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1

文學作品閱讀多爲主觀題,其題幹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牢記:

1、弄清題幹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幹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幹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幹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幹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爲直接,變分說爲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爲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爲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爲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爲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爲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2

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一直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必考內容,同時,也一直是學生感到最沒有把握的考試內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弱,不知這樣的題該怎樣入手。而且,儘管介紹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的資料很多,但大多是從考點要求的角度闡述的,很少有從學生臨場應考的實用角度來闡述,所以,學生並沒有從這些資料中獲得快速有效的解題經驗,反而養成了對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畏懼心理。這顯然是不利於學生髮揮出真實水平的。

故而,我們有意收集學生的臨場應考經驗,結合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的命題要求,總結出以下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以使學生在面對此類題目時有規律可循、有方法能做。

一、解題思路:

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閱讀題題目,都可以用同一種解題思路來解答。這種思路可以表述爲四個步驟:

①理解題目要求:

應該讓學生很清楚地知道,一道題目中往往含有解題範圍、所提問題、答題要求等信息。答什麼和怎麼答,命題人的思路早已在題目中寫明瞭。

例如:20xx年試題(《鄉土情結》)的第20小題,“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題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題範圍,“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就是所提問題,“請概括說明”就是答題要求。如果學生能明瞭題目就是要告訴他這三個信息,他就應該懂得:這個題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關於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的,而且,原文中的語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②確定解題範圍:

有的題目解題範圍是很明確的,如20xx年試題的第20小題、第21小題。但也有的題目的解題範圍是不夠清楚的,如20xx年試題的第19小題 “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那麼,就應該從題目所指的相關的原文內容去找,所以,‘童年的烙印’所在的段落就是首選的解題範圍。

另外,有時也需要思考:爲什麼有的題目的解題範圍很明確,而有的卻不清楚呢?這不清楚中是否暗示着什麼。如1998年試題(《報秋》)第27 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爲什麼吃驚?(2)聯繫全文看,作者爲什麼悵然?”,很顯然,(1)題上面的提示語中已點到了“在第一自然段中”,那毫無疑問答案應該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但(2)題中卻多出了“聯繫全文看”五個字,似乎使解題範圍不清楚了。其實,這五個字是很關鍵的,它們清楚地暗示了這樣一個信息,即此題答案不在第一自然段中,要到別處去找。果然,(2)題的答案在第六段中。當年的一些學生就是因爲忽視了這五個字暗示的信息,結果苦思冥想,仍誤答錯答的。

③篩選有效信息:

解題範圍中往往有不少相關信息,這就要學生結合題目仔細篩選。這是一個細心活,沒什麼技巧可言。

④歸納答題要點:

這需要簡單地打一下草稿,確保正式謄寫時無誤。

二、解題技巧:

①分數和答題要點有對應關係:

以往學生答題常常答很多,以保證答題要點在他的答案中。事實上,這是一個效率很低的做法。只要明白了分數和答題要點的對應關係,就用不着那麼煩瑣了。這,一點都不難。就是“一個答題要點大約對應兩分”(這是一個通常的關係,也有例外的)如,20xx年試題的第20小題是4分,所以它的答題要點就是兩個。

②利用多選題提供的信息解讀材料和答題:

這是學生普遍已經採用的一個技巧。材料有時有一定的難度,用這個辦法常常能使看不懂的內容看懂、做不到的題能做。

③利用標題、文下注釋等信息解題:

1991年試題(《世間最美的墳墓》)的34小題,“作者爲什麼說‘特殊的日子’?”的答案就是用副標題“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和文下注釋的“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推斷出來的。(即列夫·托爾斯泰誕辰一百週年)

④利用前後照應的語句解題:

1996年試題(《貝多芬之謎》)的24小題“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所指的一類人是”。就是利用了下文中照應的語句“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來回答的。

總結出上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貼近學生的實際了,這也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教書要多在學生的學法上研究,他們纔是學習的真正主體。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3

一、要點充足法題

解答主觀性閱讀,首先要看清該題的分值。一搬來說,超過2分的題,其答案往往有兩個以上的分值對應點,答案起碼有兩個詞語或詞組或句子。例:(20xx長春)《失去的書桌》(3)作者詳寫了與書桌有關的哪幾件事?(3分)

