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7篇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7篇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1

談及史鐵生先生,我想大部分人涌上心頭的是敬佩與憐惜之情。或許是天妒英才使他命運多舛,但毋庸置疑的是史先生仍是我國文壇中難以逾越的存在,接下來要談論的便是他的《病隙碎筆》一書。

《病隙碎筆》顧名思義是爲在與疾病抗爭的閒隙中所寫下的零碎筆觸。書中記錄着他是如何看待兩個自己一個被疾病纏身,一個擁有自由靈魂,也流露出作者以猶在另一個世界的角度對生活、人生的理解與思考。不得不驚服,非同尋常的生活閱歷給了他卓越而深遠的感悟與見解。

書的開始便談及約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約伯的信心前面沒有福樂作引誘,有的倒是接連不斷的苦難,其中的約伯何嘗不是史先生呢?他將自己生命的不幸,樂觀地表述爲追求約伯的信心。反觀當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苦難與福樂都是我們要接受的全部,不能僅活在被拿掉苦難的世界。

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類,不是以過程的漫長爲自豪,而是以過程的精彩、尊貴和獨具愛願爲驕傲的,哪怕身陷囹圄,史先生也要努力地表達內心對生活的渴望,以及對向上的生存向度的追求。

史鐵生的偉大不單在於他個人的文學建樹,更在於他熱衷於以身試教向普羅大衆發出號召。他以自己身臨其境所特有的說服力去拯救那些迂腐以及死掉的思想。他所展現的不單是自己對命運的反抗,更是對大多數人的救贖。

當然,囿於見識有限,想要完全讀懂史先生對人生的參透還言過尚早,但哪怕我們所能讀出的僅是皮毛,也已是極大的受益匪淺了。

史先生在書中對生命這樣解讀,生命是一個不斷超越自身侷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侷限,從而感受幸福。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這般淡化苦難並且超然物外。大多數人缺少這份透徹地看待生活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走了彎路,甚至漸行漸遠。

在這個越發傾向於自我的時代,人們越發擴大地去捍衛自己的利益,沒有人願意去吃虧,於是不免淪落得更加物慾化,不免遺忘丟失掉幸福的真諦。

我們要仰望星空,但我們也得腳踏實地,適當地放慢步伐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捫心自問初心何在。是我們改變世界而不是世界改變我們,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急功近利,會讓我們的人生路清晰很多。

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是超越文字的力量,是相見恨晚的領悟。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2

他的寫作和他的生命完全構在了一起,他用他殘缺的身體寫下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的後半生在輪椅上度過,一生被病魔所糾纏,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他是史鐵生——一個令人敬佩的作家。

翻開這本書,第一頁便是他明媚的笑臉。字裏行間透露出他的樂觀向上,他不感嘆命運不公,還將人生比作話劇,有矛盾和衝突才精彩。他曾說:“我的職業是生病,副業是寫作。”話雖幽默,卻讓人惋惜難過。他認爲苦難是必經的,人不能總哀嘆:“我怎麼這麼倒黴。”因爲“幸運很多,人卻不嫌多啊”。是啊,我們把幸運當做理所當然,而厄運卻不該到來,人往往只會看到事物陰暗的一面,這樣也只能天天哀嘆,爲何不樂觀一點?人生一世短暫如夢,生死離合已是常態,何不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人什麼都可以躲過,唯有死不逃脫,史鐵生在書中寫道:“作惡者怕地獄當真,行善者怕天堂有詐”我最愛這句話,三言兩語道清人的心理,他將生死描寫的如此雲淡風輕,生命會不斷重複,但總有一天太陽會黯淡,地球會老去,甚至宇宙都會不復存在,能永生又如何?

人與人類不同,史鐵生這麼認爲。他認爲人類的文化傳承,指的是記憶。一個人的記憶是由許多細胞互相聯絡,諸多經驗的積累,延續和創造;人類的文化也是如此。他認爲人的特點似乎只是肉身功能(比至於其他生命)的空間複雜。人性卻有種種醜惡,肉身也有種種限制,唯愛願於人間翱飛飄繚歷千古而不死。不要悲哀這世界有一天會沒有你,要知道這世界曾經也沒有你。

在《人的殘缺證明了人的完美》中,他說:“我覺得人是應該有一個信仰的信仰,就像剛纔的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境界,那麼這就成爲了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差不多,沒有那麼多實際的好處,它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心靈的慰藉在這裏,已經超越其他各種東西了,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擁有完美,完美的體現就是殘缺,當你有了缺點,纔會看見別人的完美,你也變得完美了,你的殘缺確定,你的心靈閃現着神聖的完美。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3

我一向不喜歡看隨筆的,但史鐵生的隨筆《病隙碎筆》卻一下子吸引了我。

這部作品是史鐵生在重病時躺在輪椅上所寫的。他把他的文字命名爲《病隙碎筆》是很有道理的。1998年之後,史鐵生的病情轉爲尿毒症,病情一直在惡化。發展到後來,每隔三天就要透析一次。靠血液透析的他只能在一天的某個空閒時刻才能動動筆,而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和病魔作鬥爭。他的寫作是不折不扣的病隙寫作。這樣的空隙又是小得可憐的。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在病牀上癱瘓二十多年的的人是怎樣寫作的。在他的《我的地壇》和《務虛筆記》裏我們讀到的是一個唯物論者對於人生對於命運深刻的思考。而就在他的《病隙碎筆》裏我們依然看到的是一個堅強的智者對於神性和人生終極意義所做的一次艱苦卓絕而有輝煌壯麗的追問與眺望。讀完這本書,我在思考,史鐵生到底是一個什麼人,爲什麼他的文字裏就看不到病的痛苦和陰影呢?

