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及反思

三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複習

1、回憶課文,想想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2、點名回答,師相機板書: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啓發。

  二、學習課文

(一)講讀第一段

1、點名朗讀。

2、讀後評議。

3、默讀第一段,思考:

(1)科利亞埋木匣是在什麼時候?那時他幾歲?

(2)科利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

(3)科利亞爲什麼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科利亞的有什麼不同?

4、討論思考題,檢查默讀情況。

(1)討論第1題,再次簡介時代背景。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啓示。

(二)講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提出默讀思考題。

(1)他們什麼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過了多長時間?

(2)媽媽是怎樣挖箱子的?結果怎樣?

(3)科利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後來爲什麼又挖着了?

3、討論思考題。

教師引讀: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1)討論用詞,體會心情,感情朗讀。這裏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爲什麼要用這幾個詞?(“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這裏連用“還是”、“仍然”這兩個詞,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如果你是此時的科利亞,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帶上你的理解來讀“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一句。

(2)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爲什麼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裏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是什麼原因讓科利亞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麼思考的?

(學生讀:“小夥伴們,我知道怎麼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師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後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指導朗讀,抓住含有“果然”的句子

 三、深究文本,感悟人文情感的價值

1、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1)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2)四年後回來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3)科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同學們,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麼?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後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2、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3、爲什麼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在這四年的時間裏,文中的科利亞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因爲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後來改爲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反覆朗讀這句話,從這裏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科利亞?

4、帶着你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話“夥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

5、“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6、小結:我們只有隨着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板書: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四、深化拓展

1、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課文學到這裏,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昂,一個個小手高高的舉起來,有的說自己身體越長越高,有的說自己的知識越來越多,有的說植物每年都在變化,還有的說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