答:⑴在書桌上寫下辱罵李老師的話;⑵在書桌上畫畫;⑶書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

這就要求考生整體把握文章,力爭涵蓋全部要點而沒有遺漏,使答案完備。

二、依文解題法

近幾年中考題中主觀性閱讀題的答案,特別是考查對關鍵性詞語的正確理解、判斷等題目,其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因爲出題人是“依文設題”,答題也應“依文解題”。做題時排除多餘的無用信息,保留有用信息的語句。如果無明文規定,答題時要儘可能利用或者摘錄原文中的語詞和句子作答。例:(20xx重慶)《夢幻視覺“水利方”》(5)有人擔心“水利方”的外層薄膜容易堆積塵土,影響美觀,請你根據選文內容對此作出回答。

答:“水利方”的外圍採用新型的環保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又奇妙的自潔功能,不沾附塵土,風一吹,土就走了。

可見,儘量裁取原詞原句即用“依文解題法”作答,是獲得分數的一個好辦法。

三、歸納重組法

有的綜合題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者幾段文字中,很難找出現成的原話,這就需要根據題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後根據需要對原話或原文中的某些詞語加以改造、組合、壓縮、變換進行“歸納重組”,最後作恰當規範地表述就可以了。

例(20xx重慶)《別踩疼了雪》(1)閱讀全文,說出女兒要來北方看雪的原因。答:在女兒心中,雪花是媽媽變成的,通過看雪找到與媽媽的聯繫,以此懷念媽媽。

四、專業術語法

有的題幹中明確規定不得用原文中的原詞原句回答,這就需要在整體把握段篇或完全理解上下文語境的基礎上,用自己平時掌握的符合語文專業要求的說法,說清自己讀懂文章後的各種結論和感受。

例如:(1)對考題中要求回答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類題,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來進行回答。

在文章開頭,內容方面:(議論、抒情)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結構方面: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記敘文),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記敘文)等。

在文章中間,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結構方面:承上啓下(過渡);概括分論點(議論文)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作用。

在文章結尾處,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昇華)主題(記敘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結構上: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

(2)對於品位詞語的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做答:

第一,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第二,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錶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體現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對於鑑賞句子的題,可以從修辭方法入手。首先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然後從修辭的作用來回答。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描寫事物、表現對象的特徵(表現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覆:增強語言氣勢,強調了對象的特點(記敘文、說明文),作者觀點,感情(議論文、記敘文)加強節奏感。

反問、設問:強調某些內容,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注意:一定要結合原句來回答。

(4)寫作手法方面,就應重視“欲揚先抑”、“象徵”、“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等說法。

五、整體把握法

這種解答方法需要整體閱讀,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條件,將思路放開,做到瞻前顧後,認真尋求照應,以便迅速而準確的解答題目。至與尋求照應,或從前因找後果,或由結論溯前題等。

六、利用信息法

解答簡答題時要充分利用本題題幹信息,充分利用其他相關題的信息,包括註解等,充分利用他題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現的小問題還可以爲解答後邊出現的大問題提供答案基礎或思考線索,甚至有時小問題本身就是後邊大問題所求答案的部分)。

總之,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擬答案時要善於利用各種有用信息。

七、字數達標法

答案用語要規範化,要儘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語病;同時,只要字數允許,在語境要準、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儘量多答點,即能用詞組作答的不用詞,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詞組,甚至能用句羣作答的就不用複句,以保證答案字數的達標。因爲不超字數,文字答得多,要點往往接近完備。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4

一、現代文閱讀命題的基本角度

命題的角度集中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這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鑑賞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④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二、必須強化的六項基本能力

在把握命題的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強化解題過程中的六種相關聯的基本能力,並掌握相應的基本方法,這是搞好這一部分複習的根本。

1.快速閱讀和文章整體認知的能力。

考場上的時間壓力,使我們不可能像平時那樣從容地去對文章的每個細節詳加揣摩,而實踐證明,“因題讀文”又常常導致對文章理解的片面、不準確、不深刻,甚至會是誤解,這是閱讀的大忌。在“加強文本閱讀的整體性綜合”已成爲高考命題的明確趨勢的情況下,提高這兩種能力更成爲提高解題水平的基本前提。提高這兩種能力應注意以下幾種方法:

(1)把握行文的一般規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意的起承轉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語言標誌。這些標誌主要有:承上啓下的過渡句(段),領起句或總括句,表示主次輕重的詞語等。閱讀時,必須抓住這些語言標誌,認真揣摩,反覆領會。當然,有些文章的結構並沒有明顯的語言標誌,這就要從文章的內部邏輯聯繫方面去分析。

