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扁鵲治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扁鵲看出蔡桓侯有病,想爲他治病,可是蔡桓侯偏不相信,最後蔡桓侯病死的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教學設計

  篇一: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理睬、腸胃、湯藥、無能爲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

教學難點: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揭示課題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提出什麼問題?

(大家跟我一起書空,扁是戶字頭,下面注意是一橫兩豎)

2、交流扁鵲資料:

出示扁鵲圖片,這就是扁鵲,你瞭解他嗎?

扁鵲,原名叫秦越人,春秋戰國時期醫學家,醫術高明,名揚天下。他救死扶傷、藥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最神奇的'還是他創造瞭望、聞、問、切四大診法。

3、接下來我們就讀一則故事,體會他的醫術高明。

二、通讀課文,總體感知

1、朗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指名輪讀,聽的同學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指名概括主要內容: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主要內容呢?(隨機指導:像這類型的文章要根據題目抓住主要內容簡單概括;你學會了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

三、品讀句子,感悟人物

(一)認識扁鵲

1、扁鵲是怎樣爲蔡桓公治病的?默讀課文,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板書:扁鵲)

2、出示扁鵲專用診箋。

日期、患者、病狀、治療建議、患者表現

3、分角色讀課文,體會人物心理活動。

4、我們再來看看扁鵲勸說蔡桓公的這幾句話,你還發現什麼?自由讀讀。

指名說(着急、擔憂)

5、你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分三次逐次指導朗讀,一個讀好纔到下一個讀,最後齊讀)

6、扁鵲爲什麼這麼擔心啊?指名說。

7、你認爲扁鵲是怎樣的一個人?

(二)認識蔡桓公

讀有關描寫蔡桓公的句子,你認爲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四、悟出道理

本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五、拓展延伸

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些什麼呢?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篇二: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

2、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我們受到病毒的侵襲生病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醫治)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認,不醫治,最後落得個可悲下場。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扁鵲治病》一文,看看那個有病不承認的人,最終得到了什麼下場。

2、板書課題。

3、簡介扁鵲。

二、整體感知

1、師範讀,生注意字音。

2、學習生字,勾畫生字,指名讀,提出難讀、難寫的字,用多種方法識記。

3、生自由讀課文,概括本文主要資料。

三、精讀課文

1、誦讀課文,瞭解課文所刻畫的兩個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讀後發言,師點撥。

(本文刻畫了扁鵲和蔡桓公兩個人物,扁鵲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蔡桓公是個盲目自信,傲慢固執,諱疾忌醫的國君,故事圍繞“有病、無病”這一尖銳矛盾展開爭論)

2、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說了哪些話勸他應及時治療?對於扁鵲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樣評價的?

(生討論後歸納:從“站了一會兒”說明扁鵲作了仔細觀察後才下的斷言,而並非信口開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說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後對扁鵲的評價,又說明了他的無知和偏見)

3、扁鵲第二、三次見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說了些什麼話勸蔡桓公,結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變化?(由肌膚到腸胃)

4、當扁鵲第四次見到蔡桓公時,爲什麼掉頭就跑?從這個動作,你感受到了什麼?(這個動作,間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聯繫上下文又可見扁鵲醫術高明,診斷準確,機警)

5、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是什麼下場?

前四次相見之隔爲十來天,而這次只用了“五天後”?說明蔡桓公病情急驟惡化,扁鵲診斷準確,說明上文扁鵲見蔡桓公掉頭就跑,實在是事出有因。最後,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發展的結果,也是蔡桓公諱疾忌醫的必然惡果。

6、理解詞語:諱疾忌醫。

四、說說你從這個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