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四年級課件 >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課件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導語:《爬山虎的腳》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啓發人們留心和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組教材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課件

點擊下載文件:爬山虎的腳flash課件

教學要求

1.瞭解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學習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這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朗讀課文,背誦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

2.通過學文、觀圖和實際觀察,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一)學生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然後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是植物。)

(二)請五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聲音宏亮,讀準字音。其它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爬山虎這種植物的哪兩部分?(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一)學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結構和需要注意的筆畫。

1.讀生字表中的字,口頭組詞。

2.分析字形結構,說說每個字的結構和部首。

3.兩人一組,說說每個生字需要注意的筆畫和記法。

隙:右上邊的“小”不要寫勾。右半部分的記法是“小日小”。

拂:筆順不要寫錯。第六筆是“”,第七筆是“丿”。最後兩筆不要都寫成豎。第六筆中的第二個折要寫短一些。

漾:右上邊是禿尾巴羊,右下邊是“永”。“永”的第二筆“橫折”中的橫要寫得短。注意不要寫成“水”。

柄:右邊“丙”裏的“人”,最後一點不要和勾連起來。“柄”在這裏當“把兒”講。

萎:容易寫得很長,各部分要儘量寫扁。第八筆是捺,不要寫成點。

(二)讀詞語卡片。

舒服空隙漾起葉柄刀柄把柄嫩莖均勻

拂過吹拂萎了枯萎休想盪漾重疊新鮮

枝狀觸角痕跡牢固瞧不起

(三)抄寫本課後第4題讀讀寫寫的詞語。

三、學習課文一至二自然段

(一)默讀課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寫了什麼?(第一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在什麼地方。第二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

(二)重點學習第二段,瞭解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練習給第二段分層。

1.聽讀第二段,標出共有幾句話。(四句)

2.默讀第二段,想想每句話說的什麼意思。(第一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第二句說的是長大了的葉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說了葉子綠得新鮮和排列情況;第四句寫了葉子的動態。)

3.用“‖”給第二段分層。(可以分成三層。第一層是第一句話;第二層是二、三兩句;第三層是第四句。)

教師問:爲什麼把二、三兩句合成一層?(因爲這兩句都說的是長大了的葉子什麼樣,綠的顏色和怎樣排列的。意思上連得很緊密。)

4.請一位朗讀語氣好的同學讀第二段,其它同學閉眼聽讀,頭腦中要想象出一幅畫:青翠欲滴的滿牆綠葉,鋪得是那樣均勻,排列是那樣整齊,看着是那樣舒服,微風一吹,漾起波紋。

5.每人說一個比喻句,把爬山虎的葉子可以比喻成什麼?要求用的比喻詞不能一樣。(猶如碧綠的湖水,好像農田中綠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從飛機上看到的一片樹林。)

6.練習朗讀。爬山虎的葉子這樣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畫面,請幾個同學讀這一段,看誰的語氣最好,把爬山虎的葉子讀得最美。

四、反饋驗收

(一)聽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聽寫第二段最後一句話。

(二)練習背誦第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教師導入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本課是圍繞哪一個意思寫的呢?(圍繞爬山虎的腳寫的)從哪兒看出來的?(題目)默讀課文,想一想哪幾段是圍繞爬山虎的腳的。(3~5自然段。)

二、總結“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一)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確定了“要寫的是什麼”。(板書)爬山虎這種植物在我國各地都有,爲綠化祖國,美化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滿牆碧綠的葉子,從小到大,從紅到綠,又從綠到紅,最後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們爲什麼能那樣牢固地鋪在垂直的牆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風雨也不會把它們打落下來。但卻很少有人扒開那密密的葉子仔細觀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寫出了這樣生動有趣的文章。我們要學習作者這種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二)要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寫的是什麼,還要根據要寫的意思選擇好內容。(板書:選擇好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要寫爬山虎的腳,選擇了哪些內容呢?

1.請三個同學分別讀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說了什麼?

(1)分小組討論這三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請各組選派代表說一說。

(第3自然段主要介紹了爬山虎什麼樣;第4自然段寫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第5自然段寫了觸着牆和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什麼不同的結果。)

(三)作者選擇好了要寫的內容,還要安排好寫的順序,這樣才能表達得更清楚,更有條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樣安排順序的呢?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一)默讀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6句)

(二)這6句話分別說了哪幾個意思?(一、二句寫了作者發現爬山虎有腳;三、四句寫了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和形狀;第五句寫了爬山虎腳的顏色。)

(三)指導朗讀。當作者發現爬山虎是有腳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牆上爬的祕密後,他的心情是什麼樣的?(非常驚喜。)

1.學生小聲練習讀出驚喜的語氣。

2.教師範讀。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要讀出疑惑的語氣。第二句中“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尤其是“有腳的”三個字語氣更要強烈。

(四)在書上畫出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注意要畫準確。(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過看圖或投影讓學生清楚爬山虎的腳到底長在什麼地方。弄清“莖”、“葉柄”、“反面”這幾個關鍵詞語的意思。要給學生直觀印象。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加上手勢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

(五)爬山虎的腳是什麼樣子的呢?學生在書上畫下來。(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學生看圖加深理解,產生直觀印象。作者在這裏還用了一個比喻:“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換句話說:爬山虎的腳就像六七根蝸牛的觸角;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的腳什麼樣。

(六)爬山虎的腳是什麼顏色的?(像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七)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

(八)再請兩個同學讀這一自然段,要讀出語氣。(第二句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後面幾句要讀得像解說員一樣,介紹要清楚。)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一)請一個同學讀第4自然段,然後請其他同學說一說這段主要寫了什麼。(爬山虎的腳是怎麼往牆上爬的。)

(二)讀這段中的第三句話:“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這句中的“這樣”指的是怎樣爬?從上文找答案,劃在書上。(前面的兩句話。)全班一齊讀一讀。

(三)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四)請兩個同學用動作演示: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後十指彎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貼到黑板上。再用同樣的動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學齊讀(或背誦)這一部分。說說“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麼。

(五)每個同學都要邊背邊演示動作。

(六)齊讀最後一句話,說說爲什麼看到那些細小的腳就會使人想起蛟龍的爪子?(太像了。)當兩種事物很相像的時候,就可以用比喻句來形容。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細小的腳就像圖畫上蛟龍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換一個詞,句子內容不能變,可以換成哪些詞?學生練習說句子。(“好像”、“像”、“猶如”、“如同”、“像……似的”)

五、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一)一人讀,其它同學說說這一段主要說了什麼?(爬山虎的腳觸着牆的和沒觸着牆的結果不同。)

(二)看投影:

1.填空。

2.回答問題

(1)“灰色的腳”指什麼?原來是什麼顏色?

(2)從哪兒能看出爬山虎的腳扒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六、再讀課文三、四、五段,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爬山虎的腳的

七、從全文來看,作者是圍繞爬山虎的腳這個意思來寫的,但爲什麼還要用那麼多的筆墨來寫爬山虎的葉子(分小組討論)

原因有三:

(一)因爲平時人們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葉子,課文就從人們的認識規律入手,使人讀起來感到親切、熟悉。

(二)爬山虎這種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對人類最有貢獻的部分就是葉子。

(三)用葉子來襯托爬山虎腳的重要,如果沒有爬山虎的腳,就不會有綠得那樣新鮮,看着那樣舒服,鋪得那樣均勻,盪漾得那樣好看的綠葉。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