(2)把握散文的文體特點,梳理作者的情感脈絡和把握文章的內容主旨。閱讀時,心中要有文體意識,要首先注意文題、作者、寫作時間、註釋說明等,然後找出畫龍點睛的句子。作爲託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押題九《胡楊仰止》一文的最後幾句議論,對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幫助。

(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關鍵句,化面爲點(對每段的內容進行高度濃縮),連點成線(將各段主要內容連成一體),以把握文章的主體內容,形成對文章的整體認知,即作品寫了什麼人(事),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什麼感情,如何評價這些人(或事)等。主旨句一般位於文章的開頭或結尾。關鍵句是文中負載主要信息的語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①指示語。文中專門告訴你文章對象的句子。如告訴時間空間範圍的時空指示語。②概括語。揭示層次,指示文章內容的句子。③情態語。表情態基調的句子。如《肖邦之家》的開頭和結尾中感覺和肖邦在“促膝談心”的句子,就是主旨句。

2.全面審題與確認閱讀區間的能力。

審題在回答問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在題幹中已經明示,如《胡楊仰止》第二題:“文章描寫了胡楊的哪些特點?試根據三、四兩段的內容,作簡要概括。”有些要我們根據題幹內容的需要去尋找。所以全面審題,有效地利用題幹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審題的能力要從下面幾個角度進行思考:

(1)體會命題意圖。題乾的設置通常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創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前兩者是顯性的,後者則是隱性的,但卻又是最爲關鍵的,它直接關係到答題的方向,與命題意圖吻合的答案纔是正確的,要努力通過題幹去揣摩命題的意圖。

(2)明確答題方向。題幹中的答題方向同樣是非顯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答題的準確性。

(3)尋找閱讀區間。發掘題幹中所隱含的信息,以題乾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區間的“彼信息”。

(4)確定答題方法。答題方法包括答案應採用怎樣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樣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幾個方面,這同樣會在試題題幹中有所反映。

閱讀區間確認能力,是在審題基礎之上對文章相關內容的一種分析認知能力,它是以審題的全面、準確、到位和對文章精確的整體認知爲前提的。這裏的“區間”,是指回答特定問題時所必須依據的文體材料的大致範圍,區間確定的是否準確到位直接決定了答題的質量。

需要強調的是,在目前高考命題越來越注重整體性綜合的背景下,閱讀區間的確認能力就顯得更爲突出。這需要對文章進行全面掃描和綜合性思考,需要審題的高精度,避免區間確定的片面性,不能關注一點不計其餘。這才能不會因丟點而失分。

3.信息篩選與語言轉換整合能力。

這兩種能力在答題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從本質上說,現在高考閱讀所考查的,其實就是一種實用閱讀能力,而實用閱讀都是以篩選信息爲根本目的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篩選能力”便成爲閱讀的核心能力。“篩選”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對閱讀區間的局部精讀、提煉的過程。要提高這一能力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注意信息間的各種關係。這些關係主要包括:解證關係、總分關係、因果關係、本原與轉折關係、前後照應關係、替代與被替代關係等,明確了信息間的彼此關係,我們纔可能分清主次,準確把握主要信息,從而進行正確的篩選。

(2)要特別注意信息的標誌。這些標誌主要包括:順序詞(如首先、其次等)、關係詞(如各種關聯詞等)以及提示詞等。

語言轉換和整合能力,是指在篩選信息的基礎上,對主要信息進行深加工的一種能力,也即答題語言的最終組織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爲轉換說法、語言重組、提煉概括等。從解題過程上看,這是解題的最後一環,也就是“成敗在此一舉”的決定性一環。

轉換說法,也就是將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語言重組概括提煉則是依題目要求對文章從某一角度進行表述,這是一種更高層面的語言組織能力。要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一定要注意如下幾個角度:

(1)緊扣題意,選用恰當的句式、適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使“答”與“問”有直接的關聯性。現在的考題一般應該緊扣題幹要求,對準文中的有效信息,將題幹要求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組合,使之成爲全面、凝練、流暢、契合要求的標準答案。

(2)有效利用文中的重要詞句。一般來說,答案要點中的關鍵詞語和主要意思就在原文中,我們應牢牢將其抓住,進行有效的提取、剪接、重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題,要把握好角度,對文章主旨形成清晰明確的認識,對文章的前後關聯要作到心中有數,對相關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清楚明確。有了這幾個前提才能準確答題。如《肖邦之家》的第一題。

