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唐會要 > 唐會要卷二十四

唐會要卷二十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受朝賀

唐會要卷二十四

舊制元日。大陳設。(皇太子獻壽。次上公獻壽。次中書令奏諸州表。黃門侍郎奏祥瑞。戶部尚書奏諸州貢獻。禮部尚書奏諸蕃貢獻。太史奏雲物。侍中奏禮畢。然後中書令又與供奉官獻壽。時殿上皆呼萬歲。按舊儀闕供奉官獻壽禮。但依位次立。禮畢。竟無拜賀。開元二十五年。李林甫革其舊儀。奏而行之。冬至亦然。)

貞觀十三年十月三日。尚書左僕射房元齡奏。天下太平。萬幾事簡。請三日一臨朝。詔許之。至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太尉無忌等奏。請視朝坐日。上報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猶恐擁滯衆務。自今以後。每日常坐。其後至永徽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下詔。來月一日。太極殿受朝。此後。每五日一度。太極殿視事。朔望朝。即永爲例程。

顯慶二年二月。太尉長孫無忌等奏。以天下無虞。請隔日視事。許之。

聖歷二年正月制。朝官有期喪。大功未葬。不得朝賀。神龍元年二月。朝則天皇帝於上陽宮。因敕。每十日一朝。左臺侍御史盧懷慎上表曰。臣聞昔漢祖受命。五日一朝太公於櫟陽宮。今日陛下。豈不欲爲此乎。臣度其事業。與此有異。夫漢祖起布衣。登皇極。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故行於此耳。今陛下守文繼統。嗣武開基。奉三聖之休烈。當千齡之寶命。順天立極。蓋曰其常。不知何爲。更用此道。遠自三五。洎乎夏殷。聖帝明王。臣所覽見。未有用此者。陛下安所取則哉。臣聞事不師古。匪說攸聞。禮煩則瀆。抑有其義。況應天去提象。纔至二里餘。騎不得成列。車不得方軌。於茲屢出。假令愚人萬一有犯屬車之塵者。陛下雖罪之何及。縱使萬全。亦非重慎之道也。臣望陛下。從今以後。遵其內朝。一則有暢於清溫。二則無煩於出入。敬慎之道。誰曰不然。必以長至在辰。元正布歷。應天納祜。行慶有期。則願陛下備法駕。周羽儀。然後出朝。亦示天下大禮也。居常之日。竊願陛下思之。其年四月二十七日。上以時屬炎暑。制令每隔日不坐。右拾遺靳恆上疏諫曰。臣聞昔漢制反支日亦通奏事。又光武在軍。躬自覽疏。明帝撫運。夜必讀書。豈以四氣炎寒。妨於政治。況陛下紹登大位。初啓中興。六合之內。莫不延首傾聽。威恩未着。忠信未孚。勤勞者未達。冤滯者未舉。逋逃者未還。浮僞者未息。兼之國用雕敝。倉廩空虛。獄訟猶繁。澆淳尚雜。外逼兇寇。調發未寧。內切飢寒。衣食不足。人思陛下。企望太平久矣。陛下固宜兢兢業業。居安慮危。絕嗜慾之源。從清靜之化。宵衣旰食。以答蒼生之望。簡賢任能。以救蒼生之弊。使天下翕然。一變化俗。奈何以其微熱。遂闕一日萬幾之事。六合之內。家到戶說。必謂陛下安其宮室。重其晏閒。忽於黎庶。怠於聽政。復何以達堯心於天下。復何以垂令範於後世。臣愚竊爲陛下有所嘆息。

開元八年九月。初。正冬朝會。宴見蕃國王。臨軒。設樂懸。陳車輅。備麾仗。其朝日受朝。儀注減半。其年十一月十三日。中書門下奏曰。伏以十四日冬至。一陽初生。萬物潛動。所以自古聖帝明王。皆以此日朝萬國。觀雲物。禮之大者。莫逾是時。其日亦祀圜丘。令攝官行事。質明既畢。日出視朝。國家以來。更無改易。緣新修條格將畢。其日祀圜丘。遂改用立冬日受朝。若親拜南郊。受賀須改。既令攝祭。理不可移。伏請改正。從之。因敕自今以後。冬至日受朝。永爲例程。至天寶三年十一月五日甲子。冬至。敕伏以昊天上帝。義在尊嚴。恭惟祭典。每用冬至。既於是日有事圜丘。更受朝賀。實深兢惕。自今以後。冬至宜取以次日受朝。仍永爲例程。至永泰元年十一月三日。詔以十三日甲子冬至。令有司祭南郊後。於含元殿受朝賀。至建中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敕宜以冬至日受朝賀。

天寶六載十二月二十七日敕。中書門下奏。承前。諸道差使賀正。十二月早到。或有先見。或有不見。其所賀正表。但送省司。又不通進。因循日久。於禮全乖。望自今以後。應賀正使。並取元日。隨京官例。序立便見。通事舍人奏知。其表直送四方館。元日伏下候一時同進。敕旨依。

  大曆九年十一月八日敕。故源王發引遷神。廢冬至朝賀。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敕。元日。門下侍郎奏祥瑞。宜停。至貞元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中書侍郎李泌奏。冬至朝賀。請準元日。中書令讀諸方表。敕旨宜依。

建中元年十一月朔。御宣政殿。朝集使及貢士見。自兵興以來。典禮廢墜。州郡不上計。內外不會同者。二十五年。至此始復舊典。(州府計吏至者。一百七十有三。)二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四方貢獻。列爲庭實。復舊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