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給予樹》 觀課議課心得

《給予樹》 觀課議課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觀課議課是語文教研活動的重要方式,是落實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徑,是探索、診斷、檢驗課堂教學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廣大教師喜聞樂見的語文教研形式。

《給予樹》 觀課議課心得

長期以來,我們青年教師將觀課、學課作爲自己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筆者曾經無數次醉心於名、特、優教師的獨具匠心的設計,癡迷於大家富麗堂皇的課堂氣象。總以爲,大家就是這樣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這種想法止步於聽到於永正老師執教的《給予樹》一課。

《給予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在隨家人購買聖誕節禮物時,用自己原本準備爲家人購買聖誕禮物的20美元,爲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聖誕願望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內容淺顯,但感情真摯,人物形象豐滿感人。於老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和在學習活動的設計上給筆者全新的感受原來語文課可以這樣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課標,教學目標簡明

按照課標要求,三年級的閱讀教學第一條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條是初步學會默讀,第三條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條是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1.讀的目標落到實處。

在於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他緊緊圍繞課標設計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爲一項重要目標予以落實,通過學生的自由讀、指名朗讀、教師範讀、學生比賽讀等多種形式進行讀的訓練,目標達成度高。文中金吉婭對媽媽說的話是表現她金子般美好心靈的重要部分,讀好這段話對理解人物、感受語言至關重要。在學生讀不出金吉婭對家人的愧疚,但又認爲自己做的正確的複雜的心理時,於老師適時地進行了範讀。在聲情並茂的範讀後他問學生從我的朗讀中,你覺得金吉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回答:有愛心,有同情心,善良,仁愛。我在讀金吉亞的話時,彷彿就變成了只有八歲的金吉亞。家裏並不寬裕,媽媽好不容易攢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選購聖誕禮物,而且媽媽要求每人至少要買四份聖誕禮物,但是我卻用這二十美元給陌生的小女孩買了聖誕禮物。現在,我就站在母親面前告訴她這一切。請大家把金吉亞說的話好好讀一下,看誰能讀出她的仁愛、同情、體貼和善良。於老師說。在學生的練習中,老師還不時提示大家注意課文中低難過等詞語,她聲音很低,因爲她不敢大聲說,她沒有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沒有買到四份像樣的禮物,所以聲音低,不敢說。再想一想她是個那麼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你就能讀好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把自己想成金吉亞,還原文中的情境,非常精彩地朗讀出了這段話,使讀書的目標圓滿達成。

2.詞語教學目標高標準達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於老師的詞語教學獨具特色,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於老師抓住並不寬裕這個並不起眼的詞作爲突破口展開詞語教學訓練。在理解並不寬裕的詞義時於老師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因爲這個詞的理解程度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金吉亞美好品質的理解,所以當學生說出並不寬裕就是家裏不富裕,沒大有錢的認識後,於老師並沒有滿足學生此時對詞語理解的反饋。他繼續追問書上怎麼寫的?從一二兩個自然段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家裏錢不多,生活不富裕?並要求學生拿起筆,在書上圈畫出哪些詞句能說明並不寬裕的意思。學生按照於老師的要求默讀課文,圈畫詞語。學生很快找到了只攢了100美元,五個孩子分享,每個孩子二十美元的句子,於老師板書下一百美元、五個、二十幾個詞。再一次讓學生聯繫這些數字理解並不寬裕這個詞。在最後他總結到:同學們,好多詞語的意思就在課文的字裏行間,只要我們認真讀書,聯繫上下文就可以把它讀懂。並要求學生運用這個方法去理解如願以償。在教學的第三個板塊,於老師根據課後習題設計了小練筆,並強調要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詞語(如願以償、並不寬裕、一百、五個、二十、八歲),達到了積累運用的目的。只有會運用,纔是真理解。可以說,於老師的教學目標設計緊緊圍繞課標,簡明務實。

  二、精研文本,教學內容簡要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選擇的得當與否已成爲制約語文教學課堂效率的瓶頸。我們遺憾地看到,一部分教師在備課時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存在着很大的隨意性,很多情況下是憑着這裏我要講,我該教這裏的直覺在選擇教學內容。至於爲什麼要教這些內容,而不是其他內容,選擇這些教學內容的依據是什麼,我們的教師沒有理性地追問過自己。這種下意識的選擇行爲導致課堂上教師該講的內容不講,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書上寫的明明白白學生一讀就懂的內容上轉圈圈。更有甚者,會把學生原來讀懂的又教糊塗了。

依據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於老師抓住了一二一就高質量的達成了教學目標。即:讀好一段人物語言,理解兩個詞語,寫好一段話。金吉婭對媽媽的那一段話是作者精心設計的,描寫生動,是理解金吉婭善良、仁愛的突破口。於老師緊緊抓住這段話的朗讀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在學生讀不好的時候,於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在學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一下縮短了作者和學者心靈的距離,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於老師說,學生讀不好的原因是學生看到的是字而不是感情。當我們把學生引導到作者的感情軌道上使,文本的難點瞬間攻破。通過並不富裕和如願以償兩個詞的理解,即上下貫通了文本有使表現金吉婭品質的重點詞語凸顯出來,可謂精巧。在寫話的訓練中,於老師要求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詞語。這些詞語是理解課文內容的節點,是體會文章感情的關鍵,是揣摩人物品質的憑藉。當學生恰當的使用這些詞的時候,它們已內化爲學生的詞語。

  三、精研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簡練

學習活動的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體,能否設計出並有效地組織好學習活動,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有人提出要簡簡單單教語文。在《給予樹》一課的教學中,我們沒有看到花哨的表演,繁複的環節。於老師採用的教學方式是常態的,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平時採用的方式:讀讀書,交流交流,寫寫話。讀、說、寫是學好語文的常道。關鍵是在這些常道中如何達到不尋常的效果,那需要教師用心地用好每一種方式。有效的學習活動方式有時可以很簡單。

在觀課議課中我們老師要清楚觀、議的要點,要思考語文到底教什麼,給學生留下什麼,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和過關意識。只有這樣,我們開展的觀課議課活動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