  三、解題過程中的一些技巧

1.看賦分,配答案。一般來說,每題賦分都在4分以上,這也決定了每個題目的答案要點一般不可能只是一點。一般情況4分題答案至少應有兩點,6分題答案至少應有三點。如果命題人在作答處已標明(1)(2)之類序號,則按序號答夠要點;如果未標明序號,考生也應該心中有數,不可只答一點了事。

2.合理安排答題順序。從命題的一般原則上說,本部分試題有一個從易到難的梯度,應從前到後步步推進。

3.把握各題間的相互關聯。由於21題是對全文的賞析,在一些關鍵點上,往往與前三題有或多或少的聯繫,如果把握好這種聯繫,對我們解題當然是有啓發意義的。

4.瞭解錯誤選項的設置方法,做好多選題。一般而言,選項設置的迷惑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程度深淺、範圍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說成必然,把偶爾說成往往);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有意把原文中的.設想或推測說成已經);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點說成是所有同類事物的特點);張冠李戴(把甲的說成是乙的);因果顛倒(把因說成果,或把果說成因);誤劃類別(把同類的拆開或把不同類的歸在一起);無中生有(原文中本無此意,而憑空捏造出這種說法);偷換概念(乍看與原文的說法一樣,但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實際上並不是一回事)。瞭解了這些手法,對提高解題意識意義重大。

5.開放性試題,在語言組織上要注意點面結合,避免抽象。公式化和概念化的表述,是高考中的大忌。在組織語言時,要先“蓋帽”後分析,要言之有據。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5

  一、基礎篇

掌握閱讀的一般規律,掌握其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解題的基礎,現代文閱讀一般有以下要求。

1.縱觀全篇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讀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着眼於全篇的目光,沒有整體把握的意識,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益。因此,閱讀效率的提高取決於對文章內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確把握。

那麼,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其次還要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的註釋等,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測文章的主旨,明確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這樣解題就心中有數了。

2.理清脈絡 劃分層次

高考現代文語段有時直接考查考生對文章層次脈絡的把握,有時不直接從這方面去設題,但是無論解答什麼問題之前,有了對文章這一“竹”的內在依據的瞭解,解答也就勢如破竹了。

3.檢索範圍 準確摘取

良好的閱讀素質不僅體現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對局部的確認。閱讀時,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裏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行文思路。閱讀題一般是從選文裏有可能被學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編成各種形式的問題,用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從選文裏找,只要認真揣摩上下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夠“摳”出來的。

4.綜合分析 全面考察

有些閱讀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答案意思說出來,且往往有字數限制。這種題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題目難度也大。解答此類試題,要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準表述的範圍、角度和方式,用規範的語言表達。

5.認清手法 明確作用

現代文閱讀,命題者常常從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方面出題對考生進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明確它們的修辭作用,對理解和鑑賞文章很有幫助。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大致考查瞭如下幾種修辭手法:

1.比喻:比喻要貼切,必須有相似點。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越明顯,越突出,比喻就越貼切。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3、誇張:包括對事物作合情合理的誇大或縮小。魯迅《藥》中寫道:“……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後一句使用了“縮小”的誇張。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啓示,增強表達效果。

4.對偶: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對偶有寬對、嚴對之別。一般來說,上下兩句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等類型。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5.排比

排比的主要作用在於: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明得嚴密、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用排比敘事可以把事情敘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寫人可以把人物刻畫得細緻深刻。

6.設問:無疑而問,在自問自答中引人注意,啓人思考。

7.反問:也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8.象徵

象徵是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技巧篇

掌握一定的技巧有助於快速解題,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由言及境的開掘

這個“言”也就是命題者選中的句子,要理解這個句子,當然離不開句子本身,而文學作品的語言往往有着多義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點,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這個“點”連及語境這個“面”,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去挖掘領會這個句子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和豐富感情。

(二)由事及義的聯想

這個“事”就是與語句理解相關的種種事實,要理解文義就需要這樣的事實。而文章本身又常常沒有提供這樣的事實,所以,要麼在文章之外提供若干參考的材料,要麼就要讀者自己去查書、去問人,或在自己的知識積累中去提取有關的背景材料。從命題情況看,也有這樣兩種情形,一是命題者在文章之外另提供一些相關的材料或註解;一是命題者不給你參考材料,不加註解,而這一般是命題者以爲考生應該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就不再給出,要求我們自己去理解,這實際上是利用文外信息,去達到理解語句的目的。因此,不管哪一種都需要我們去聯想儲備的背景知識,去關注提供給你的有關之“事”,從而讀解出文句的豐富信息。

