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5篇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六年級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5篇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蒐集材料的過程中瞭解古代著名書法家和名家作品。

2.在交際過程中感受書法的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瞭解古代著名書法家的一些情況。

教學難點:

感受書法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教具準備:

課件(書法家及書法作品圖片)

教學設計

一、出示圖片導入

1.出示圖片

【課件2】一組古代書法家作品圖。

2.教師談話: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最終發展成爲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遠流長,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爲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3.今天我們口語交際的主題就是:聊聊書法(板書)

二、認識書法名家

1.小組內同學自由發言,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古代書法家以及他們的故事。

2.誰知道王羲之,能和大家說一說嗎?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他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廣採衆長,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爲“二王”。)

(王羲之的故事: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着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3.誰還知道其他書法家,到講臺前來給大家說他一說。(板書:王羲之 柳公權)

三、欣賞書法作品

1.出示古代名家書法作品。

【課件3、4】歐陽修、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的作品。

學生欣賞,說一說自己欣賞後的體會。

四、交流學習感受

1.你學習過書法嗎?把你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2.指名書法好的同學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示例1.學書法,如果真的投入當中的話,你可以感受很多的樂趣。我們起初接觸到的是篆書,然後過渡到隸書,接下來是楷書,每種書法字體都有它的特點。我覺得篆書的筆畫是非常優美的,隸書是比較柔和的,而楷書是挺拔有力,有氣勢的。而且我個人比較偏愛楷書,特別是顏真卿的楷書,因爲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寫的時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寫好每個筆畫的形,寫的時候注意起筆、頓筆、提筆和收筆,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較容易掌握了。

示例2.我覺得學好書法,也得有一定的審美要求,寫出來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風格中不斷超越自我。在書法學習和創作中,追求美的風格,看一幅書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個字的形體結構,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變化,結體、點劃不雷同,肥瘦適當,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風姿瀟灑,達情儘性,神采飛揚。由於每個人愛好和審美觀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不斷地超越別人、超越自我,才能從容地走進這一人類書法藝術的殿堂。)

(板書:感受樂趣 超越自我)

五、暢談學書益處

1.學生小組內自由發言,談一談自己感受到的學習書法的好處。

2.教師總結:

(1)培養耐力和自信心

(2)開發智力,培養協調性

(3)提高人的整體能力

(4)提高個人修養與文化素質

六、總結交際要領

1.學生討論,本次交際活動要注意什麼?

2.教師總結,出示:【課件5】

?有條理地表達,如可以分點說明。

?對感興趣的話題深入交談。

3.課後蒐集一些名家書法作品圖片帶到學校,和同學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聊聊書法

王羲之 柳公權

感受樂趣 超越自我

教學反思

本次口語交際的目的有二:一是學生在交際過程中,學習有條理地表達,如可以分幾點來說明,也可以清楚地分開層次來說明;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深入交談,讓別人聽懂自己瞭解的內容。二是聊一聊關於書法的話題,在交流中瞭解我國古代的一些著名書法家以及他們的一些傳說或故事;欣賞一些書法作品,從感官上感受書法作品的美;談一談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自己的感受和學習書法的好處。

在教學中,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對書法知識瞭解的不太多。整節課當中,對書法知識的指導過多,對交際的指導少了一些。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2

教學目標

1.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2.學習掌握“譜、萊”等9個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引導學生體會由實在事物展開的適當的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體會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層次。

2.範讀課文,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3.講讀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說起月光,你一定會想起許多優美的詩句,回憶起許多與月光有關的故事或傳說。這一課我們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誕生的。【出示課件1:課題】(板書課題:月光曲)這篇課文很美,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二、自學課文,讀後提問

(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不是,是一個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什麼的傳說?(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3.《月光曲》是個什麼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的附加成分。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

4.結合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課件2】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5.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麼?(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絃的詩篇。

三、理解結構,引導分段

1.這一自然段最後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裏起了什麼作用?

2.課文哪些段落寫了這個傳說?

3.那麼課文可以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於《月光曲》的傳說。

4.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你們聽老師讀課文。範讀課文第二大段。

四、讀後提問,分清層次。

1.現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爲窮兄妹前後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貝多芬彈第一首和第二首爲根據,分成兩層。

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層:第2—6自然段

第二層:第7—10自然段

五、進入情境,體會內心

讀講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美的畫面:出示【課件4:相關圖片】我們彷彿看到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着,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麼?(一間小茅屋,茅屋的牆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裏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3.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說這兒多麼幽靜啊!這小路就可以說幽靜的小路。

4.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請同學們聯想。

5.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後來還走進了茅屋。

貝多芬爲什麼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的對話後,走進了茅屋。)

(通過設問,啓發學生思考)

現在讓我們跟着貝多芬來到茅屋的窗口,便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1)男女生分角色讀。

(2)讀後指導:

那有多好啊!這句話要把姑娘渴望能聽到貝多芬彈琴的心情讀出來。(板書:聆聽談話)

誰能根據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出示【課件5】

男的( )地說

一個姑娘( )地說

同桌對讀。

指名兩人。現在讓我們大家跟隨貝多芬來到小茅屋的窗外聽屋裏的談話。

6.聽到這裏,貝多芬可能會怎麼想?

(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裏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曲子;但是他們又這麼窮,票價又那麼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7.從哪一個詞裏說明他一點兒也沒有猶豫,(就)說明他對窮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板書:同情)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麼情景,使他同情、感動,哪些詞語說明茅屋裏的姑娘和男的確實太窮?自己說說看,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

(一支、微弱、正在、舊、瞎)

指點:學到這裏,我們知道了吧,爲什麼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因爲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9.下面是貝多芬和他們的對話。指名分角色讀本段4、5兩節的對話。

10.讀後指導。

指點(結合示範):注意姑娘已經聽得入了神,他是那樣激動地說。

應該怎麼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解釋:純熟就是技術高超而又熟練。

出示【課件6】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技術這麼熟練,感情表現得這麼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是誰?因此課文上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作出了判斷,彈得這麼好的,只有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範;練習朗讀。

通過填充練習,小結課文。出示【課件7】

( )貝多芬走近( )茅屋,給一位( )( )姑娘彈琴,貝多芬的琴聲使盲姑娘(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2.總結課文、練習。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前後銜接,進入新課

1.從前課導入:第一課我們學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講貝多芬走進了低矮的茅屋,爲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那麼激動,那麼興奮。上一課我們提到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還說,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啊。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裏有什麼樣的感受?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於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即興彈出來的?從哪一句裏可以看出?(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剛纔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4.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着,聽着,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着這個問題自學第二層。(學生自學)

二、感受情境,享受藝術

1.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鋼琴曲呢?這個情景課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出示【課件8】(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讀後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麼白,那麼亮,那麼美。爲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麼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這兩個詞的意思加在一起是清幽、幽靜,都有寂靜的含義。但清幽有秀麗的意思。月光是那麼亮、那麼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2.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麼清幽,小屋子裏是什麼情景?屋子裏人物的形象怎麼樣?(學生各自準備,同桌兩人對話。)

出示【課件9】例話: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着月光彈起琴來。

3.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麼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4.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現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學生自學。)

5.學生讀寫實的部分:出示【課件10】皮鞋匠靜靜地聽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這兩處寫事實的課文,從內容上講是連貫的。

6.從事實引出聯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板書:好像……彷彿……)

7.下面,我們先看皮鞋匠聽着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麼?有幾個畫面。

學生自學課文分層次。

月亮升起來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巨浪三個畫面。

他們兄妹倆聽着好像看到了這些美妙的畫面。

8.用簡易畫創設情境,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

(1)語言描述帶入情境:現在我們也彷彿來到皮鞋匠的小屋裏,站在盲姑娘身邊,一起聽貝多芬彈琴,想象自己也看到了課文上的一幅幅畫面。老師輕聲地慢慢地哼唱《月光曲》起始句,我們也好像看到了大海,還看到了什麼?你們說,老師畫。

(2)第一幅畫面:月亮應該畫在哪兒?爲什麼要畫在海平線上?(理解水天相接)

邊作畫邊指點:粼粼指水清。

指導想象畫面:聽到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彷彿覺得月亮從大海上慢慢升起,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上的月夜,你們想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板書:月亮升起)

(3)第二幅畫面。

敘述:貝多芬繼續彈着,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她彷彿看到了什麼?