是的,在他的文字裏我們絲毫看不到痛苦和陰影,我們看到的是他對生命、信仰、愛情、神性、寫作和藝術的深刻坦直的思考。在寫作時,他已經完全忘記了他是一個重症病患者,他的思想已經完全遊離於自己所創造的心魂世界裏,“可以這樣說,在史鐵生身上業已形成了一種堅固的東西,足以使他的精神歷盡苦難而依然健康,備受打擊而不會崩潰”。這種堅固的東西我認爲就是對文字的熱愛和信仰。在他的《碎筆3》中有這樣一句話:“寫作不過是爲心魂尋一條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條船。”史鐵生文中所謂的心魂就是超出或分裂於肉體的思想靈魂。在病牀上的他是一個患者,隨時都可能死亡。而在寫作時的他卻是一個人格思想完全健全、能夠靜觀和俯視塵世一切的哲學家。他認爲一個人的缺陷殘疾不完美是普通的,困境也並不是絕對的。“殘疾,其最危險的一面,就是太渴望被社會承認了,渴望之後又走進殘疾”。史鐵生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病痛折磨二十多年內從不氣餒妥協,而是心平氣和地完成了他的一部部作品。基於此,他就是一個生命的強者,一個有着無限崇高思想的智者,一個可以蔑視一切災難和痛苦的先行者!

困在輪椅上的史鐵生的心魂已經超出了他的肉體,他不再像常人一般萎縮在自己的病體中,他的頭腦裏是另一個世界,開闊而豐厚,精神自我在他的世界裏變得如此的高大,他可以“居高臨下俯瞰自己的塵世命運”,可以“冷眼旁觀自己的執迷和嘲笑自己的妄念”,可以不被病體限制而天馬行空。他對寫作的執着熱愛和信仰戰勝了肉體所遭遇的接二連三的災難。儘管如此,史鐵生還是離開了我們。精神性自我再強大,還是無法不讓病魔毀壞他的血肉之軀。堅不可摧的精神縫隙下永遠流淌着一個智者無奈而高尚的血液。他的《病隙碎筆》帶給世人的將是永遠的感動和神聖的的金色光輝。他爲我們開拓了精神領域的方向,他的精神將鼓勵我們前行,我們將會永遠記住他,永遠懷念他!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4

《病隙碎筆》中有許多對於信仰的思考,皆發人深省。一句點睛的話是:"所謂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當它登高俯察塵世時,它看到限制的必然,產生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恆的缺陷而嚮往完滿,因肉身的限制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完滿不可一日而達到,超越永無止境,彼岸永遠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續。所以,史鐵生說:"皈依並不在一個處所,皈依是在路上。"這條路沒有一個終於能夠到達的目的地,但並非沒有目標,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標存在的證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證明。物質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實現要用外在的可見的事實來證明,精神理想的實現方式只能是內在的心靈境界。所以,凡是堅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堅定就已經是信仰的成立。

對於"職業是患病,業餘才寫作"的史鐵生,如果說這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和疾病鬥爭,我想他一定贏了。

命若琴絃,終成絕響。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5

翻開《病隙碎筆》靜默的閱讀,裏面的語句十分樸質但字字珠璣,充滿了智慧。有的語句很幽默,但越是幽默,我的心越是沉重。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感悟很多,並深深震懾於鐵生精神。

曾有記着問史鐵生職業是什麼?史鐵生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作。”的確,在他短暫卻輝煌的人生裏,他有48年在病中,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最飽滿而健全的思想,他體驗到了生活的苦難,卻用最光輝的文字述說存在的.快樂與明朗。它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得到信仰與夢想。

在《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中,他說“我覺得人是應該有一個信仰的,信仰就像剛纔說的,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境界存在,那麼這就成爲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想差不多,沒那麼多實際的好處,它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

心靈的慰藉在這裏,已經超越各種其他東西了,這個世界,從來就擁有着不完美,完美的體現就是殘缺,身體的殘缺卻令他的心靈閃現着最神聖的完美。

浪是水,浪消失了,水還在。浪是水的形式,水的消息,是水的慾望和表達。浪活着,是水;浪死了,還是水。水是浪的根據,浪的歸宿,水是浪的無窮與永恆。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雖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6

