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布鞋的情懷散文

布鞋的情懷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兩年前,兒子出差去上海買回來一雙布鞋。當他把這雙布鞋親手交給我時,真是喜形於色:“老爸,特意給你買了一雙布鞋,瞧多漂亮!你老年紀大了穿它特別合適,肯定舒服。”

布鞋的情懷散文

接過兒子大老遠給我帶回來的禮物心裏自然高興,兒子知道心疼老爸孝教長輩了。我仔細地打量着這雙布鞋,看了鞋面看鞋裏,還翻過來看看鞋底。這布鞋做得的確精緻——鞋面是黑得油亮的呢料布,里布襯的是暗花的格子布,鞋底也是正宗的布料做的,無論是做工和式樣都無可挑剔。兒子見我笑容滿面又說:“怎麼樣試試吧,穿上肯定好看。”老伴在一旁見這個出生於88年的兒子越來越懂亊,買東西也有了長進,不再是胡亂花錢盡買些花裏花俏時尚的不實用東西了,心裏也覺得欣慰。於是就附和着說:“是呵,穿一下試試。”母子倆一唱一和的,盛情難卻我只好穿在腳上了。呵呵,不僅漂亮大小也正合適。我試着走了幾步,感覺輕便多了。

哎!怎麼說呢,很遺憾的是,後來這雙這麼精緻的布鞋,我只穿了兩回。且僅僅限於在家裏,從沒穿着它踏出房門一步,更不用說穿着它逛街了。然後就將它連同兒子的那份孝心一同塞進了鞋櫃,長時間淡忘了。直到前一段時間,老伴打掃房間清理衣櫥鞋櫃準備迎接2015年新年的到來時,才把它翻了出來。老伴拿着這雙精緻嶄新的布鞋在我面前晃了晃說:“你不是說這雙布鞋很漂亮,穿着很輕便很舒服嗎,怎麼不穿了?”我一時語塞,然老伴的話卻勾起了我悠遠的記憶。

外婆領着一家大小圍坐在天井裏,商量着新年給每人做一雙新布鞋的情景浮現在腦海裏。外婆那親切溫暖的話語如在耳邊響起,母親那一雙巧手,一針一線地納着鞋底的畫面似乎就在眼前,宛如昨日。

剛來到這個世上不久的我,就因父親的離世家境的沒落,母親手牽着兄長,身揹着姐姐,把我放進籮筐裏,另一頭是簡單的行襄,從外鄉肩挑着我寄居在外婆家。外婆是個豁達大度和藹可親的長輩,隔個兩年三載當冬季來臨時,外婆就會將我的五個舅舅,三個姨娘,還有我們三兄妹以及大姨婆的四五個孩子召集到天井邊,大家圍坐在一起。那天井裏擺放着一口很大的金魚缸且養了很多條金魚,紅的、黃的、黑的都有。一大家子人除了聊聊天說說各自家裏及身邊的事之外,外婆還會當着大人和小孩的面說:“又到冬天了,冬天到了新年也就快了。新年大家穿的鞋子現在就要開始準備。大夥兒一起動手,過年時纔有新鞋穿。”那時的.我是全家上下最小的一個,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一邊聽外婆說這話一邊跑到魚缸邊觀看那些金魚。當看到那些金魚活潑亂跳自由自在地在水裏遊玩時,我就會大叫着說:“媽、外婆,這些金魚是不是聽懂外婆的話了,一個個都那麼高興的。現在回想起來仍很驚訝自己還那麼小,就能感覺到這個家是那麼親切,那麼溫暖,感受到外婆的關愛。

於是乎,天氣晴好的日子,外婆、大姨婆還有母親,就會忙裏偷閒地從各自的家中收拾出來許多破布,還有穿破舊了的無法再縫補的衣服,把它剪成一塊一塊的碎布。然後趕上星期六或星期日,趁着太陽出來曬得人身上暖洋洋的時候,外婆便會親自熬好稀稀的漿糊,再叫舅舅搬出兩塊門板,各家再把那些收拾出來的破舊碎布堆到一塊。接下來女孩子們就一齊動手,先把漿糊刷到門板上,再把刷有漿糊的破布貼上去,然後再將其擱置到太陽底下去曬。一兩小時後曬乾了一層,接着又粘貼上第二層第三層……

姐姐、母親、大姨婆、外婆一起忙乎着,真是其樂融融。這種時刻,男孩子除了幹搬門板重活之外,自然是在一旁嬉戲玩耍看熱鬧。

記得那時的我就很不明白,好奇地問母親說:“媽,將那破布刷上漿糊,一層一層地貼上去,那叫什麼?”