(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板書:月亮升高)

微雲是小云嗎?從整個句子看,是一縷一縷輕紗似的。想一想,這兒的“微”是什麼意思?(薄)一縷一縷的微雲又是什麼樣的,你們說老師畫。(邊討論邊畫圖,見右圖)(板書:微波粼粼)

這時貝多芬的琴聲,一定比開始時怎麼樣?(再回到插圖,進一步把學生帶入情境)

(4)第三幅畫面:

描述:皮鞋匠聽着聽着,覺得海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這情景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板書:捲起巨浪 波濤洶涌)

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知道?結合學生回答作畫: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涌向岸邊(見右圖)

指點:可見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種歡樂的,令人激動的情景。

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彷彿覺得大海捲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9.描述性小結:貝多芬的琴聲把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

這是多麼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麼廣闊自由的天地呀!

10.皮鞋匠所聯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

【出示課件11】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她彷彿也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指點: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嚮往的那個光明美好的情景。這一點還表現在哪裏?(恬靜的臉上。)

解釋恬靜:盲姑娘臉上是恬靜的,表示心裏很舒適的,很安逸的。這波濤洶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沒有看到過?

(板書:月光照耀)

這琴聲使窮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幾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快樂得入迷了,時間比較長,程度比較深,忘掉了一切,就叫陶醉。

出示【課件12】指導讀: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這裏運用重複,強調看到得是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

11.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麼感人,這麼富有美感,同在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係。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麼樣?(不那麼深刻感人。)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男生讀寫實部分。

女生讀聯想部分。

12.照應前文指點;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裏覺得怎麼樣呢?她心裏可能要說什麼?我們幫她說出來。

13.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麼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他也很激動?(飛奔)。

貝多芬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低矮簡陋的茅屋,爲窮兄妹彈了一首又一首,這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這個動人的傳說本身,同樣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這也表達了人民對貝多芬的愛。所以課文用《月光曲》做題目,是很有道理的。

三、滿懷深情,激情描述

1.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哥哥或者妹妹,與貝多芬先生之間發生了這麼一段故事,現在,貝多芬回旅館了,你的心情怎樣?

2.創造性描述:

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時,當時他可能怎麼寫?怎麼想?請你寫一段話描述。

(板書:創作《月光曲》 感動)

出示【課件13】要求:

1.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貝多芬在追記時,眼前可能出現了什麼景象,學習在寫事中加入聯想。注意用上好像、彷彿,引出聯想的內容。

學生描述。

總結:

學習了這個美妙的傳說,我們知道了貝多芬對勞苦大衆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於《月光曲》創作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講一個關於善意的謊言的故事

1.板書“欺騙”並理解“欺騙”。

2.生活是複雜的,並不僅僅是幾句話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齊讀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

3.關於這場欺騙,你們想知道什麼?

(1)誰欺騙誰?

(2)爲什麼欺騙?

(3)怎麼騙?

設計意圖:通過欺騙導入課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着疑問去了解文中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欺騙故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生活中爲什麼有這樣的欺騙?它是善意的嗎?

二、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3.檢查生字詞,先指生認讀,再小組讀。

4、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作爲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深深感激之情。)

5、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第一次是殘疾青年叮囑“我”以後把馬草賣給他時說的;第二次是“我”擔心馬餓壞了,急着推門進去時說的。)

(這兩次的意思不一樣,第二次是“我”真的擔心誤了餵馬時間而餓着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殘疾青年讓“我”以後把馬草賣給他,不要耽誤時間,餓壞了馬。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一匹馬,殘疾青年怕“我”因賣馬草耽誤時間,耽誤學習而善意地欺騙了我。)

6、爲什麼會有這個欺騙故事?這場欺騙的動機是什麼?

(爲了幫助我能繼續看書。由此可以看到殘疾青年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前導語的提示,學會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以及從根據第一印象而產生的一點點體會和感受。

三、抓住重點句,感悟人物品質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

2.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出示:

A.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爲什麼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麼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麼?)

C.“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地搖着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他爲什麼急了?)

D.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馬草的馬呢?(同學們,“我”走進了後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馬草的馬嗎?那麼,“我”看到了什麼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麼?)

“我”一直將馬草賣給青年,以爲他真的有那匹馬。現在看到了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剛纔我們通過仔細閱讀課文,瞭解了人物的情感。讀課文就是要學會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那麼“我”難道僅僅只看到了馬草嗎?

3.現在就請大家讀這段課文,仔細體會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裏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雲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

5.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呢?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來展現人物美好心靈,因此,抓住重點詞句朗讀、體會、感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並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總結

課文寫攤主說謊是爲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殘疾攤主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身邊又這樣感人的事蹟嗎?

五、作業設計:

聯繫課文內容,續寫一個片段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衝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設計這樣一個練筆,幫助學生理解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體會“我”對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板書設計:

10、別餓壞了那匹馬

殘疾青年 我

熱心、善良 愛讀書、誠實、有志氣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結合課文理解“阡陌、風俗世情、參差、茶肆、車水馬龍、鱗次櫛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鳥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

(1)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

(2)這充分表現了畫家概括生活,提煉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繪畫技藝的高超。

3.瞭解《清明上河圖》的特點。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2.培養學生理解、綜合概括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品味《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風俗世情之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情朗讀,感受《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美。

(二)學生學法

通過自學課文,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重點難點,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瞭解清明上河圖的特點,體會圖畫表現出來的美。

2.瞭解《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地位。

(二)難點

1.瞭解圖畫對北宋風俗世情的表現。

2.對重點句“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感情朗讀解決重難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啓發學生想象圖畫的美。

2.引導學生學文,討論交流,相機指導。

(二)學生活動設計

1.通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重點問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想象。

3.學生質疑問難。

五、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我國的古代文化光輝燦爛,在浩瀚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燦的明珠。(板書課題)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跟隨作者來領略《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綺麗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字詞投影片,指讀。

汴梁、萌動、阡陌縱橫、古柳參差、吆喝、握篙盤索、鱗次櫛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鳥瞰、惟妙惟肖

2.指讀課文思考:課文都描繪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

(板書:市郊、田野、汴河、兩岸、街市)

3.學生質疑。(師生梳理問題。有些問題可當場解決。如:“宅第”、“市招”等)

(三)自讀課文,領悟特點

1.提出要求,佈置自學。

出示投影: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形式讀全文,思考:自學生字詞,這幅畫都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1)理解生字詞意。

