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病隙碎筆》讀後感(通用5篇)

《病隙碎筆》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病隙碎筆》讀後感(通用5篇)

《病隙碎筆》讀後感(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病隙碎筆》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病隙碎筆》讀後感1

當我翻開《病隙碎筆》時,那位與病魔作戰的勇士,又出現在我眼前。

“所謂命運,就是說,這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換”。我們都是自己的人生戲劇中的主角,我們不能隨意更換自己在人間戲劇的角色,所以,我們要盡力扮演好我自己的角色,雖然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要努力做到更好!人們所以需要戲劇,是需要一處自由的時空,需要一回新魂的酣暢表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戲劇,而我們同時又在別人的戲劇中扮演着或輕或重的角色,加油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當然,它裏面還有對信心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後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受。”雖然對於這句話我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但是現在我面臨着高考,對於信心我有自己的理解吧,信心是在我面對困難停滯不前的勇氣,是我彷徨時的引路燈,是我失敗時激勵我前進的動力!

我是一個普通的女生,在那些漂亮的女生的光環下,確實有點自卑,但是,這本書中“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裏步步深險,或者轉身,在愛的路途迎候解放。所以,我選擇解放。這本書,我會永遠珍藏的'!好好研讀!

  《病隙碎筆》讀後感2

翻開《病隙碎筆》靜默的閱讀,裏面的語句十分樸質但字字珠璣,充滿了智慧。有的語句很幽默,但越是幽默,我的心越是沉重。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感悟很多,並深深震懾於鐵生精神。

曾有記着問史鐵生職業是什麼?史鐵生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作。”的確,在他短暫卻輝煌的人生裏,他有48年在病中,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最飽滿而健全的思想,他體驗到了生活的苦難,卻用最光輝的文字述說存在的快樂與明朗。它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得到信仰與夢想。

在《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中,他說“我覺得人是應該有一個信仰的,信仰就像剛纔說的,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境界存在,那麼這就成爲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想差不多,沒那麼多實際的好處,它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

心靈的慰藉在這裏,已經超越各種其他東西了,這個世界,從來就擁有着不完美,完美的體現就是殘缺,身體的殘缺卻令他的心靈閃現着最神聖的完美。

浪是水,浪消失了,水還在。浪是水的形式,水的消息,是水的慾望和表達。浪活着,是水;浪死了,還是水。水是浪的根據,浪的歸宿,水是浪的無窮與永恆。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雖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病隙碎筆》讀後感3

持續看了很久的這本書,今天上午花了一上午,看完了最後一百多頁,讓我對於史鐵生這位當代作家有了更深的感受。

最初接觸到這位文學家還是在語文課本上,不過,這次的機緣巧合是數十年後的重逢了,而這本《病隙碎筆》光看書名,就一下子吸引了我,我沒有猶豫就買了回來,不過,起先看了幾頁並沒有很迫切的願望要看下去,也是源於這是一本哲思方面的書,但是,這幾天,當我身體抱恙,心態不佳的時候,重新翻出了這本書,打開之前書籤的地方,繼續看下去,倒是有了很多不同的感受。

這本書剛剛看完,所以,印象還是留在我腦海中比較深刻的,書中對於史先生支持“安樂死”的觀點,我非常認同,雖然這本書是差不多10多年前出版的,但是,時至今日,安樂死還是沒有被法律認可,也是一種無奈。

書中還寫到對於“尷尬”的獨到見解,史先生的觀點讓我對“尷尬”一詞也有了新的思考,史先生的見解有他的道理,而且,他的人生經歷非一般人能有,想必這番解讀自有其深意。

這本書,我起先以爲是一本病重的時候的隨筆,沒想到,裏面談了很多人生的思考,我一下子也消化不了許多,倒是讓我覺得這本書有機會可以再讀,我的感受是,這本書在不同的年齡看會讀出不同的感受,體會到不同的內容和新意。

  《病隙碎筆》讀後感4

翻開《病隙碎筆》,靜靜地閱讀,裏面的語句十分質樸但字字珠璣充滿了智慧,而且有的話還很幽默,可越是幽默,我的心越是沉重。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的感悟很多,並震撼於鐵生精神。

史鐵生是當代著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幾乎在病痛中度過,他癱瘓,得過褥瘡,患尿毒症,可他卻十分樂觀。他不感嘆命運不公,還把人生比作話劇,有矛盾和衝突才精彩。他不因一生患病而哀嘆,還說生病也是一種經歷,還曾對別人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病成羣結隊地來把我的身體的部分當做樂園”等話。這些話雖然幽默,我卻笑不出來,反而爲他感到難過。可他不需要,他認爲苦難是必經的,人不能總哀嘆“我怎麼那麼倒黴。”,因爲”幸運很多,人不嫌多。”從他所寫的每一句話可以看出他的樂觀向上,而這就是鐵生精神。

和他相比,我覺得自己十分渺小。當自己被燙傷時,一會兒哭,一會兒鬧,總髮脾氣。可這和鐵生的病痛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因此對他的敬佩之情更深了。和他相比,我們都實在太不堅強了。我時常能聽到有些人因爲患重病而一蹶不振沒幾天就死了的事;時常都能聽到身邊人遇到一點小挫折便抱怨命運等等。

此外,在這本書中,他還談到了自己對世界與時代進行審視,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思考,且每一點思考都很有道理。

因此當你在讀《病隙碎筆》時,就等於是在聽史鐵生,這位大師,在爲你講一堂關於人生命運的、“生病”、“信仰”、“死亡”等感悟的課。所以,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一本能使人受益匪淺的書,值得我們去品讀。

  《病隙碎筆》讀後感5

一口氣讀完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又一次被深深地教育了。這是一部充滿人生體驗的人生筆記。之所以是《病隙碎筆》,是因爲他的透析從開始的一週一次,到一週兩次,後來每隔一天一次。他身體裏的血得從動脈管引出來,在透析機裏過濾掉毒素,再從靜脈流回體內,整個過程長達四個半小時,全身的血液都要被過濾幾十遍。就是這樣一個長年坐在輪椅上的人,穿過浩瀚的肉體之痛,帶給了我們對生命的思考。

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得到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是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生病的日子,懷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了時,又懷想病輕的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個“更”字。

人總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得到了還想得到,失去時卻從來沒有想過還有比失去更糟糕的事,心中的慾望不斷地被各種慾望填滿,壓得喘不過氣來,儘管很辛苦,但卻欲罷不能,所以幸福的滋味一直可望不可及。

史鐵生在書中寫道: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黴,記不住幸運,這實在有失厚道。

幸福的底線其實就是不貪婪,不去做那些無謂的假設,也不去奢求那些不切實際的妄想,在能愛的時候儘量去愛,做自己該做且能做到的事,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這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