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及解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及解題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一直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必考內容,同時,也一直是學生感到最沒有把握的考試內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弱,不知這樣的題該怎樣入手。而且,儘管介紹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的資料很多,但大多是從考點要求的角度闡述的,很少有從學生臨場應考的實用角度來闡述,所以,學生並沒有從這些資料中獲得快速有效的解題經驗,反而養成了對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畏懼心理。這顯然是不利於學生髮揮出真實水平的。

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及解題技巧

故而,我們有意收集學生的臨場應考經驗,結合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的命題要求,總結出以下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以使學生在面對此類題目時有規律可循、有方法能做。

一、解題思路:

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閱讀題題目,都可以用同一種解題思路來解答。這種思路可以表述爲四個步驟:

①理解題目要求:

應該讓學生很清楚地知道,一道題目中往往含有解題範圍、所提問題、答題要求等信息。答什麼和怎麼答,命題人的思路早已在題目中寫明瞭。

例如:2003年試題(《鄉土情結》)的第20小題,“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題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題範圍,“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就是所提問題,“請概括說明”就是答題要求。如果學生能明瞭題目就是要告訴他這三個信息,他就應該懂得:這個題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關於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的,而且,原文中的語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②確定解題範圍:

有的`題目解題範圍是很明確的,如2003年試題的第20小題、第21小題。但也有的題目的解題範圍是不夠清楚的,如2003年試題的第19小題“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那麼,就應該從題目所指的相關的原文內容去找,所以,‘童年的烙印’所在的段落就是首選的解題範圍。

另外,有時也需要思考:爲什麼有的題目的解題範圍很明確,而有的卻不清楚呢?這不清楚中是否暗示着什麼。如1998年試題(《報秋》)第27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爲什麼吃驚?(2)聯繫全文看,作者爲什麼悵然?”,很顯然,(1)題上面的提示語中已點到了“在第一自然段中”,那毫無疑問答案應該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但(2)題中卻多出了“聯繫全文看”五個字,似乎使解題範圍不清楚了。其實,這五個字是很關鍵的,它們清楚地暗示了這樣一個信息,即此題答案不在第一自然段中,要到別處去找。果然,(2)題的答案在第六段中。當年的一些學生就是因爲忽視了這五個字暗示的信息,結果苦思冥想,仍誤答錯答的。

③篩選有效信息:

解題範圍中往往有不少相關信息,這就要學生結合題目仔細篩選。這是一個細心活,沒什麼技巧可言。

④歸納答題要點:

這需要簡單地打一下草稿,確保正式謄寫時無誤。

二、解題技巧:

①分數和答題要點有對應關係:

以往學生答題常常答很多,以保證答題要點在他的答案中。事實上,這是一個效率很低的做法。只要明白了分數和答題要點的對應關係,就用不着那麼煩瑣了。這,一點都不難。就是“一個答題要點大約對應兩分”(這是一個通常的關係,也有例外的)如,2003年試題的第20小題是4分,所以它的答題要點就是兩個。

②利用多選題提供的信息解讀材料和答題:

這是學生普遍已經採用的一個技巧。材料有時有一定的難度,用這個辦法常常能使看不懂的內容看懂、做不到的題能做。

③利用標題、文下注釋等信息解題:

1991年試題(《世間最美的墳墓》)的34小題,“作者爲什麼說‘特殊的日子’?”的答案就是用副標題“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和文下注釋的“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推斷出來的。(即列夫·托爾斯泰誕辰一百週年)

④利用前後照應的語句解題:

1996年試題(《貝多芬之謎》)的24小題“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所指的一類人是”。就是利用了下文中照應的語句“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來回答的。

總結出上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貼近學生的實際了,這也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教書要多在學生的學法上研究,他們纔是學習的真正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