(2)畫了什麼:

(①市郊、田野:薄霧、樹林、農舍、農田、趕集的人們,運貨的騾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兩岸:畫了屋宇、古柳、茶肆、船隻、拱橋、車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鬧景象。③街市:酒樓茶肆、宅第店鋪、貨物、市招、士農工商。一派繁榮昌盛景象。)

重點句:(出示投影)

“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表現了什麼?(春日中,各種各樣的巧手造出產品在出售,從很遠很遠地方趕來的農人、商販日夜在這裏交易。表現了汴梁城市場繁榮、人民豐衣足食。)充分表達了作者喜悅之情,讚美之意。

4.朗讀練習。

讀2、3、4自然段。(讀出各自特點,飽含作者讚美之情。)

5.圖畫中畫了這麼多內容,它究竟是什麼樣呢?讀第5自然段,瞭解圖的整體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這充分表現了畫家概括生活、提煉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繪畫技藝的高超”?交流:(以鳥瞰方式構圖,圖長且窄;人和物衆多;筆筆精到,惟妙惟肖。)

朗讀本段。

(四)領悟畫的重要地位

自讀首尾兩自然段,談《清明上河圖》的地位。(繪畫史上的價值,歷史價值;在世界藝術長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五)總結

1.本文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美,對祖國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讀全文。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喜歡的片段。

附:板書設計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瞭解詩句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詩句及整首詩的大意。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詩句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浪淘沙》,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黃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如畫。這節課我們要到黃河邊上,去聽聽黃河的濤聲,去看看黃河的氣勢。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的詩《浪淘沙》。

出示課件2(板書: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在學古詩之前,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

出示課件3

解詩題,知作者——誦古詩——抓字眼,明詩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課件4自學提綱

1.“浪淘沙”怎樣理解?互相交流資料,瞭解作者劉禹錫。

2.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結合重點詞語說說古詩大意。

三、合作學習

1.《浪淘沙》是由九首詩歌構成的一組詩,這裏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爲七言絕句。後又用爲詞牌名。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

2.指名朗讀古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彎曲,形容黃河彎彎曲曲的樣子。

②浪濤風簸:波浪滔天,大風顛動。

③天涯:天邊。

④直上:一直到達。

4.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彎彎曲曲的黃河洶涌奔騰,捲來萬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風怒吼,彷彿來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黃河直上九天銀河,一起走進牛郎織女的家。)

(適時板書: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5.出示課件5課文配套圖片借用圖片理解。

四、質疑探究

1.出示課件6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品讀,深化理解。

牽牛織女:指牛郎星和織女星。神話傳說中把它們說成牛郎和織女兩個人。自古相傳,織女爲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爲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生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託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現詩人奮發有爲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適時板書:奮發有爲的精神豪邁浪漫的氣魄)

五、小結檢測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餘請大家再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體會詩人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指名背誦劉禹錫的《浪淘沙》。

2.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領略了黃河宏大的氣勢,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江南的景色和鄉村風光。

3.繼續用學習上節課古詩的方法來學習《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板書: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

二、學習目標

出示課件7《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自學提示:

1.解釋題目,瞭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學習

1.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介紹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爲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3.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4.理解重點詞語,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結合註釋理解。

5.說一說詩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處處黃鶯鳴叫,綠葉中映着紅花,河邊村莊,山邊城郭,酒旗隨風搖動。南朝以來所建的許許多多座寺廟,又多少樓臺籠罩在迷濛的煙雨裏!

(板書:江南美景煙雨樓臺)

(二)質疑探究

1.重點詞句出示課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品讀,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齊、樑、陳四個朝代的統稱,均設故都於江南,是我國曆史上朝代時間存在較短的時期。由於佛教迎合了當時統治階級,方便他們統治人心,鞏固江山。於是當權者大興建設寺廟,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幾百座,是當時人民的一項極爲沉重的負擔。它不僅佔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勝之地,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寺造塔和雕鑄佛像,還要養活十幾萬的和尚和尼姑,使得當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現在大江東去,南朝的統治已經滅亡,那些荒淫的當權者也已經不在了,只留下了當年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所以我們從後兩句詩中,不僅讀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讀到了詩人慨嘆南朝的滅亡,借古喻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板書:憂國憂民之情)

第二部分《書湖陰先生壁》

(一)合作學習

1.解題:《書湖陰先生壁》是作者訪問朋友湖陰先生,被湖陰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圍清新環境所吸引而寫下的詩,並將它題寫在湖陰先生的牆壁上。“書……壁”,即題寫在牆壁上的詩。

2.瞭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3.理解重點詞語:

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畦:這裏指種有花木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土地周圍有土埂圍着。

一水護田:指一條小河環繞田野流過。

兩山排闥送青來:排,推的意思;闥,指門。這句採用擬人手法,說兩座青山推開院門,送來莽莽青翠。

3.說說詩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經常打掃得乾淨,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親手栽種的。一溪流水環繞着綠油油的農田,兩座青山破門而入送來了莽莽青翠。

(板書:院裏:茅檐花木院外:一水兩山)

(二)質疑探究

1.出示課件9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品讀: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板書:景美人更美)

三、總結拓展

1.黃河的磅礴氣勢,江南的美麗春色,鄉村的青山綠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的祖國而驕傲。

2.描寫自然風光的詩還有很多,同學們在課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背一背,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浪淘沙

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奮發有爲的精神

豪邁浪漫的氣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煙雨樓臺

憂國憂民之情

書湖陰先生壁

院裏: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兩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學反思

《古詩三首》選編了《浪淘沙》《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三首詩歌。從內容上看,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從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絕句。

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第一節課教學劉禹錫的《浪淘沙》,基本教學步驟是導入後,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釋題、瞭解作者,熟讀古詩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說說詩句的大意。接下來,學生合作學習,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練習,教師檢查指導。最後的環節是質疑探究,抓住重點句子,深入理解,從中讀懂詩句蘊含的感情,進而深刻理解全詩。

第二課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第二首和第三首詩。學生在掌握了學習方法後再來學習新課,沒遇到什麼障礙,可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我認爲這一課的教學還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在個別問題提出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思維阻礙的一個原因。第二是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夠。 在第一句中的“綠映紅”中的“映”字,學生體會得很好,學習完第二句後,我想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前兩行的江南的明朗絢麗之美,但在這一環節中,我的引導還不夠巧妙,讓學生體會得不夠細,其實這兩種美也是相互映襯的,可惜我沒有點到。

認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要多學習、多鑽研,我想我們會上出更多高效的課。總而言之,一節有效、精彩紛呈的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6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以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爲總目標,正確把握語文的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本教學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來學習課文。教學中我設計了“品讀奇蹟——感受環境——品析老人”三個層次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挖掘,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啓迪,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和綠色山林的視頻課件。

學生準備:

1.預習、自學課文。

2.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狀況的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質疑,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圖片,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回答)相機介紹: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片,對比引導學生反思這裏的一些地方現在已經不同了,這回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茂密的山林,如詩如畫的山林。)

3.引發質疑:這樣的改變簡直就是一個奇蹟,看到這樣的奇蹟,你有什麼疑問嗎?(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蹟?)

