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教學目標

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教學設計

 ⒈知識與能力

⑴理解詩中“千錘萬鑿、若等閒、渾不怕、清白”等詞的意思。

⑵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古詩。體會石灰歷經艱辛卻不改變其本色的形象。

⒉過程與方法

朗讀古詩,初步感知;讀懂古詩,理解詩意;賞析古詩,昇華情感。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正義凜然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古詩。體會石灰歷經艱辛卻不改變其本色的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正義凜然的崇高品質。

 課前準備

⒈蒐集有關於謙的資料。

⒉瞭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⒈板書課題《石灰吟》,齊讀。

⒉簡介於謙

⑴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自己說一說對作者的瞭解。

⑵老師概括小結: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號節庵,字廷益,浙江錢塘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漢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樂年間進士。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⒊釋題:

⑴看題目你覺得這是一首寫什麼的詩嗎?

⑵理解“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有吟詠、稱頌的意思)

⑶師小結:題目的意思就是:吟詠石灰。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看看到底讚頌了石灰的什麼?

 二、朗讀古詩,初步感知

⒈學生自由讀一讀:讀通讀順讀出韻味。

⒉指名試讀,老師、學生相機更正、強調。

⒊齊讀。

⒋藉助註釋,同桌間說說詩句的大體意思。

 三、讀懂古詩,理解詩意

⒈自主朗讀,弄懂字詞的意思和詩句之意。

⒉交流理解情況

⑴字義: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錘,錘擊。鑿,開鑿。焚燒:燒燬,燒掉。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等閒:平常。清白:指高尚節操。

⑵詩句之意: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裏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間。

  四、賞析古詩,昇華情感

⒈賞析第1、2句: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⑴“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表現什麼?(主要表現了石灰的製造過程的艱辛、困難重重。)

⑵這兩句是讚頌石灰的什麼呢?讀了這兩句詩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說說)

⑶師: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⑷那我們應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指導朗讀)

⒉賞析第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⑴讀了這兩句你有什麼感受?(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⑵指導讀。

⑶你覺得作者僅僅是在讚揚石灰嗎?(不是)那你覺得他是在寫誰呢?(自己)

師: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詩人于謙人生的追求。他不畏權貴的品格和清白高潔的節操永留人間,後人永遠崇敬他、懷念他,這首《石灰吟》也因於謙而被傳誦不絕,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⑷概括主題:《石灰吟》這首詩通過吟詠石灰,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⑸詩人用什麼方法寫出這種情感呢?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篇。(前兩句“狀物”,後兩句“喻人”。)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五、佈置作業

⒈朗讀背誦古詩。

⒉學了這首古詩後,你有什麼感受?請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