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金子》說課稿以及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金子》說課稿以及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金子》說課稿】

三年級語文《金子》說課稿以及評課稿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語文教材中第22篇課文《金子》。課文講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的時候,忽然從雨後土地上長出的小草身上得到啓示,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訴我們要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想靠意外的收穫是不現實的。課文內容簡明,情節曲折,蘊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較強的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及朗讀能力的好材料。爲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坑、附”等10個生字,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 過程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設情境,討論、朗讀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體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終於獲得了成功,讓學生懂得想要通過意外的收穫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現實的,必須付出誠實勞動的道理。

其中,根據第二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教學重點。“金子”的本意是指物質層面的“貴重金屬”,而在課文中,“金子”是指誠實、勤勞的高尚品質。本文用“金子”做題目,同時又以“金子”爲線索,貫穿全文,因此,理解“金子”的含義,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教學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通過圖文對照,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理解生字新詞,指導兩個字“甘”(獨體字,注意筆順)“錢”(左右結構,形聲字);引發猜想,建構閱讀話題,能基本說出本故事的大意。

第二課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他們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彼得•弗雷特通過辛勤勞動獲得真金的曲折過程,教育學生向彼得•弗雷特學習,培養自己靠誠實、勤勞獲得成功的高尚品質。另外,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課文的基礎上,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情感,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教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爲本,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導入課題時,我設計了一個學生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金子嗎?說說你對金子的理解?”於是,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各自對金子的理解與認識。爲了讓學生能積累更多的課外詞,我特意補充了一些帶有“金”字的成語和格言,讓學生讀一讀,做到心中有個數。正當學生說得開心,起勁時。我馬上通過一段導入,讓學生把金子與課本貫穿起來,讓他們很感興趣地去讀課文,並在同時明確了,本節課我們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文中的主人公——彼得.弗雷特是怎樣實現他的這個夢想的?”然後,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師生共同討論交流,從中抓住重點的句子和詞語,理解和體悟文章的主題。具體指導如下:

學生在自讀第一、二兩句的基礎上,扣住“聽說、無意”明白消息的不確定性,但淘金者們仍“蜂擁而至”,體會他們缺乏理智,盲目跟從。接着抓住“一無所獲、掃興離去”,體會人們懷着失望離開的不幸。通過對淘金者們由“高興”至“掃興”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地進一步對比感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三句話時,抓住“埋頭苦幹、幾個月、幾乎翻遍了”理解從精力上、時間上、工作量上說明彼得作的別人無法比擬的巨大付出,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勞的人,但結果是“沒有發現一丁點兒金子”,讓學生明白上文的傳說的不可靠。在品讀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彼得由“希望”轉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再次練習個性化朗讀。

在交流第四句話時,我讓學生讀好詞語“若有所悟”,並說說彼得“悟”到了什麼來具體地展開學習。如“這裏沒有找到金子”,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彼得本來要離開,是什麼使他留下來?留下後又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讀好文中相應的句子,並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體會希望的產生,明白這希望就在這肥沃的土地裏,正是這希望使彼得留下來。再讓學生觀察插圖,想象彼得是怎樣用“全部精力”種花的,田地裏是怎樣美的景象,通過語言描述,從如何不怕辛苦平整土地,如何精心選擇花苗,如何日夜照顧鮮花,如何四處奔波銷售鮮花等幾個方面,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彼得所付出的辛勞,這是故事情節轉折的關鍵段落,我讓學生自己準備,再同桌或小組練習,然後全班交流的方法組織學習活動,爲揭示“真金”的含義打下基礎。

學習第五句,我把重點放在理解彼得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上。讓學生思考:彼得從這塊土地裏究竟獲得了什麼?你能悟到些什麼呢?學生通過交流,知道彼得並非獲得真的金子,而是獲得了“財富”。最後學生暢談感悟的基礎上歸納:只要勤勞耕耘,任何土地都會奉獻出你需要的“財富”。抓住“不無驕傲”、“唯一”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彼得非常自豪的心情,練習個性化朗讀。

最後,我在總結全文之後,又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談談各自的夢想,作爲對全文的滲透。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獲得信息,領會到內容中隱性存在的情感、思維和精神的同時,還要超越文本,鏈接生活。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境界。

板書設計:

一無所獲 失望

22、金 子 若有所悟 希望

不懈努力 實現

《金子》評課稿】

昨天我們聽了周老師執教的《金子》第二課時,感慨很多,其中有收穫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總體來說,這堂課沒有熱熱鬧鬧的表演,沒有動容的音樂渲染,有的只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平等對話、心靈交流、智慧生長。周老師用樸實、紮實的課堂教學詮釋了語文教學的真諦:語言實踐,語文教學永遠的根基所在、生命所依。

新課標中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言實踐,即紮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

面對三年級的小學生,教者眼中有生,心中有生,以生爲本,具有很強的訓練意識。如課始對學生進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是中年級段需要着力落實的教學目標。

聽了周老師的這節課,我覺得周老師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的。

一、對文本進行了研讀,進行比較細緻地教學

在教學本課時,周老師並沒有從第一節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學,而是從最後一節作爲切入點,採用倒敘的方法進行教學。讀了最後一節周老師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從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提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然後指名回答。

學生語言不夠精練,教者不急不躁,耐心引導,啓發學生抓住主人公前後言行,努力做到語言簡潔,並親自示範,展示了真實的訓練過程。雖然,這一部分教學花去了不少時間,但從學生概括能力的形成、語文素養的提高來看,花去的時間,值!