4.導入: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樑衡走進晉西北,在課文《青山不老》中尋找答案。(板書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感受兩幅不同的圖畫,旨在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問題的積極性。

二、自由讀文,自主學習

1.出示自學提示:

(1)用較快的速度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

(2)誰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創造的?(找出相關的段落用筆畫出相關語句。)

2.學生自主讀文,結合自學提示展開自學。

3.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前的提示,明確要求,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檢測自學,突破字詞

1.抽生讀詞語:

肆虐盤踞險惡綠洲治理勁挺盪漾領悟宏偉歸宿如臂如股風雨同舟三番五次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圖片用重點詞語概括。

2.引導學生聯繫上面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交流學習生詞和文章的主要內容,爲深入解析課文奠定基礎。

四、以文入情,品讀“奇蹟”

1.過渡:青山爲證,綠樹爲憑。老人綠化造林,執着地堅守着大山。那麼,這位老人究竟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指名學生彙報:

(1)出示: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①引導學生想象:一畝約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一間教室五十平方米,三千七百畝相當於幾個我們教室那麼大?四萬九千多個。可見有多大啊!從老人的事蹟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的感受?

②這麼浩大的工程,老人爲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爲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多麼令人敬佩啊!圖片帶着這種“了不起”的感情,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老人創造的這一奇蹟呢?

①出示: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②這景色美嗎?這個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象,你的腦海裏浮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③指導朗讀: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情讀此段?(讚美、欣喜)齊讀。

④出示句子: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山洪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⑤是啊,這是一片美麗、充滿生機、綠意盎然的青山。這還是一片怎樣的青山?(堅強、勇敢、生命力頑強。)

⑥齊讀,讀出勇敢、堅強的語氣。

⑦小結:是啊,這不僅是一片美麗的青山,更是守住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們生存希望的青山!

設計意圖:充分讓學生來感悟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特別注意在學生感悟後的悟讀深化,實現學生與文本的直接交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讓學生感受“奇蹟”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感悟、朗讀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再讀課文,感受“環境”

過渡: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瞭解大環境。

(1)讓學生聯繫課文,結合註釋,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課件出示:“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讓學生想象:如果當時你在這情景中,你會有怎樣的感受?(這真是讓人感到恐懼。)

(4)這位瘦小的老人,在如此險惡的地方,竟創造了這塊綠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

2.學習第3自然段,瞭解小環境。

(1)院子裏的小環境是怎樣的?

(2)儘管老人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鬥者相繼離世,這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是什麼支撐老人在這裏植樹造林、守候一生呢?

(3)出示:“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瞭解大小兩個環境,對比綠意盎然的山林景觀,促使學生在頭腦中深刻地感受老人綠化山林、改造山溝所取得的成績,對奇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六、課文回顧,品析老人

1.作者對老人有什麼看法呢?從文中找出來,齊讀課文第6、7自然段。

2.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鬱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生讀: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3.“另一種東西”是什麼東西?(“另一種東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創造的這片綠洲,實際上還包含着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着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爲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4.“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5.人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繫全文想一想:到底是什麼“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呢?是啊,老人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爲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是老人執着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着這份感動,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6.“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還有什麼是不會老的?

7.同學們,這位老人十五年如一日地植樹造林,造福後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學到這裏,相信大家又有很多的話想對這位老爺爺說吧,趕快拿起筆來寫寫吧!

課件出示:我想( )地對這位老爺爺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這片樹林,我想大聲地告訴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學生積蓄了一節課的情感在這裏噴薄而出,深深的敬意、信誓旦旦的承諾……相信會源源不斷地涌出。這樣的設計,既爲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七、拓展總結,昇華感受

圖片引導學生反思:課文爲什麼以“青山不老”爲題?

老人的生命與青山同在,青山是他的豐碑;老人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日月是他的獎章,有這樣的精神,青山還會老嗎?(不會。)齊讀最後一句話:青山是不會老的。

設計意圖:在深入理解老人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信念,以及爲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話,起到昇華情感的作用。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青山不老”的含義是什麼?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並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2.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以四人爲一小組,討論、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爲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的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3.重視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理解概括,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7

教學目標:

1.啓發、引導、鼓勵學生自由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啓發、引導、鼓勵學生自由的想象,使之豐富具體。

教學難點:

喚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香港澳門的資料,蒐集最新科技資料。

2.我心目中的香港(澳門)的自繪畫一張。

3.教室黑板上畫上充滿未來氣息的畫。創設創新氛圍。

教學過程:

一、 營造氛圍,激發神往之情。

播放《七子之歌》。

深情描述

香港迴歸、澳門回家,多少中國的團圓夢終於實現了,能見證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該是多麼自豪的事呀!

有祖國的強力支持,五年、十年後,香港、澳門將會有更令世界矚目的變化!

(教師談話將學生思維引向香港、澳門的特殊身份,促使學生想象時抓住迴歸一刻的特殊氣氛想象,抓住香港、澳門的發展前景想象。)

二、 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真想親眼去看看,現在就行動!我現在就正在澳門總督府前,和一位手拿澳門區旗和祖國國旗的小女孩交談呢!等等,我怎麼會在澳門的?猜猜。

(指向一點,學生的思維在這一點上發散,反倒更能激發學生深入思維,大膽創新。教師的引導語儘量地包含更多香港、澳門的特定信息,以使後面的想象更具體,也更合理。)

三、 展開想象,豐富細節。

指名兩三人說說,教師相機引導。

預設

(1) 生:可以坐飛機(乘輪船、坐汽車)去。

師引:這可是XXX(學生姓名)發明的新式飛機(輪船、汽車)喲,聽聽,這種新式飛機(輪船、汽車)的神奇之處。

(2) 再引:人們所向往的仙人的神奇法術——人造月亮、月球做客(見《勞山道士》)——都已成爲現實,或正在研究完善中。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未來世界,什麼神奇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哦。

如,還可利用大陸與澳門隔着珠海這一地理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建連心橋、海底隧道、空中懸浮傳送帶、地心超速運輸網,甚至是神奇心意門。

(讓學生充分張開想象的羽翼天馬行空地想象,大膽創造。在去澳門這一環節中充分的創造性想象,給了學生大膽想象一個榜樣,更給了學生如何在細節處展開想象以使之具體一個示範。)

四、 提供背景,促進想象。

1.確實神奇!這一天,我們遇到的新鮮事兒可真多,看看,我們都看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

2.將學生事先畫好的關於澳門的畫,用投影一一展示。

注意,此處教師儘量不做評價解說,以免束縛學生想象。

3.這一天,也許剛好是澳門迴歸的那一天,你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和一些特殊人物一起,參與了特殊的事件;也許是十年後,你經歷了奇妙的遭遇,看到了澳門迅速的崛起。

4.快給你的小組同學講講你的奇妙經歷吧!

小組內自由講述。

5.請一兩名學生說說,不要對其可能性作評價,不束縛學生的想象。但教師可通過追問,促學生深化、細化想象。

五、 激情呼喚,動筆成文。

歷史時刻,令人神往;未來世界,又將出現怎樣的奇蹟?那時的人類怎樣生活?那時的房屋、交通、通訊、學習是什麼樣的?我們頭頂廣闊無垠的天空又將是什麼樣的?一切值得我們期待,拿起你手中的筆,用你的文字給我們描繪出一幅未來畫卷吧。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8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二三段。

2.理解皮埃爾的心理活動。

3.體會文中兩次“抽搐”的不同意思。

二、課時重難點:

體會皮埃爾的心理活動,掌握文中“抽搐”的不同意思。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複習聽寫。

抽搐泡沫猝不及防聲嘶力竭

耗盡須臾風景如畫謝天謝地

二、精讀第二段。

1.自由讀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2.文中寫了皮埃爾的幾次心理活動?勾畫出內容,讀一讀。

(1)在意識到海底將發生地震或火山噴發時,皮埃爾首先想到了什麼?

