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的歌舞百戲介紹

古代的歌舞百戲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散樂即古代的百戲和雜戲,它是由周代的民間樂舞發展而成的曲藝、雜耍和音樂結合成的一種節目。在中國至六朝(五世紀)末爲止稱百戲或雜技,隋朝以後才稱爲散樂。唐代年間與唐樂一起傳入日本

古代的歌舞百戲介紹

散樂是隋唐時期重要的藝術表演形式之一,據史書記載,在南北朝以後,散樂與百戲爲同義詞。包括雜技、武術、幻術、滑稽表演、歌舞戲、參軍戲等形式在內的樂舞雜技表演的總稱。它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間表演藝術的所有形式。

遼宋金時期皆有散樂。散樂即百戲,它包含着各種民間音樂的.新因素。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載:“散樂傳學,教坊十三部”,內容更爲繁多,係指篳篥、大鼓、杖鼓、箏、琵琶、方響、拍板、笙、笛、舞旋、雜劇、參軍、歌板諸項目。散樂中的歌舞表演圖象多有發現。如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壁畫散樂圖。中間有一女舞者。樂隊十人,所奏樂器爲笙、篳篥、排簫、琵琶、橫笛、拍板、大鼓、腰鼓等。此墓有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地券,墓主人趙大翁是兼營工商業的地主。此畫對面壁上繪趙大翁夫婦正對坐觀賞散樂表演。

舞樂屬於貴族,散樂則是庶民藝能,相對於莊重典雅的音樂來說是一種自由通俗之音樂。散樂的散是散位、散官的散,宋王溥的《唐會要》散樂一條中記載:“散樂,歷代有之,其名不一,非部伍之聲,俳優(模仿)、歌舞、雜奏(歌舞),總謂之百戲,跳鈴、擲劍、透梯(爬梯子)、戲繩(跳繩子)、緣杆(爬杆)……窟礧子及幻術等等。”散樂很早就與我國固有的民俗演藝結合,成爲孕育後代能樂、能狂言、木偶淨琉璃、歌舞伎的母胎,因此在藝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散樂的故鄉是西域,因其內容多是雜技、魔術、幻術、歌舞等,因此容易超越地區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