文本只是個例子,只是個憑藉,幫助學生理解文本,讀懂文本蘊含的道理、表達的情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但絕不是唯一任務,僅僅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理解的語文教學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有所缺失的,這就成了“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語文課的最高目標應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紮實中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教學不是需要一個簡單的結果,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訓練過程!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中要“注重情感體驗”,並使學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裏的“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繫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閱讀教學中,只有學生將文本所蘊含的內容、情感與自身的認識、情感緊緊聯繫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周老師爲了達到這一目標,在教學中精心創設體驗的情境,讓孩子們走進文本,走進彼得的世界。在本節教學,周老師讓學生讀好詞語“若有所悟”,並說說彼得“悟”到了什麼來具體地展開學習。如“這裏沒有找到金子”,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彼得本來要離開,是什麼使他留下來?留下後又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讀好文中相應的句子,並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體會希望的產生,明白這希望就在這肥沃的土地裏,正是這希望使彼得留下來。再讓學生觀察插圖,想象彼得是怎樣用“全部精力”種花的,田地裏是怎樣美的景象,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彼得所付出的辛勞,這是故事情節轉折的關鍵段落,讓學生自己準備,再同桌練習,然後全班交流的方法組織學習活動,爲揭示“真金”的含義打下基礎。

三、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特點

詞語教學是中年級段閱讀教學的重頭戲。詞語教學應追求豐滿、豐盈的境界。如在教學第二節,周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彼得”這個問題時,抓住了“默默”、“不甘心”、“埋頭苦幹”、“翻遍”等詞語來理解彼德的辛勞、勤勞和不放棄。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文中人物的特點,又教給了學生理解人物特點的方法,這就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點很值得我們一線的教師學習借鑑。

又如在“全部精力”一詞的教學就經歷了三個層次。教者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詞語的字面意思:全身心地做一件事。接着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鏈接生活實際說出彼得培育花苗都做了哪些事:平土、翻土、播種、澆水、施肥、鋤草、捉蟲。這一環節完成了對“全部精力”由感知到形象、由抽象到具象的轉換。第三步,創設情境,展開想象:早晨、夜晚、晴天、暴雨來臨之時,彼得是如何精心培育呵護花苗的。讓學生感受到彼得爲了這些花苗所付出的無數的時間、心血甚至挫折、困難。學生頭腦中對“全部精力”這個詞語的解讀愈發深入,付出、汗水、心血、執着、信念、不放棄等詞語成爲對“全部精力”深刻的註腳。這一環節完成了由形象到意象的轉換,到此,“全部精力”這個詞語所傳達的內涵和意蘊才真正被學生掌握。整個過程由表及裏,層層推進,拾級而上,經歷了“感知——形象——意象——意義”的過程,這樣的詞語教學纔是豐盈、豐滿、完滿的。課堂由平面走向立體,語文味的詩意在課堂恣意流淌!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通過出示圖片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體驗彼得爲照顧花苗付出的全部精力。在教學中,周老師選了一個小練筆:彼得留了下來,他把全部精力,然後,——再——。平時,不管是——,還是——,他都認真照顧花苗,他經常——……在說話中,學生也巧妙地用上了在之前積累的詞語,這一處的語言訓練紮實、到位。語文新課標指出:要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中要“注重情感體驗”,並使學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裏的“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繫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

周老師的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課件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幻燈片中的文字太小,顏色的選擇使文字不清楚,文字字體要用楷體,這樣最適合小學生。

2.周老師在讓學生想象,並完成小練筆後,再讓學生讀第六節,卻沒有把這段文字出示出來,如果出示了這段詞語,讓學生看着文字去讀,效果會更好。

3.周老師在板書“真金”一詞時,“金”的筆順寫錯了,這樣會造成學生的誤解。

4.這堂課的整體板書上我認爲有些不合理,淘金相對應得應該是一無所獲,然而周老師板書的是“全部精力”。

語文課有時需要激情四射,有時需要感人肺腑,甚至催人淚下,但更多的日子裏,我們的課堂是寧靜而樸實的,但寧靜中蘊含靈動,樸實中催生智慧,如同突如其來的雷雨能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但我們更需要陽光燦爛、溫暖恬靜的平凡日子,因爲只有在紮實的言語實踐的陽光普照下,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花苗纔會靜靜地生長、生長,直至在陽光下吐蕊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