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後反思

三年級上冊《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後反思一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啓發,通過反覆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於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三年級上冊《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後反思

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抓住課前質疑,課中實踐,課外延伸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出文本。

課伊始,先板書課題,指名說說見過的聽診器是什麼樣子的。再讀課題質疑。學生們提的問題有: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東西做的?是怎麼發明的?問題直奔主題,自然進入新課的教學。

課中,學習課文第二段,講的是雷奈克從兩個孩子玩蹺蹺板的遊戲中得到啓示,用小木棍聽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內臟的聲音。這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教學這一段先讀課文,再指複述,接着演一演,說一說雷奈克會怎麼想,怎麼做,體會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這種致力於醫學研究的盡職精神。

接着,我讓學生也來學習課文做個試驗,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桌一人耳朵緊貼桌子一頭,另一人在桌子另一頭用筆劃着桌子。那麼在一頭的同學就能聽到了響亮清楚的劃桌子聲。如此同桌互聽。第二個試驗是將紙捲成筒兒,一頭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關當局湊近自己的耳朵,聽對方的呼吸聲、心跳聲。由於試驗時做得不夠嚴密,紙筒會露風,而且班上並不是十分安靜,所以聽到的大多是轟隆隆的空氣聲。也有同學聽到了咚咚咚的心跳聲。實踐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個驚喜,一個發現和一次體驗,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他們有了實踐發現後非常興奮,對聽診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對雷奈克的高興有了感悟。

課後,我佈置同學們寫一篇日記“做試驗”,要求將做試驗的過程感受寫下來。再找一找有關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讀一讀。寫日記的過程是將文本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課文之後的昇華,有利於積累運用文本語言。而讀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則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讀好書。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後反思二

今天,我們上了13課《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第一課時。

我首先在黑板上寫了“聽診器”三個字,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聽診器的瞭解情況,學生基本能說出現代聽診器的樣子和功能,在這裏我沒有進行名詞解釋,僅僅是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取出來。接着,我用粉筆在“聽診器”前面加了“世界上第一個”六個字,並點名讀課題。然後請學生就課題提出疑問。這時教室裏開始小手林立,所提的問題概括起來包括:“爲什麼作者把文章的題目定爲‘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麼樣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明”等等。我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讀課文,看誰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時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讀課文了。

朗讀一遍之後,大部分問題很快就找到答案了,但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麼樣子的”這一問題引起了爭議。有的認爲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用筆記本捲成筒狀,而其他很多同學都認爲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空心木棍做成的,怎麼辦呢?因爲我教案中,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詞,因此我馬上對大家說:“聽到你們的爭論聲老師感到很高興,這說明你們動腦筋了,咱們把這一問題留下來,下節課再來弄個水落石出,好不好?”乖巧的孩子都點頭稱好。不過,這個問題是該當時就帶領學生通過朗讀立刻解決,還是應該留到下堂課精讀課文時再解決呢?我現在仍然沒有想透徹。

接下來我們開始學習生字詞。每次測驗都會有“讀拼音,寫漢字”這道題,總會有些孩子會出錯,出錯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拼讀不準確;

2、生字記得不牢固;

3、形近字相混淆。

因此今天我將生字詞連同拼音都一起出示,讓程度好的孩子帶領程度相對較差的孩子反覆拼讀;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想辦法記住生字;學生說完記憶方法之後,我又帶領學生進行形近字組詞,提醒學生注意每一對“好朋友”之間的區別。希望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的拼讀能力和生字掌握效果都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