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論述文閱讀答題技巧

論述文閱讀答題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在做論述題的時候找對方法是關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論述文閱讀答題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論述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選擇題考查內容及命題特徵

選擇題主要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篩選”就是要按照題目要求準確地鎖定信息段,獲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將篩選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確認知,把握個材料之間的關係,進行歸納綜合或重組。

  二、設誤的常用六種方法

1.刪:刪減。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最常見的是刪減定語、狀語,修飾成分的刪減就意味着語義的改變,有可能是內容的擴大,也有可能是對內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語或狀語,造成對內容的曲解。

3.調:調換。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

4.改:改變說法,或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顛倒、主客體顛倒、部分涵蓋全體、整體替代局部、現實代替猜測……

5.漏:遺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詞句,但結合題幹來看只是強調了問題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這種選項有很大迷惑性,須多加留意。

6.湊:拼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或者將望文生義的幾個義項強加進去,干擾判斷。

  三、選擇題的設錯陷阱的規律

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題設置選項時,往往具有迷惑性,僅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還不夠,只有掌握了命題的設錯規律,才能更準確地識破選項陷阱,排除錯項。因此瞭解錯誤選項的設置方法,是提高答題準確率的關鍵。

  1.以偏概全

有時命題者故意增刪、改動文中表示範圍限制或是程度的輕重的詞語干擾考生,即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從而使考生作出錯誤的判斷。例:

原文:所以在氏族社會,尤其是母系氏族社會,普遍實行圖騰制度。

選項:B氏族形成後,繼續沿用圖騰制度,所以在氏族社會全都施行圖騰制度。

原文:他們對從這種艱苦危難之中得來的思想,自然更覺得親切而可以負責。西洋學者發表一篇學術報告或論文,都要自己簽字,這正是負責的表現。

選項:從艱苦困難之中得來的思想總是讓人覺得親切,因此是負責的思想。

解題對策: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重要詞語前邊的修飾與限制詞。

重點關注: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範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

  2.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設想或推測說成既成事實。例:

原文:研究者甚至想辦法將多個晶體環繞一個半球形物排列,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製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

選項:研究者可用多個複眼晶體環繞成的半球形物製造視野達到360度的裝置。

原文所說是屬於研究方向,只是表示將來有可能出現,只是一種假設的情況,而選項卻判定爲“已經”的事實,這就違背了原文意思。

重點關注: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之前,之後等。

  3.因果混亂

因果混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就是把“因”錯斷爲“果”,“果”錯斷爲“因”,顛倒了兩者的關係;二是強加因果,就是把沒有因果關係的說成是因果關係。例:

原文:在理論上,中醫有着自己完備的有足夠生長能力的思想體系,在某種意義上,這套體系與西方現代醫學目前所基於的還原論、機械論、決定論的“科學方法”是水火不容的。

選項:有兩千多年曆史的中醫和僅一百年曆史的西醫,因歷史的巨大差距而勢成水火。

經分析可知,造成中醫和西醫“水火不容”的原因,是兩者的“思想體系”與“科學方法”不同,而不是“因歷史的巨大差距”。此項強加因果。

解題對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關係的選項時,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比較一下,仔細分析有無因果關係,或者因果關係是否倒置。

  4.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

命題者在設置根據原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象題的選項時,從邏輯推理角度設置陷阱。把可能出現的情況說成必然出現的情況。例:

原文:由於藝術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經歷的變化,構成了產生不同風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選項:一個作家藝術風格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間當然會產生不同風格的作品。

重點關注: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5.主次顛倒

事物的變化發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現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題人設計陷阱時,有時會將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例:

原文:在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除了爲朝廷提供一筆鉅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

選項:在宋代,“茶馬古道”上的鉅額茶利收入是當時全國軍費的主要來源。

解題對策:做此類題,要仔細審讀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哪些是次要一面。

  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顛倒。

命題者設計選項時在事物的性質上設置干擾,有意將閱讀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將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例:

原文:這種智慧不能全由直覺獲得,必須有一定深度的哲學探討。

選項: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覺獲得,沒有有深度的哲學探討。

  7.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信息。

指所給選項中所說的內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從原文中推斷出來。命題者故意在干擾項裏設置原文沒有的信息。

解題對策:考生在做題時要仔細檢查所給選擇項的內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據,或者是否能根據原文合理地推斷出來。

  8.混淆充分、必要條件

必要條件:只有……才;充分條件:只要……就。例:

原文:對圍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確認識圍棋價值的出發點,應當是“國藝價值觀”。

選項:對圍棋進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對的,只要把“國藝價值觀”作爲認識圍棋價值的出發點, 就能正確認識圍棋的“國藝”地位。

原文“把‘國藝價值觀’作爲認識圍棋價值的出發”只是一個必要條件,選項裏把這當成了充分條件。

原文:在《閱讀可以很個性》這篇文章第三段強調有了閱讀的內在感應——“熱愛”,會產生閱讀的“迷狂”,從行文看,這是指並不多見的一種可能性。

選項:只要形成生命中內在的感應器,我們就能讀出一些公認偉大的書的`“好”來。

  9.混淆程度深淺

原文:“無用”閱讀有時可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選項:“無用”閱讀是人類達到閱讀的最高境界,應該大力提倡這種“無用”閱讀。

解題對策:在遇到涉及有程度深淺的選項時,一定要關注顯示程度的副詞,並與原文認真比照。

  10.偷換概念(張冠李戴)