(2)他這樣做了嗎?爲什麼?

(現在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確切知曉這場海難即將發生的人,我有責任向來往船隻通報這一信息。)

(3)觀看海嘯錄象,想象海難爆發時的情況,理解“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確切知曉這場海難即將發生的人”的含義。

(4)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讀好“不,我不能走”,抓住皮埃爾的責任心和勇氣。

3.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找出兩個“抽搐”,並聯繫上下文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前者指手腳的生理反映,後者指心理狀態,很着急,輪船還沒收到信號,妻子快要死了,心理很痛苦,傷心。)

4.皮埃爾知道輪船已經收到信號後,爲什麼不打“請救救我們”的燈語?你認爲他這樣做法對嗎?

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1)因爲在這一海域,海嘯隨時都會發生,不願累及別人。

(2)想和亡妻克勒鬆在一起。

(3)擔心打出“請救救我們”,會影響別人逃生。

(4)心中只想着拯救別人而忘記自己的危險處境。

三、學習第三段。

1.指讀第七自然段。

2.從“謝天謝地”、“安息”等詞語中體會皮埃爾得知事情結果後的心情。(欣慰)

四、全文,鞏固提高。

在海嘯這樣的天災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爾在生死之時做出的抉擇,令人感到一個靈魂的偉大,震撼着我們,令世人敬佩!

五、作業設計:

1.閱讀課文,熟記內容,嘗試複述。

2.完成課文後習題4,寫出兩個“抽搐”的含義。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六、板書設計: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皮埃爾離開留下傳遞信息

(船長)求救放棄陪伴妻子

有責任捨己爲人將生死置之度外

我的教學反思: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能參考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並背誦《伯牙鼓琴》。

2.結合註釋理解詞句的意思。

3.探究學習,體會人物心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朗讀,感悟友情

1.出示一組表達友情的古詩句:【課件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學生讀,談體會。

二、談話導入,走進課文

1.這組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古人以詩詞的形式,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和朋友知己之間的深厚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傳誦,流傳至今。

2.補充文言文知識:文言文人們通常說古文。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着燦爛的文化,有着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瑰寶,它們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我們要傳承民族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

3.出示【課件3:課題】(板書第一則的題目:伯牙鼓琴)學生齊讀課題。

三、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試讀,說說讀後的感受。自己解決生字:哉巍

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4.教師範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學生拿筆畫停頓。

5.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6.點名讀,齊讀。

四、初解知音,理解課文

1.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絕弦”的意思。

(預設答案:再也不彈琴了。)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預設答案: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從“鼓”字引導,學生說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學交流。

5.預設交流

(1)我讀懂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

師:讀了這一句,同學們有同學要質疑嗎?伯牙彈得好嗎?鍾子期會欣賞嗎?我們看下去就懂了。

(2)我讀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裏想着高山,琴聲裏就會出現高山……

(板書:伯牙鼓琴鍾子期聽)

師:鍾子期說的“善哉”什麼意思?

(很好,很棒!)

師: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能彈出什麼。

(4)我讀懂了伯牙不論彈什麼,鍾子期都能聽出來,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現在你是鍾子期,聽着伯牙的琴聲,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會怎麼讚美他?(生自由發表意見。)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1)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裏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裏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鍾子期真的都聽懂了,實在難得。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

(預設答案: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擅長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書:志在太山巍巍)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湯湯乎若流水。

(板書:志在流水湯湯)

⑤師:當他沒遇到鍾子期,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答案: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⑥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後一句。“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伯牙爲什麼認爲子期是最後的知音?

(預設答案:1.因爲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爲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板書:死絕弦)

3.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絃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

(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絃。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據史料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出示【課件4】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六、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雖然很短,但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讚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後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還根據這個典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書戴嵩畫牛》。

2.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學習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則文言文《伯牙鼓琴》,瞭解了關於“知音”的一段佳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則《書戴嵩畫牛》。(板書課題:書戴嵩畫牛)齊讀課題。

2.釋題:“書”是什麼意思?“戴嵩畫牛”又是什麼意思呢?(“書”,是寫的意思。“戴嵩畫牛”就是戴嵩畫的一幅畫,畫上畫的是牛。我們來了解一下戴嵩。

3.瞭解戴嵩,出示【課件6】

戴嵩是唐代畫家,韓滉的弟子,韓滉鎮守浙西時,戴嵩爲巡官。擅長畫農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畫水牛尤爲著名,後人評價他畫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脣鼻相連,可見他觀察得多麼細緻入微。

【課件7】《鬥牛圖》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畫,縱44釐米,橫40.8釐米,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繪兩牛相鬥的場面,風趣新穎。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⑴戴嵩的畫在誰手裏?他喜歡這幅畫嗎?

⑵這幅畫上是什麼?

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書戴嵩畫牛》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爲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糾正錯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爲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到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異義等。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板書:戴嵩《牛》)

出示課文大意:【課件8】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緞縫製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常隨身帶着。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着說:“這張畫是畫的鬥牛啊!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着尾巴在鬥,錯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四、自讀思考,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 ⑴戴嵩的畫在誰手裏?他喜歡這幅畫嗎?

戴嵩的畫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處士手裏,因爲他非常喜歡書畫,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歡戴嵩的《鬥牛圖》。

(板書:杜處士好錦囊玉軸)

從什麼地方看出杜處士很喜歡這幅畫?——“錦囊玉軸,常以自隨”(用錦縫製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常隨身帶着。)從這具體的做法看出杜處士對《鬥牛圖》“尤所愛”。

⑵這幅畫上是什麼?

畫上是鬥牛。

大畫家畫出的牛應該是非常逼真的吧?

可能一般人都這麼認爲。但有人指出了畫面的錯誤之處。誰這麼大膽?

一位牧童!

戴嵩的畫錯在哪兒?

“鬥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着尾巴在鬥。)

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觀察得最多的人才最瞭解真實的情況。

文中哪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

(板書:牧童笑掉尾而鬥)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勤於觀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後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0

教學過程

(一)閱讀例文,整體感知

1、 根據拼音,藉助字典,掃清閱讀障礙,不理解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 【出示課件2】

例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以具體事例寫出了一個擅長訂計劃、執行計劃的爸爸形象。)

(板書:爸爸擅長訂計劃、執行計劃)

(二)探究討論,找中心句

學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畫出相關的中心句。

【出示課件3】

(1)我爸爸是一個工廠的計劃科科長,擅長訂計劃。

(2)爸爸執行計劃一絲不苟。

(3)在爸爸的計劃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計劃嗎?

(三)分析課文,突破難點

各部分內容中,爲了說明一箇中心意思,分別選取了哪些事例或從哪些方面來寫?

學生結合課文的批註,討論,彙報,教師點撥指導:

(1)我爸爸是一個工廠的計劃科科長,擅長訂計劃。

指名讀一讀爸爸在家裏給每個人訂的計劃,從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麼特點?

