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一: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爲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羣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衝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祕密。是一篇敘事性哲理故事。對於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要從事件中感悟其道理就是一件不易的事。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

在衆多的網絡教學案例中,教者大多是以事情的發展順序(即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來呈現教學。我也曾以此爲教路指導過學生親觸文本。但學生對此學習思路不是很清晰,大多是由教師牽着走,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習的主動性難以發揮,對文本所呈現的自然之象難以形成鏈條。因此,此次的教學,我從單元主體(感悟自然)入手,引領學生去探尋自然之道,形成了兩條教學主線:一是瞭解自然(幼龜的生活規律);二是探尋自然之道(人類是如何違背規律,也就是自然之道)。

教學從課題所涉及的自然之物是什麼?課文中哪些語句描寫這一自然之物的?學生在自讀中能找到九句描寫幼龜的句子。然後,讓學生細讀這九句話,思考:從這九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形體特點,繁殖規律,活動方式。……)在形體特點中感受幼兒龜的弱小,在繁殖規律中感受幼龜的龐大家族;在活動中感受幼兒龜的謹慎;在結局中感受生存的惡劣,引發質疑。這此都是海龜的自然之象。

在感悟“自然之道”課中,從我們此次科考的目的入手,觀察到了什麼?又做了什麼?(“發現幼龜——抱龜入海——羣鳥食龜——搶救羣龜”),內心的感受變化(緊張——震驚——悲嘆),層層剝筍般地解讀質問,製造教學衝突。學生在探尋地過程中感悟了自然之道。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自然,或品讀,或感悟,或想象,課堂教學效果如預期的精彩。但在教學之後,與一名師交流,交談感受,他否定了我的教學設計。這是敘事性哲理故事,要讓學生感受完整地故事起因,經過,結果。試想,我的這種教學看起來教路清晰,其實有點在支解文本,是名副其實的閱讀分析,與當前的課改理念相背。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二:

《大自然的啓示》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該課文不光告訴了我們許多科學的知識,使我們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們人類的老師,在不斷髮展的歷史進程中,生物爲我們人類帶來了智慧,從鳥兒飛行得到啓示,發明了飛機;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雷達;從車前草身上得到啓示,設計建造了螺旋型的樓房……而且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震撼着學生的心靈,也啓迪着孩子們的智慧。如果學習就此打住了,那麼這課堂溫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就像是一壺水正在加熱過程中,水已開始微微發熱,但是如果停止加溫,水反而會逐漸變冷。於是,我又讀了一則課外的“大自然的啓示”,不過聽後要讓孩子說說人們從誰的身上得到什麼啓示。孩子欣然同意,那洋溢的喜悅之情,就像春天裏最美的桃花。一聽完,學生就爭相回答:“人們從響尾蛇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仿生紅外線和空對空響尾蛇導彈。”看,孩子聽得多認真,學生們亮晶晶的眼睛告訴我這個做老師的,這時的課堂在升溫啊!我又稍稍添了把火,儘量讓水沸騰起來:“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用我們的大腦去思考,我們一定會發現更多。請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吧,‘大自然的啓示’可說是無處不在啊!”出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表格,讓學生自己來學習。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三:

《大自然的啓示》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裏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進一步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啓發,學習用聯繫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啓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爲人類服務。

優點之處:

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並啓發學生《“打掃”森林》可採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後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 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批劃,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不足之處:

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課件已經顯示很清楚的問題,我還要反覆的重複,不但自己累,還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學生一看就懂。 教學靈活度還不夠。比如,在學習“打掃”森林這篇小文章,在集體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環節中,學生已經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如果破壞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就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可我卻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其中的緣由,只是稍做點撥,沒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改進措施:

更充分的去挖掘文本,然後再去啓發學生。

本節課讓我深深的體會到,課堂上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並靈活的從中抓住要點,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味,有收穫。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四:

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大自然的啓示》一課時時,由於自己沒有充分的準備,深挖教材,瞭解學生預習情況,所以課堂上出現了不少不成功的地方。

第一:教學設計不夠合理。本篇課文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由兩篇小短文組成的,內容較多,要在一課時內講授完,任務比較重,所以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到實處。我在讓學生預習時讀書熟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很是吃力。看得出,學生是因爲讀課文讀的少。讀的少,所以體會少,因而理解不了。應該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概括。在精講課文的環節似乎也缺少讓學生讀書。

第二: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尤其是講生物鏈的時候,講得不夠清楚、條例,還浪費很多時間。

第三:教學失誤過多。課件中因粗心,出現兩次打字錯誤,被學生當場指出後當場進行修改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

以後一定儘量避免這些錯誤,感謝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