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及翻譯

《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介之推不言祿》講介之推跟着晉文公在外流亡回國後,晉文公酬勞功臣,獨獨遺漏了他,他不誇功,不求賞,反而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最後而死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介之推不言祿①》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②;祿亦弗及③。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⑤。天未絕晉,必將有主⑥。主晉祀者,非君而誰⑦?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已力,不亦誣乎⑧?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⑨?下義其罪,上賞其奸⑩;上下相蒙,難與處矣。”⑾

其母曰:“盍亦求之⑿?以死,誰懟?”⒀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⒁。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⒂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⒃?是求顯也。”⒄

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爲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⒅

  【註釋】

①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晉國貴族,曾跟晉文公流亡國外。文公回國後賞賜隨從臣屬,沒有賞到他,他就和母親隱居綿上(今山西介休東南)山中而死。傳說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他因不願出來而被燒死。文公把綿山作爲他名義上的封田,後世就稱綿山爲介山。祿:古代官吏的俸給。

②賞(shǎng):賞賜,獎賞。從(cóng):跟從,跟隨。亡:逃亡。

③及:到。這裏有“給予”的意思。

④在:存在,生存。

⑤惠:晉惠公,即夷吾。懷:晉惠公的兒子,名圉。惠公死後,晉立子圉,是爲懷公。

⑥絕:斷絕。

⑦主:主持。君:指晉文公。

⑧置:立。二三子:諸位,幾個人,這裏指“從亡者”。誣(wū):欺騙。

⑨貪天之功:取天之功。貪,同“探”,探取。

⑩義:正義。這裏用作動詞,意思是把……當作正義的行爲。奸:邪惡,詐僞。

⑾蒙:欺騙。處(chǔ):相處。

⑿盍(hé):何不,爲什麼不。表示反問。之:指封賞。

⒀以:因爲。懟(duì):怨恨。

⒁尤(yóu):罪過,過錯。效:仿效,效法。甚:厲害,嚴重。

⒂其食:這個“食”指俸祿。

⒃焉:哪裏。表示反問。

⒄是:這。顯:顯達。

⒅求:尋找,尋求。獲:得到。綿上(miái):晉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東南。爲之田:作爲他的封地。志:記。過:過失。旌:表彰、表揚。

  【白話翻譯】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見文公》)晉文公賞賜跟着他逃亡的人們,介推不要求賞賜,賞賜也沒有給他。

介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惟獨國君還在(人世)。惠公、懷公沒有親信,(國)內外都拋棄他們。天沒有(打算)滅絕晉,必定要有主持(國家大事)的主人。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君王是誰呢?上天實際已經安排好了的,而這一個二個的`認爲是自己的貢獻,(這)不是荒謬嗎?偷竊別人的錢財,都說是盜竊。更何況貪天的功勞,認爲是自己的貢獻呢?下面的(臣子)將罪當做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奸詐(的行爲)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瞞,難以和他們相處啊。”

他的母親說:“何不也去要求賞賜呢?(否則)這樣(貧窮地)死去(又能)埋怨誰呢?”

回答說:“責備這種行爲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不能吃他的俸祿了。”

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這事,好嗎?”

回答說:“言語,是身體的裝飾。身體將要隱居了,還要裝飾它嗎?這樣是乞求顯貴啊。”

他的母親說:“(你)能夠這樣做嗎?(我)和你一起隱居。”便隱居到死去。

晉文公尋找他找不到,用綿上作爲他的祭田。說:“用它來標記我的過失,並且表彰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