(列出爸爸給每個人訂的計劃,凸顯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

(板書:給每人訂計劃)

(2)爸爸執行計劃一絲不苟。

爸爸是怎樣執行計劃的?作者舉了什麼事例來表現“爸爸執行計劃一絲不苟”這一中心意思?

(事例一:計劃先關氣窗後關門窗,不管打雷下雨,哪怕雨水打溼了牀、正在訂的計劃也不改變計劃。事例二:計劃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牙膏,爸爸偶爾用了媽媽的牙膏,還要再還給媽媽。)

(板書:嚴格執行計劃)

(3)在爸爸的計劃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計劃嗎?

借訂暑假計劃這件事,說明爸爸訂的計劃最全面,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計劃。這件事是重點,所以寫的最具體。

(板書:制訂暑假計劃)

(四)課堂小結,明確寫法

1、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

引導學生理解:【出示課件4】

(1)爸爸給每個人都訂了計劃,並且給我制訂了好多計劃。

(2)爸爸執行計劃一絲不苟。

(3)爸爸給我制訂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計劃,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計劃。

2、課文的主要寫法是怎樣的?

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二、按照這節課的學習方法,自學例文《小站》,討論解決例文後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爸爸擅長訂計劃

給每人訂計劃

嚴格執行計劃

制訂暑假計劃

教學反思

本單元習作例文有兩篇,即《爸爸的計劃》和《小站》。這兩篇課文作爲例文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學習“圍繞中心意思選擇材料”和“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的寫作方法。

教學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學上。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了解課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課文,突破教學重點。

最後,要求學生以學習《爸爸的計劃》的方法來學習第二篇例文《小站》。。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胯、拜、廚”等13個生字和“一望無際、祭祀、彷彿”等詞語。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背誦第1自然段。

3.學習課文寫的四件稀奇事,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瞭解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感受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四件稀奇事,瞭解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文章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

2.重點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大家瞭解魯迅嗎?看過哪些魯迅寫的作品和有關與他的故事。(生說……)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朋友。【課件出示1:課題】(板書課題:少年閏土)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師介紹魯迅:【課件出示2】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7~1935年期間的雜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鬥精神,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二、初讀課文,引導質疑

1.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利用字典,自學生字和新詞。抄寫出認爲最難的生字和新詞,說說哪些地方難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點交流一些不常見的字詞(視學生掌握的情況而定):【課件出示3-6:詞語圖片】祭祀忙月秕穀鵓鴣……

2.老師引導:請大家根據課題、單元的主要目標和課後的習題,以及對課文的印象,確定自己最想解決的問題。

(討論,誰的問題最有價值?)

學生列舉,老師歸納出“主問題”:

(1)課文寫了哪幾件稀奇事,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2)課文是怎樣寫閏土的?

(3)根據單元目標,找出課文的幾句難理解的句子,採用怎樣的方法去理解,含義又是什麼?

(4)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師導語:魯迅的文章中有許多我們不常見的字詞,文章也比較長,讀課文時。請同學們抓住課文敘述的主要事例。

3.劃分課文層次:【課件出示7】

全文共19個自然段,可分爲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記憶中的閏土勇敢機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我”和閏土是主僕,他來“我”家幫忙,所以“我”和他認識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閏土見面,他很怕羞,但我們很快就熟識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寫閏土給“我”講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閏土和“我”分別了,友誼也中斷了,但“我”很懷念他。

三、小組合作,自主釋疑。

重點學習關於閏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讀、感悟。

(1)出示總括的句子。

出示:【課件8】“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

(2)教師引導學生確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課文中是指哪些?閏土的什麼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學習。

師引:快速讀課文第四部分,看看講了幾件事?(師板書:雪地捕鳥瓜地刺猹海灘拾貝看跳魚兒)

說說“稀奇”的意思,對我們來說,什麼樣的事是稀奇事?

(3)說說你準備怎麼學習這幾件事?可以用什麼方法學?(有感情地朗讀,邊畫邊讀,角色扮演互相說……)(學生選擇學習方法)出示:

【課件9】雪地上捕鳥瓜地裏刺猹海灘上拾貝海邊看魚

(4)讓學生選擇以上學習方法學這四件事。用上學習記號,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夥伴進行交流。可以按課文的順序來學,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歡的事先來學。(選擇學習內容)彈性填空:閏土是一個__________的人。

四、教師引導,集體評議

①雪地捕鳥(角色扮演)。

師:閏土啊,你會捕鳥嗎?能不能幫我捕鳥呀?

生:……

師:快教教我,怎樣捕鳥?

生:……

學生評價,評價標準:說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讀。

②有類似的方法學習“瓜地刺猹”“海灘拾貝”“海邊看魚”。

教師引導,朗讀“瓜地刺猹”時要讀得輕一些,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其餘兩件事要有聲有色。學生評價。

③說說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爲什麼?用課文中的話來說。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少年閏土。我們也很佩服這位農村少年,他竟然會做那麼多事情,有機會看見那麼多的事物,讓人羨慕。

作業:1.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生字、新詞抄寫的遍數。

2.讀課文,看看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背誦,積累第1自然段。

2.學生爭議,教師調控,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抓關鍵詞語,瞭解作者的內心的情感。

3.自主遷移,抓住對閏土的外貌描寫,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整體回顧,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四件稀奇事,“我”對哪件事印象最深,爲什麼?(是瓜地刺猹,因爲課文一開始就寫,而且寫了兩處,寫得最詳細。)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誦

(1)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感情地試讀第1自然段。(啓發引導:月夜下,少年閏土怎樣去刺猹?)

(2)出示有關課文圖片的課件,仔細觀察,用橫線畫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插圖的?

(3)自由練讀。

(4)回憶背誦的方法,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一種背誦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裏,把第一段背下來。

(5)指名讓背得最快的同學介紹背誦的經驗。

(6)全體嘗試背誦。

過渡語:閏土真是見多識廣,那麼,“我”和“我”的朋友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又是怎樣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

三、出示句子,引導理解

1.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

【課件10】“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結合引導課堂爭議:課文中的“我”與閏土相比,到底誰的知識更多?

(1)質疑問難。根據句子,你有哪些問題?(他們指誰?“四角天空”說明了什麼?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聯繫上下文,自由獨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級裏最喜歡的同學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綜合意見。(“他們”指的是作者往常的朋友。“四角天空”說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爺們生活圈子小,知識面狹窄。這些話表達了“我”對閏土的廣闊生活天地的嚮往和對現狀的不滿。)

得出結論:

“我”:書本知識豐富。

少年閏土:聰明能幹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熱愛自然(板書)

四、分析外貌,瞭解作用

1.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想一想:外貌與生活環境有什麼聯繫?

2.教師讀:“他正在廚房裏,一張圓臉,頭戴一頂帽子……”讓學生仔細聽,把老師漏讀的字(紫色、小氈帽、銀項圈)用鉛筆輕輕畫去,(訓練學生的聽力)對比着讀,仔細品味與課文有什麼區別。

3.討論交流。(紫色說明閏土生活在大海邊,身體十分健康;小氈帽說明閏土生活在農村;銀項圈說明閏土的父親十分疼愛他。)

4.師生小結: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環境、身份有密切的關係。

五、兩相對比,自主遷移

過渡:“我”生活在高牆大院裏,閏土生活在大海邊,生活環境有很大差別。除了這一點,“我”與少年閏土之間還有哪些區別?