生一爐火,擇一本書,品其中之精華。——題記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寫於生病治療間隙的片段碎筆,篇幅很長,但語言通俗易懂,彷彿在和我們面對面的交流,用長者的身份教導我們怎樣面對人生,苦難,命運,愛情,金錢,信仰,道義,字字珠璣,平易又精闢,樸實又鮮活跳動,充滿智慧與哲理。史鐵生有嚴重的殘疾,但他堅持寫作,在三天一次透析的痛苦煎熬中,他完成了著作。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史鐵生在開始就談到了命運,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隨意調換,要讓一齣戲劇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間的衝突,矛盾和衝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異,乃至天壤之異。他將生命比作一場戲劇,而我們都是其中的演員,每一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命運不一樣。

在書中,史鐵生認爲當人無法被改變時,我們應該尋求愛,愛是一個神聖的詞。愛之永恆的能量,在於人之間永恆的隔膜。愛之永恆在於激越,在於每一個“我都是孤獨”。愛也許只是某一刻莫名的思念,也許只是遠遠觀望,默默陪伴。

帶着病體,史鐵生看到了世間的痛苦兇險,並不因爲自己虔誠而減少,對別人不尊重,只是樂觀的活下去,勇敢的面對這世界。他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能夠看出他對生的意志力很強,體驗到的是人生的苦難而表現出的卻是歡樂與充實;他用理性的文筆,顯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對命運的抗戰,對生的意志,對死的無畏。

這部書是對人的靈魂洗禮,改變了生命的追求,《病隙碎筆》這部著作是史老先生在病痛中寫作,寫出的卻是歡樂與充實,品《病隙碎筆》,解人生迷津!

  病隙碎筆讀後感範文7

過年無聊,翻翻舊書找找事,一本帶着薄薄灰塵的病隙碎筆掉了出來。

我不喜歡閒着,我喜歡忙碌的生活,人一閒下來,難免會胡思亂想,多愁善感,變得悲觀起來,我不認爲這是好事。但是作者因爲身體原因卻不得不“閒着”,不過還好,他從胡思亂想中走了出來,變得不再胡思亂想,他從客觀上辯證的看待一些爭論性的觀點,然後引入自己的觀點,令他所寫的文字擁有他的思想。我喜歡他的文字。

靈魂在人死後到底還有沒有?人對神靈到底該持什麼樣的態度?生活中的苦難到底給了我們什麼?愛情到底是什麼?……作者在文章中談論了諸如此類的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令我深思……

其實我有一大愛好——發呆。在發呆的時候我會放空自己的思想,天馬行空的想到什麼是什麼,至於文章中所提到的種種問題,其實我都想到過,但是卻從沒有想到那麼深。

人不論是看待靈魂的有無還是對待神靈的態度,都有着一個明確的目的——功利。相信靈魂存在的人會認爲現在所吃的虧是來世要補償的,但是卻從不安撫自己說是還前世的債,好像確信自己前世是好人,現在吃苦是爲來世享福做準備的。其實這樣也好,爲了來世享福,現在吃苦,這樣社會就和諧了,因爲總還有一部分人是要現在享福的。其實對於福禍,我沒什麼太深的概念,我沒有遇到過太大的福事或太大的禍事,我的生活挺安詳,挺平靜,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我是個知足常樂的人。我不向生活祈求什麼,因爲我認爲我該有的已經都有了,就算是沒有,我也不求,因爲什麼都是自己掙來的,不是別人施予的,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我不信佛,不信教,不去燒香拜佛做禮拜,我所信奉的只有自己的良心,做事平心而論,不愧對自己的良心,足矣。

至於神靈,總有許多人是相信有,然後有很多人相信沒有,接着就此問題爭論不休,但是誰也不能證實或者證僞,所以就一直爭論到現在,而且我相信將會爭論到很遙遠的將來。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是相信有神靈的,但是他不祈求什麼,甚至還爲自己以前偶爾的一次祈求而羞愧,他不認爲神靈欠他什麼,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大的財富——希望,這是誰都奪不走的,雖然它不一定會給你帶來好運或者健康,但是它卻能讓你活着,堅強的活着。

活着的人都應該感恩,因爲“活着”是一個人得到的最好的禮物。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人活着最重要的三種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其中最爲神祕,最令人憧憬的莫過於愛情了。愛情究竟是什麼?“愛的情感包括喜歡,包括愛護、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還有最緊要的一項:敞開。互相敞開心魂,爲愛所獨具。”這是作者的觀點,我看的很明白,雖然不一定能做好……可是與此同時,這世上該有多少癡男怨女看不透這道理,還有多少人是在玩弄這高尚的感情,我很疑惑,很迷茫……愛情是多大的緣分,是多麼的來之不易,爲什麼那麼多的人都不珍惜,不愛護?可惜,愛情來得不挑人,不是你在乎、珍惜就來找你的。

人生閱歷實在有限,所能想到的也就這麼多了,再深的實在想不到了。所以文章到此爲止了,至於思想,就繼續蔓延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