(三)由景及情的揣摩

我們知道散文在情物關係的處理上,常常是託物抒情、融情於景、移物就情,就是將物擬人化,賦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風貌或通過有聲有色的景物描寫,把情完全融合在寫景的的文字中;或把物拉過來,賦予人的情感。根據這一特點高考題目就常從景入手要求領會作者的感情這一角度命題。

(四)由情及旨地體味

一篇散文它的情感始終貫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裏行間流溢出他的或喜、或憂、或悲、或思的情感,通過這情感傾向的宣泄表達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題過程中通過對散文情感的體味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人忽視,在高考中這種題目也屢有出現。因此,需得學會在閱讀過程中由體味作者的情感進而準確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五)由法及文的分析

從歷年高考散文閱讀看,對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運用的考查從沒放鬆過,這實際上是考查文章表達手法、表達技巧分析鑑賞的能力,因此可以通過對文章方法技巧的分析去體味文章的意境,領會文章的主旨。這種題型一般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從表達手法、表達技巧所在句的內含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對這種題型只要把握住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從字面意思的理解入手,聯繫上下語句和全文的情感主調,自然能較容易的得出較爲準確的答案。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6

一般採用下列方法:

1、摘錄法

即直接用文段的中心作爲答案。一般情況下,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體不同,中心句的表達方式也不同。

採用這種方法,應當注意的是對文章結構和中心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有時需要結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聯繫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從而篩選出直接表現作者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語句。

例如20xx年全國卷高考第21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麼?(2)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實的?(6分)

指津:第一問,我們可以根據對文章結構和中心的把握,抓住作者在反思和評價長城的歷史時這些抒情強烈的中心句“你是一卷悽婉的歷史,長城!” “你又是民族封閉的象徵,長城!”“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誌,長城!”可以摘錄爲答案,所以根據題目要求,進一步使語言簡潔。答案爲:①長城是一卷悽婉的 歷史,②長城是民族封閉的象徵,③長城是文化愚鈍的標誌。

2、摘要法

即選用文中的關鍵詞句,刪繁去冗,使概括的語句簡明、準確。

採用這種方法,應當注意的是在審準題目要求,確定好答案所在文中的範圍之後,能夠準確把握符合題目要求而又含義深刻的詞句。

例如20xx年全國卷高考第21題第二問(見上文)

指津:此題的答案要點組織起來稍難一些,因爲作者的觀點看法,沒有單獨表達出來。這就要從有關材料中抽取出作者的觀點(答案要點)來。可抓住文 中的抒情句“現在你敞開胸襟了”“你顯得十分開放,而又充滿自信”,根據題意要求,捨棄冗雜的,選用其中的關鍵詞語作答,所以答案爲:①開放,②自信。

3、歸納法

即要求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語準確、抓住要點。這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錯的一種方法。

從20xx年全國卷高考閱卷情況來看,有必要提醒新一屆考生注意避免以下幾種錯誤:

(1)以偏概全

如第19題: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過28個字)(4分)

根據題目的要求,我們可以較容易地找到信息所要求的有效區間(原文第二段中):“他從母親的懷抱……千絲萬縷沾着邊。”考生有如下幾種回答:

①父母和親人的愛,鄉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

②鄉土和事物,祖輩的家史。

③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童年的生活,鄉土的氣息。

④故鄉的風土人情和故事。

分析:這些同學可能認爲自己的答案找準了信息的有效區間,“不超過28個字”(閱卷時每超過4個字便扣去1分),就可以了,但遺漏了要點同樣也是丟分的,那些答案只有十多個字的同學,未能從試題的字數要求中推測出答案至少需要二十餘字。

總結:以偏概全,是概括內容要點時常犯的錯誤,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分析好題目在文中對應材料的要點有幾個,做到全面而準確。

(2)機械“複述”

①仍以第19題爲例,還有的同學回答: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爲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分析:從試題所問“哪些‘童年的烙印’”可以知道答案必須是一組名詞性短語,而有的同學卻用了一個長句來回答,這樣機械“複述”,是不合題意要求的。

②再如第20題: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別家鄉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4分)