主要指命題人在解釋概念,或轉述文意時,故意弄錯對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誤入歧途。命題者暗中將兩個概念的內涵如屬性、作用、發展趨勢等進行了調換、改變或混淆,乍看與原文的說法一樣,但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實際上並不是一回事。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例:

原文:太極圖代表着進行中的變化,變化即是常態。這一命題,又與上述有機的宇宙觀互爲表裏,陳述了中國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選項:太極圖與有機的宇宙觀互爲表裏,顯示出中國人的思考方式的特點。

根據上下文,“這一命題”指的是“變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極圖”。這裏犯了張冠李戴或偷換概念的錯誤。

原文:中國傳統醫藥學……有現代醫藥學所不及的奇特功效

選項:中醫學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藥物治療,有西藥所不及的功效

  四、論述文選擇題答題方法:索檢原文→比對選項→作出判斷

論述文選擇題的選項,照抄原文的很少,一般都會作出改動,也就是“換一個說法”。答題時,就要找出原文相關內容,與選項的內容相比較,看這種“轉換”是否成立,就是判斷選項中改變了的說法與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正確的轉換:變換句式;適當概括;合理推論。

答題時第一步要粗略瞭解文章內容,第二步要看題目,第三步再帶着問題去閱讀文本,邊讀邊圈邊畫,這樣的閱讀就會很有針對性,就能很快找到相應的信息區間。

  1.比對範圍

例1:下列關於“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B.在歷史上,“書”與“金”“石”“畫”並稱,它們同樣因爲影響深遠,而在中國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原文信息](對應原文第1段)書法對中華民族有很深遠的影響,“書”與“金”“石”“畫”並稱,在中國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題文比對]兩相比對,B項中的“它們”屬範圍擴大。再如2010年江西卷第7題A項也是以偏概全,“只用牛羊獻祭”錯。原文只說“通常只用牛羊獻祭”。

  2.比對有無

例2: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該題的正確選項是A,其它三項都是錯誤的。以B項爲例。

B.生態倫理思想要求人們在處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時,迴歸自然,不搞繁瑣而無必要的禮節。

[原文信息](對應第二段)生態倫理以珍愛、尊重和保護生態環境爲核心,以可持續發展爲落腳點,以促進人與自然協同進化爲評價標準。

[題文比對]原文中並無該選項內容的表述,所以B項屬無中生有。

  3.比對內涵

例3:下列對“生態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C.生態道德教育是用人類特有的道德自覺精神,教育人們認識和領悟人類道德倫理觀念的天然合理性,從而成爲具有更高人類品性的新人。

[原文信息](對應第2段)所謂“生態道德教育”,就是將生態倫理學的思想觀念變成人們的自覺行業選擇,是用人類特有的道德自覺精神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自然關係背後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題文比對]C項偷換概念,生態道德教育主要不是用來教育人們認識和領悟人類道德倫理觀念的合理性,而是研究人和自然的關係及其背後人和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再如2010年全國課程標準卷第2題也屬偷換概念,原文中的“就是用真書的筆法寫章草”在B項中換成了“用漢隸的筆法寫章草”。

  4.比對因果

例4:下列關於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論語》一書中,由於這部書只有一萬多字,不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造成深遠影響的主要是後代各家的解釋和闡發。

[原文信息](對應第5段)記載孔子言行的可靠經典是《論語》,這部書不過一萬多字,它對後世的影響主要來自各家的解釋、闡發。

[題文比對]原文中沒有“由於這部書只有一萬多字,不可能造成深遠影響”這一因果關係。D選項犯了強加因果、無中生有的毛病。再如2010年湖南卷第14題“強競爭”在原文中是原因,而選項D把它說成了結果。

  5.比對程度

例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正確選項是B。以A項爲例。

A.用紙託裱畫作的裝裱方式使得我國古代珍貴名畫能夠倖存至今。

[原文信息](對應原文第3段)因而,他(米芾)主張以紙來託裱書畫,他的這種觀點對後世書畫的保存產生了重要影響。

[題文比對]A項過於絕對化。

  6.比對時間

例6:下列有關先秦“詩”與“歌”的比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D.詩是先有文字,後來配樂用於儀式的演唱,而歌產生時是先有音樂,後來纔有語言的。

[原文信息](對應第5段)歌的語言和音樂的融合是原生態的存在。歌產生時,音樂和語言是相伴相隨的,沒有音樂不能謂之歌。詩則是先有文字,後來配樂用於儀式的演唱。

[題文比對]據原文內容可知,“歌產生時是先有音樂,後來纔有語言的”這一說法不成立。D項是混淆了時間。

  7.比對是否

例7: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A.藝術活動中決不可無“我”,所以藝術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

[原文信息]A項對應第二段的第一句與第三段的第一句。當然,離不開“我”,並不是只有“我”。……文學藝術總應該是生活現實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

[題文比對]A項把否定說成了肯定。

論述類文本閱讀客觀題解題失誤往往在於心態不穩,所以在掌握“比對”方法的同時,還需有良好的心態,即樹立必勝的信念,靜心閱讀,細心比對,把原文的信息作爲試金石,以此準確判斷題乾的真僞。

此外還要留心文中的代詞的指代。“這些”“那些”“這個”“那個”“其”等詞語,必須聯繫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詞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結合語境判斷。

  注意以下幾點答題盲區:

(1)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

(2)題幹中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

(3)有的選項要選最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

(4)題干涉及幾層意思,選項中則要答全幾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