時的畫師又會怎樣畫?然後請學生說說收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這一環節不僅在於拋磚引玉,更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二、彙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3、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說說爲什麼師父誇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裏?

(根據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裏?)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麼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纔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3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首先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依據教學提示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讚。

由於時間關係,最後沒有讓學生聯繫實際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4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創新似乎成了一個永恆的話題,怎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呢?我覺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我在聽了《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的課堂教學後所想到的。

這堂課中,執教老師能十分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無論是課前的導入“腦筋急轉彎”後,教師問“你是怎麼思考的”,還是教學之重點的突破“畫師是怎樣評價三個徒弟的畫的;爲什麼小徒弟的畫畫得最好”?這些問題都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教師也力求“授之以漁”。

但是,我覺得三年級的學生對思維方式的瞭解還不夠,如在課前導入後教師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腦筋急轉彎的答案的?你是怎麼思考的?”學生有的說是書上看到過,有的說是瞎猜的,有的說是別人告訴的……這些話都說明學生對思維方式還缺少一些認識,此時,教師可介紹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換位、逆向、側向思考),不按常規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漁。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去收集一些有關智力開發的故事,想想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

又如,在評析三個徒弟三副畫的時候,可以抓住三個徒弟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而導致不同的結果來展開討論。教師可問:三個徒弟拿到師傅的考題後,是怎麼想的呢?讓學生寫寫說說三個徒弟的想法,體會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數不盡”,別出心裁,想別人沒想到的。

課外收集一些思維方式的知識或有關的故事,這體現了學科的整合,促使學生綜合性學習,更有助於學生拓展思維,即使這些方法對學生來說當時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漁”,總有一天,學生能學會“捕魚”。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5

我執教的是三年級下冊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故事連故事,讓學生入情入境,自主學習。

新課標倡導的是自主學習的精神。或許,很多人認爲自主學習就是“自己學習”或“自由學習”。我的理解是,自主學習應該是師生互動的、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因此,上課伊始,我就用一個故事導入課文,激起學生的興趣。我在授課之前就佈置學生根據古詩“深山藏古寺”畫畫,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畫,並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告訴學生他們做的是宋朝翰林院的考題,學生頓時興趣盎然,我馬上給學生講了這個故事,孩子們在聽故事和自己親自繪畫的過程中便已明白要開動腦筋,想別人沒想到的。接着學習課文的故事,課後又佈置了另外一道作業,翰林院的另外一道考題:爲“踏花歸來馬蹄香”配畫。整堂課,學生都在聽故事、學故事、用故事來增長知識。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符合他們那種愛聽故事的心理,獲得一種愉悅的享受。學生會非常自覺、主動的學習。

二、重視學生體驗,讓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必須加強體驗性學習。然而,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不同,體驗和感悟也就不一樣,學生的理解就顯示出多樣化的特點。學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如何深化對教材的理解與認識?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的形式。

首先,我利用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小徒弟的畫,並讓學生讀讀寫小徒弟的畫的句子,自己感悟小徒弟畫的妙處,並思考他爲什麼要這樣畫。在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後,我又採用生生對話的形式理解師傅爲什麼會稱讚小徒弟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誰願當小徒弟,你們有什麼要問他的嗎?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3、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通過對話,學生感受並學習了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並明白畫師讚美小徒弟畫的真正用意。我想,這比直接讓他們去讀畫師的話要好得多。

三、利用課文插圖理解詞語,讓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

運用多種方法,走進詞語的世界,讓詞語成爲學生言語表現的鮮活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我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並通過聯繫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在教學“連綿起伏”一詞中,我讓學生將老師的畫與課文插圖的比較,當學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峯,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領悟了“連綿不斷,連綿起伏”的含義。接着我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爲什麼要畫連綿不斷的山峯。“若隱若現”一詞的教學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詞語後,我便問學生看着這幅圖,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閉眼想象畫面給我們帶來的意境。

在這節課中,我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合作學習,所以在時間的調控上我有點失誤,後面設計的兩個拓展話題沒有講完,覺得非常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