母親回答說:“這叫裱布殼,裱到一定的厚度時,就可以用它來做鞋底。”

“這麼大的鞋底,哪有那麼大的腳呀?”

母親咯咯地笑着說:“小傻瓜,再用刀把它切割呀,你的腳多長多大就切割多長多大呵。”

“哦,原來是這樣。”我又問,“那外婆爲啥不在好熱好熱的那個什麼天裱曬,而要在這麼冷的天出太陽時裱曬呢?”

母親的解釋讓我長了很多見識,同時也對母親多了幾分敬意。母親說:“那個好熱好熱的,曬得人出汗的天是夏天。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太強烈,人都受不了布也受不了。曬得那個布殼會翹起來不平整不熨貼,怎麼做鞋底呀?這好冷好冷的天呀叫冬天,冬天的太陽溫柔暖洋洋的。你看一到冬天出太陽時,人們都跑到太陽底下來曬太陽,大家都歡迎它喜歡它,這布殼也喜歡它唄!這太陽曬出來的布殼才平整熨貼,最適合做鞋底。”

“哦,我明白了。那爲什麼外婆不去買鞋子而要自已做呢?”

“自已做的穿着纔有味道,纔有一種感覺,才舒服呢!再說有錢也不能亂花,要勤儉着過日子呀!”

母親意味深長的話在我聽起來似乎有點深奧,然味道、感覺、勤儉三個詞猶如三粒種子一樣,深深地根植於我幼小的心田,讓我一生受用。

布殼曬好後,我又見外婆、大姨婆、還有母親,將那一塊一塊的布殼層層地疊在一起,疊到一定的厚度後再將其壓平整,然後就按照一家人腳的大小,用一把磨得鋒利的小口型直角刀切割成大小不一的鞋底。鞋底成形後還須繼續加壓,有的放在石磨下,有的放在水缸魚缸底下。母親曾將我的鞋底放到我的帎頭下,說是睡覺時頭帎着也可將其壓得結實些,真有意思。

這邊在壓着鞋底,那邊又見外婆同着母親到市場去買來好多苧麻,將它們放進木盆用水浸泡。待它們浸泡漲軟後,又用手指甲小心地劃開,分割成長長的細細的一絲一絲。我又見母親找來一塊形似瓦片,但卻比瓦片厚實,上面刻有許多斜條紋,專門用於搓繩子的搓繩瓦板。然後端張竹椅坐在天井邊,旁邊放一盛有水的臉盆,臉盆裏裝的就是那被撕割成長長的細細的一絲一絲的苧麻。母親坐下後,把那搓瓦板壓在腿上,右手從臉盆裏撈出三根細細的苧麻將頭比平,左手牽着頭,右手開始將三根細細的苧麻相互交叉且來回地搓動,就像女孩扎辮子那樣相互地交織,不一會母親就搓出了老長老長的一根鞋繩。母親說這鞋繩是用來納鞋底的,可我們小孩子不懂事,卻常常用它去做打陀縲的鞭繩。

母親納鞋底時的情景,我看得最仔細,印象最深刻,以至於後來稍長大些,待母親再次納鞋底停下手來去做飯時,我便撿起母親手上的活順便納幾針。雖然納得比母親的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母親並不責怪我,還總是笑呵呵的。

母親納鞋底時,穿一件藍士令布便裝,端把竹椅坐在天井邊,從天井上斜射下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小金魚的身上也照在她的身上。母親先將鞋繩的一頭用牙咬碎去掉一部分,因爲針眼太小而鞋繩過粗,不這樣是穿不過去的。然後又用兩片簿簿的嘴脣反覆地舔,直到把鞋繩頭弄得細細的穿進針眼,穿好後就別在衣服上。接下來是左手拿着鞋底,將它放在兩腿併攏的膝蓋與膝蓋之間,右手拿把錐子先在她黑亮的頭髮上來回地划動兩下,再從鞋底正面看準好的位置使勁地用錐子扎一個小洞,緊接着又把事先別在衣服上穿有鞋繩的針取下來,朝那個錐子扎的小洞穿過去,爾後又從鞋底的背面將針從洞口抽出,鞋繩就穿過來了。這時就見母親拿着鞋底的左手朝上揚起,拿着錐子的右手朝下甩動,長長的鞋繩就在這三四個回合中完全拉過來了。最後母親還得將鞋底按在腿上,右手將鞋繩在那個錐把子攪幾下,爲的是能用上力把鞋繩拉得緊緊的。