師生討論、小結: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導遷移。

作者在課文中爲什麼沒有寫“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魯迅忘了寫呢?請你根據剛纔我們討論的結果和課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補寫完整。

(2)自由選擇學習夥伴,展開討論。

(3)補寫。

(4)交流、修改。

(5)選擇學生寫的片段介紹:“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爺嗎?頭戴瓜帽,長得又白又胖,腦後拖着一條長辮子,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脖子上掛着一塊小巧玲瓏的玉佩,一雙烏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點兒精神……”

(6)說說爲什麼樣寫?有什麼好處?

6.結課,拓展。

7.選做題:

(1)“我”與閏土分別之後,會不會再見面呢?三十年後,“我”和閏土又見面了,想象一下,可愛的閏土會變成什麼樣?

出示:【課件11】一眼就認出走進來的人,灰黃的皮膚,尖長的臉,又腫又紅的眼睛配着一張毫無生氣的嘴,他就是閏土。

——節選自《故鄉》

想一想健康、活潑、可愛的少年閏土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2)以小組爲單位,自主選擇夥伴,進行研究,尋找當時社會的背景資料,研究少年閏土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課後寫一份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本文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爲主體,探究發現爲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並以此爲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我認爲爭辯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於課堂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不夠鮮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課文內容。反思之後,我要再設計,儘量做到脈絡更清晰,主題鮮明。

總之,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完全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 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守島戰士在艱苦的條件熱愛海島、改造海島的高尚品德。

3、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後說的那段話的含義,感受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難點: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誦讀愛國名言

同學們,請看屏幕,老師送給大家一組名言,請你們用心的朗讀,會有新的發現。

提問:誰來說說你的發現?你很會發現問題。請同學坐好坐直,眼前想象着飄揚的國旗,一起大聲的讀,齊。

是啊,熱愛祖國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剛剛學習了兩篇關於愛國的文章,是什麼?課文中的詹天佑和季羨林是如何愛國的呢?那麼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人很愛國呢?

今天,我們就隨着一名邊防戰士去海島上看看那裏戰士們是用什麼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齊讀課題——《彩色的翅膀》

二、檢查預習單

課文大家都預習了吧,請拿出自主預習單,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提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學生交流後,出示屏幕。

讀了課文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點屏幕

你最大的疑問是什麼?(預設1爲什麼題目叫《彩色的翅膀》?2、小高爲什麼要把昆蟲帶入寶石島?3、寶石島在哪裏,它什麼樣子?4、條件如此艱苦,戰士們爲什麼還願意待在那裏?5、第一個西瓜爲什麼來之不易?

我們先來研究“小高爲什麼要把昆蟲帶入寶石島?”這個問題,誰來說明原因。課文中又是怎麼說的呢?快速找一找。

出示—小島遠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誰再來讀讀這句話,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出什麼?

看來寶石島很艱苦,快速默讀課文,你還能從文中哪些詞句中能感受來?找到相關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

除了課文中的內容,誰還蒐集了寶石島的資料,起來交流一下。請看屏幕,老師也蒐集了關於寶石島的資料,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

三、研讀課文

面對這麼艱苦的海島,戰士們有沒有抱怨?有沒有退縮?爲了把海島建設的更加美麗,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找出相關的句子並畫下來,寫出自己的體會。

學生交流。

① 他們在岩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建島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提問:“海島田”是什麼?寶石島屬於珊瑚島礁(由珊瑚礁沉積形成的島嶼),不適宜種植蔬菜,戰士們帶土上島和艦艇運土上島,壘出一塊塊可以種植莊稼的田地,就叫海島田。

看到戰士們壘出一塊塊“海島田”,你想說什麼?帶着你的體會讀讀這句話。

看到戰士們爲自己種植的蔬菜、小樹澆水,你又會說什麼?帶着你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接着交流,戰士們又做了什麼呢?

③今年瓜秧開了花,他們仔仔細細地給每一朵雌花都進行了人工授粉。

爲什麼要人工授粉呢?因爲島上沒有蜜蜂、昆蟲,不能傳播花粉,不人工授粉就結不了西瓜。戰士們最希望的是什麼?寶石島能結出大西瓜,寶石島能變得更加美麗。我們一起像戰士們一樣用心的讀讀這句話。

戰士們的用心換來的是大片的西瓜嗎?一陣暴雨過後,西瓜怎麼樣了?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呢?好,繼續交流。

④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着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都不敢馬虎。

怎樣才能照顧好一個小嬰兒,誰來說說?

(比如無微不至,不敢出一點錯誤。)

在條件惡劣的海島上,還會遇到怎樣的惡劣天氣,戰士們會怎樣做呢?

當島上嚴重乾旱時,戰士們————————。

當海上颳起颱風時,戰士們————————。

當———————,戰士們————————。

你來讀出戰士對小瓜無微不至的愛。指導讀

繼續交流。

在戰士們的精心呵護下,奇蹟終於出現了,在沒有昆蟲的小島上終於成熟了第一個西瓜。(出示13段。)戰士們要共同分享這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你來讀,其他同學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場景?戰士們在說些什麼呢?

我們平時吃西瓜是怎樣吃的?而戰士們呢?課文中是怎麼寫的?誰來讀讀,從這些動詞中你能體會出什麼?這西瓜來之不易。

請你讀出戰士們的激動心情,請你帶着自豪的心情讀讀。

你來用喜悅的心情讀讀吧。

我們一起加上動作來讀讀。

戰士們收穫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別提心裏多美了。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能突出戰士們動人之舉呢?我們繼續交流。

①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裏緊緊地抱着一隻紙箱子。

體會:戰士小高,自己的東西不重要,紙箱子裝的昆蟲很重要,可見他很愛島。

體會2:船很不穩定,小高怕箱子的昆蟲飛了,帶不到島上就沒法給西瓜傳播花粉了,所以他緊緊的抱着。

同學們,你們想,島上在沒有昆蟲的情況下,竟然結了一個大西瓜。如果有了一箱子昆蟲,島上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因此,小高笑嘻嘻地說:“一起讀。

誰能把這句話換個說法,意思不變。

是啊,這些小精靈像我們的戰士們一樣,愛祖國的海島,願意在這裏安居樂業。

學完了課文,你想

板書:愛島 愛國

讀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你發現什麼了?題目在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又一次出現,起到點題的作用。

(五)昇華

本文讚美了戰士們熱愛海島、扎身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可題目不是偉大的海島戰士,而是《彩色的翅膀》,這是爲什麼?說下你的想法。

(彩色的翅膀兩層含義:一是以彩色的翅膀代替小昆蟲,強調這些小昆蟲在改造海島所起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徵戰士豐富多彩,充滿理想的生活。)

課後小結

同學們,正是因爲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護海島的人民子弟兵,紮根海島,建設海島,保衛着海島,這裏的天更藍,這裏的水更美,這裏的人更歡!我們堅信,可敬的邊防戰士建設海島的美好願望一定會迎着朝陽,乘着彩色的翅膀,綻放奇異的光彩!