分析:同樣,這種回答是“複述”,而不是題旨要求的“概括”,而這樣做極容易遺漏要點。

總結:機械“複述”,也是概括要點時常犯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根據要求“篩選”出內容要點以後,對其進一步“整合”,組織成答案。

(3)概括架空

①仍以第20題爲例,許多同學找準了信息所在的有效區間以後進行概括,回答是:

有兩種情況,一是浪漫主義的,一是現實主義的。

②再如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6分)

有的同學回答:這樣點明瞭文章的中心,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分析:這樣的回答空泛而沒有具體內容,不能算是有效的概括,而且題目

中明確要求“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因此,這也是沒有審明題目要求的表現。

總結:概括架空,也是概括要點時易犯的錯誤,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明題目要求,回答做到具體實在。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7

第一步:觀其大略

面對一篇文章,首先應該做的是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如果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是小說,則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閱讀的捷徑: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註釋。

標題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說明文的標題往往直接點明說明對象或說明中心,如《景泰藍的製作》、《神奇的極光》等。議論文的標題有3種,一種是直接點明中心觀點,如《改造我們的學習》;一種是間接點明中心觀點,如《別了,司徒雷登》;一種是確定論述對象或範圍,如《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孔孟》等。散文的標題則主要是確定描寫對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樓閣》等,其抒情基調蘊含在與標題緊密相關的關鍵性語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句,這些關鍵性的語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還有註釋,則這些註釋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註釋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處及創作時間,實際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論世”。只有結合作者及時代背景,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二步:剔肉存骨

作家在寫文章前都要先搭一個架子,然後組織材料,這個架子體現了文章的整體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頭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須先將這些肉剔除。是說明文,則將涉及到各種說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舉例子,則將例子剔除;如列數字,則將數字剔除;如作比較,則將比較的另一方剔除。是議論文,則將各種論據剔除,包括事例論據、引用論據、比喻論據等。是散文,因爲形散神聚,則將體現“神”的抒情議論性語段保留,把其它部分剔除。材料一經剔除,文章的整體思路就水落石出了。常見做法:一、舍偏取正法;二、分層歸納法。舍偏取正法,就是將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來,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體到文章中的某個段落,則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處在段首或段末,不難判斷。具體到段落中的某個句子,如果是單句,則提取主幹;是複句,則提取分句中的主句。分層歸納法,就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適用於散文閱讀。

第三步:定點掃描

完成以上兩步後正式開始答題。首先是定點,即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找到了出題點,就進入掃描階段。以出題點爲中心上下掃描,尋找答題點。一般來說,代詞所指代的內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說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觀點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說明的觀點要看它前面的議論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議論性語句中。找到了答題點,還要注意答題方式。多數情況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語句作答。如果題目要求你概括、歸納,則必須通觀全段甚至全文將要點整合,用流暢的個人語言來表達。

命題者擬題是從整體上來設計的,幾道題由淺入深,題與題之間既彼此獨立又互相聯繫。一般地說,應從第一題入手,循序漸進地答題。但有時也可前後參照,從題目之間的關聯性上得到啓發,從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驗證答案。

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8

【 概括類】

☆ 具體題型: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概括);

3.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點(優點、用途)。

4.提取文中的某句話,然後問爲什麼、原因是什麼。

☆ 答題技巧:

1 、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回答此題的關鍵是看文章的標題, 文章的標題往往就是全文的線索;其次是關注文中反覆出現的關鍵詞語,這個詞語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線索。

2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內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個要素,然後根據“(何時、何地)誰 幹什麼 結果怎樣” 或者 “什麼 怎麼樣”的思路組織語言。準確、清楚、簡潔,不要把概括內容變成了原文複述。

概括議論文或說明文文段的內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說來,議論文、說明文的段意是通過中心句來表現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個文段的開頭(起提領作用),或在結尾(起總結作用)有時也在中間。

3 、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點(優點、用途)

此類題經常出現在說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點,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進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結構,注意段中的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幾點特徵。另外,在找到一點特徵後,還要看看下面幾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隱含在那裏,看分值答題,注意不要遺漏。

4 、提取文中的某句話,然後問爲什麼,原因是什麼。

把題幹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語句處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關句子作答,也可以對提取出來的關鍵詞進行加工。

【鑑賞類】

☆ 具體題型:

1.本文的標題有何作用?

2.文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好處、妙處)?