即使一雙孩子的布鞋,那雙鞋底也要扎若干個小洞,那枚針要從這個小洞裏穿過若干次,那根長長的鞋繩,母親左右開弓上上下下地要拉動若干次,然而母親卻總是不厭其煩不辭辛勞地扎着,穿着,拉着,納出了一雙雙漂亮的結實的鞋底。後來家裏日子過得艱難時,母親還靠替別人納鞋底養活她的孩子。現在想來,母親納鞋底的身影雖然有一種古典的美,但心口還是隱隱作痛。

完全把一雙布鞋做好還需要很多道工序:要裁剪布料縫製鞋面,要再次用鞋繩將鞋面上到鞋底上;,好後的鞋面還是反的,還得用把力氣將它翻過來;翻過來後還得用楦頭給鞋定型,做完這幾道工序之後一雙漂亮的布鞋纔算完工了。

“你到底是穿還是不穿呀,不穿我就塞回鞋櫃去。”老伴又發話了。

“你塞回去吧,我不穿。”

“這麼漂亮的布鞋爲什麼不穿?真是的。”

“穿在腳上沒有味道,穿不出感覺。”

“又不是吃的,還味道感覺的。”

是啊,又不是吃的,哪來這味道,哪來這感覺呢?我想了想說:“老伴,讀過唐詩知道‘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這句嗎?”

“知道呀,小學課文裏就學過。”

“這句唐詩之所以成爲千古絕唱,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不在於孩子身上穿的那件衣裳,而在於孩子臨行前母親親手縫的那個過程;那個意境;那個畫面。母親是把對兒的牽掛、思念,以及她全部的愛縫進了衣裳裏呀!這衣服穿在身上纔有味道,纔有感覺,衣服上有一種情懷。”

“你們文人就喜歡咬文嚼字的,沒事找事。”老伴說。

“這不是咬文嚼字沒事找事,事實就是這樣。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人,再怎麼讀怎公吟,也無法體會到那個意境,品不出那個味道,找不到那種感覺。還有一詩句你肯定也知道‘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這也是我們天天講天天說的。只有辛辛苦苦種過糧食,飽嘗過種糧艱辛的人,他才能真正品味出粒粒飯香,才懂得珍惜,這也是一種情懷,是勞動者的情懷。”

老伴聽着聽着不再說話了,開始點頭了。

“就說這布鞋吧,古時候很多女子,在找到了自已的意中人時,總喜歡送她情人一雙布鞋,並且特意交代是自己親手做的。這是爲什麼?不是那雙布鞋有多大價值,而是女人在做那雙布鞋的過程中,將自已對未來的憧景,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嚮往,自己全部的愛情,扎、拉、穿進了這雙布鞋。男人將它穿在腳上,就穿上了女人的希望,女人的寄託,穿上了男人的責任。你還看過很多的戰爭片吧,尤其是紅軍長征時期。因條件艱苦,沒有布鞋只有草鞋。扎一雙草鞋也不簡單哪!老百姓把紮好的草鞋送給紅軍,那草鞋裏也扎進了老百姓對紅軍的愛戴,對和平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祈朌,這就是草鞋的情懷。紅軍戰士正是穿着這種情懷,奪得了新中國的勝利。”

我意猶未盡接着說:“就說你手裏的這雙布鞋吧,它能和外婆、母親親手做的布鞋同日而語嗎?我不否論它含着兒子的一片孝心,但它卻無法讓我體味到外婆、母親的艱辛,她們對孩兒的牽掛與關愛。穿着它我就覺着沒有味道,找不到感覺,這就是布鞋的情懷,它其實是外婆、母親的情懷。有一句話叫作:‘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我就是看重這個過程。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但不管它如果變,友情、親情、愛是永恆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