3.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對文中的畫線句進行賞析;請說說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4 .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5 .文中畫線句(某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6.請分析文中**的形象。 (文中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7.文中畫線句(某段)運用了什麼樣的說明(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8.文章運用了對比(伏筆、象徵等的表現手法,有何作用?

☆ 答題技巧

1 、 本文的標題有何作用?

標題通常有以下作用:

(1) 全文的線索, 推動情節的發展;

(2)總結文章內容、點明主旨(突出主題);

(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時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據文章的內容靈活套用)。

2 、 文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好處、妙處)?

一般有固定的答題思路:

(1)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什麼,(或傳神刻畫了事物……的情狀),表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詞、副詞:生動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點、

情態(或描繪出一幅……樣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 、 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或對文中的畫線句進行賞析,請說說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 此題的答題思路:

分析該句的修辭作用+具體語境作用。

常見修辭答題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情態),表達了(人物)……的情感。

擬人:把××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的情狀(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烈,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誇張:誇大 (或縮小) 了 (事物) 的大小 (長度、 速度、 性能等) 、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 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 (人物) ……的態度(觀點、情感)。

設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爲: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爲:引起了對……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啓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

(1) 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爲: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爲了說明……);

(2)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爲: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對偶:使文章節奏鮮明,增強文章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4 、 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該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在文章的開頭:①引出下文;②開頭點明故事所要描寫(說明、議論)的對象;③照應文章標題;④設置懸念,吸引讀者;⑤爲後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在文章中間:①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②爲後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

在文章的結尾:①總結全文;②解釋全文主旨;③照應前文;④照應文章標題;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答案全部都寫上,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套用適用的答案)

5 、 文中畫線句(某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方法,有何作用?首先分析屬於何種描寫手法,然後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寫(肖語動 心):表現了人物ⅹⅹ的特點,突出人物的ⅹⅹ性格(心理、品質);

②環境描寫:烘托了一種ⅹⅹ的氣氛,表達了ⅹⅹ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心理)

6 、 請分析文中ⅹⅹ的形象或文中的ⅹⅹ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從文中檢索關於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提取出關鍵詞來分析人物性格,並對結果進行加工合併。

7 、文中畫線句(某段)運用了什麼樣的說明(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 此類題有固定的答題思路:

舉例子:具體、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ⅹⅹ特點。

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ⅹⅹ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ⅹⅹ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大小、長短、多少等特點,使說明更有說力。

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ⅹⅹ特點(地位、影響等),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定義:用嚴密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或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或事理。

列圖表: 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ⅹⅹ特點。

引用: ①引用故事、神話傳說:以……這個生動的故事引出說明的事物,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這句名言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③引用詩句:……這個詩句的引用,增強了文章的詩情畫意,寫出了 (事物) ……的特點, 同時增強了可讀性, 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舉例論證:用……這個生動的事例證明了……這個論點(分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或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道理論證:引用…… 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語等,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比喻論證: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對比論證: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說出了二者在某方面的區別)

8 、文章運用了對比(伏筆、象徵等的表現手法,有何作用?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對比、象徵、伏筆、照應等,每一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對比:ⅹⅹ和ⅹⅹ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

象徵: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

伏筆 :對將要出現的ⅹⅹ事件作暗示,爲情節發展作鋪墊。

照應 :使文章結構嚴謹,令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故事情節)更加嚴密。

烘托、渲染 :常用來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感情、突出主題。

【深層含義理解類】

☆ 具體題型:

1、分析本文標題的含義。

2、說說你對加點詞語含義的理解。

3、.說說你對文中畫線句含義的理解。

4、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讀完本文後的觀點、作者的情感發表見解,或提出啓示。(談談你對文章的理解)看法、建議等延伸拓展題。

☆ 答題技巧

1 、 分析本文標題的含義。

此類題首先需找出標題中的關鍵詞語,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後聯繫文章的主旨,說出這個詞語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層含義。

2 、 說說你對加點詞語含義的理解。

首先找到詞語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後弄清上下句具體語境,弄清這個詞語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 、 說說你對文中畫線句含義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義一般有兩種答法:

①將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和具體語境或文章的主旨聯繫起來,然後用淺顯的語言表述;

②解釋這個句子爲什麼這麼說,這麼說的原因是什麼。

4、 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讀完本文後的啓示。(談談你對文章的理解)此類題屬於開放性試題。回答此類問題時,只要符合題乾的要求,聯繫文章的內容,有具體的事例說明,表述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