課後習題

作業:

必做:本課小語。

選做:學了課文後,想想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加熱愛煙臺?寫下來。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濺、熄”等16個生字,正確認讀“擱板、魁梧、勉強、蜷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領悟作者通過多種描寫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感受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2.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梳理文章記敘順序,感知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窮人的課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記得哪些窮人的故事?這些課文,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窮人嚮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們再學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板書: 窮人)【出示課件1:課題】

這篇小說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我們來看一下關於它的介紹資料。【出示課件2】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接下來咱們看這篇課文寫的是窮人的什麼美德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

1.出示初讀要求:【出示課件3、4】

讀準每一個字,生字隨時查字典弄清字形;讀好每一個詞,新詞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讀通每一句話,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反饋初讀情況。

1. 檢查朗讀朗讀課文,師生評議,教師點評。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故事

1.談話啓發:這個故事,篇幅比較長,但思路比較清晰,你們能不能事情的發展變化,簡要地概括主要內容呢?請默讀梳理,形成文字。

2.學生自學:

(1)教師巡視,排疑解難,提示方法:先將課文劃分爲幾個部分,並歸納每個部分的內容。

(2)同桌商議,互相修正補充。

3.班級交流:根據需要,指名2--3人交流,適度點評。

【出示課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發生,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部分,講桑娜出門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她已經死去,就抱回了兩個遺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果,講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夫妻的想法不謀而合。

四、三讀課文,初步掃描人物

1.過渡談話:我們瞭解了故事的大體內容,我們就可以認識有關的人物了。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桑娜 漁夫

五、引導讀文,瞭解故事起因

1.我們先看第一段。課文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一個什麼畫面?

(海邊上的小屋裏,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補破帆。)

2.指點:從地上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沒有熄,擱板上放着食具這些簡單的擺設,溫暖而舒適的小屋,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窮苦的但還勉強可以維持生活的漁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勞。

(板書:溫暖而舒適 勤勞)

3.從沒有熄滅的爐火和沒有擦淨的食具告訴我們,桑娜一邊補着破帆,一邊在做什麼?(對,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課文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桑娜此刻恐懼的心理?(心驚肉跳)

釋:“心驚肉跳”。

介紹這個小屋的擺設,讀時基本上是平靜的,讀到哪兒語調開始轉換?

(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天氣的惡劣使桑娜恐懼極了,所以課文上的“寒風呼嘯”“海浪拍擊”“又黑又冷”更加重語氣。

全班齊讀。

指導:“心驚肉跳”一字一拍,卻尾語調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讀第一節最後兩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們看,第二節寫了幾層意思?(三層)

【出示課件6】

第一層:深夜不見丈夫歸來。

第二層:沉思:插敘從丈夫想到生活的貧窮。

第三層:傾聽風聲,祈求上帝保佑。

6.指導朗讀

第一層: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層:沉思,是插敘,讀得平靜些。

第三層:焦急地祈求。

7.朗讀桑娜沉思的內容和桑娜說的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批註品味文中語句,從桑娜夫婦的心理和言行神態中感受漁夫和桑娜的美好心靈,並做出評價。

2.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環境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對錶達人物品質所起的作用,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內容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窮人》這篇課文,誰能用簡單的話來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說完後,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然後再讓大家都說一說)

2.隨着故事的發展,文中的一個個情節也在感動着我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點,感悟桑娜品質

1.這一部分中有哪些場景令你感動呢?請看閱讀提示。

【出示課件8】

閱讀提示: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於什麼?在你認爲重要的地方用一兩個詞語或簡練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內容。

2.學生彙報: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孩子,這件事很令人感動。

3.接下來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地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1)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心裏是——” 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後的心情的詞語。(忐忑不安)

(2) 師過渡:這段話省略號特別多,從這五個省略號中,我們感受到桑娜的思緒混亂與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內心矛盾。這就是忐忑不安。 那誰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讀出來呢?

【出示課件9】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指名朗讀(3—4人) 注意讀好省略號,並說一說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桑娜善良)

①同學們,你們從“嗯,揍我一頓也好!”感受到了什麼? 你能用“寧可……也”來說一說嗎?

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板書:非……不可)

“非這樣做不可”就是什麼意思?(一定要這樣做)

爲什麼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如果不這樣做,西蒙的兩個孩子會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書:善良)

(4)小結:說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況下,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桑娜寧可捱揍,也要抱回那兩個孩子;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5)請大家好好讀讀這段話,讀出桑娜的美好品質。 誰能通過朗讀把桑娜的善良讀出來呢?(讀好重點詞) 指名朗讀(2—3人) 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請一個同學來談談桑娜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

充滿愛心、樂於助人、勤勞善良(板書:樂於助人)

三、細品對話,體會漁夫心靈

1.提出學習要求:用較快的速度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至課文結尾處。思考: 漁夫具有什麼品質?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畫下來,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想法。

2.小組成員互相交流。

3.教師點撥、指導。

(1)桑娜的丈夫又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漁夫很善良)從哪裏體會到的?把相關的課文讀出來吧!

(2)生讀: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3)問:“熬”是什麼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給“熬”換個詞嗎?(挨、忍、)

你讀懂了什麼?(生活的不易和態度的決斷)

將來會更苦,他想到了嗎?(肯定想到了,但他寧可以後自己苦點,爲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

①這個決定是輕易做出來的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出示課件10】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說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但最終做出了決定。這段話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着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過漁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既讓我們看到了漁夫淳樸的形象,又讓我們感受到他同樣善良的品質。(板書:神態、言行)

4.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的心理變化,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爲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裏我們看出了漁夫的心地善良,同時他也非常勤勞。(板書:心地善良)

四、總結全文,回顧寫作方法

1.窮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結尾寫道:“你瞧,他們在這裏了。”你們想象一下,桑娜拉開帳子後又會怎樣呢?(生說)再讀讀這個結尾,你覺得怎麼樣?

2.學生總結: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令人回味。托爾斯泰真不愧是偉大的作家!

3.通過學習課文,你們學到了哪些寫作方法呢?(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4.總結:我們在今後描寫人物的時候,要學習本文中的一些寫法,如環境描寫、神態描寫、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正側面描寫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窮人》是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問題,實現長文短教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長文短教”,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像以往的教學那樣,按課文順序串講串問,結果肯定耗時低效。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抓住開放的思維空間、牽一問而動全篇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在反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核心問題:“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於什麼?”以此問題放手讓學生閱讀批註,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彙報時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漁夫的表現上(即文中的重點段落),此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進而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尤其是在把課文中相關語段重組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體會表達方法無痕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閱讀教學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讀中領悟,學習表達方法

“讀”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樑,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的品讀、感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想構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文本,注重以讀爲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帶動學生,努力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讀中品味語言,讀中領悟方法。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理解內容,而且悟到以上寫法,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便是讀。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層次:

1.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引導他們體會桑娜當時的複雜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質;

2.藉助課件,從省略號句子的正確朗讀中,體會省略號對錶現桑娜複雜內心活動所起的作用;

3.結合上文對桑娜家庭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描寫,通過對相關句段的重組朗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這樣的教學過程,讀的目的性很明確,符合學生結合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感悟人物品質的習慣與規律,遵循了在聯繫中讀懂文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質與學習表達方法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讀進去”又“讀出來”,閱讀教學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性。

當然,由於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學中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我雖然有意識地進行了讀的訓練,但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暢快,源自教師對讀的指導方法還有待提高。此外,及時捕捉課堂生成資源,進行有目的的引導,教師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今後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真正實現以學定教、以學導教的最佳境界。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2、能聯繫現實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

3、使學生受到感染,心靈得到淨化。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聯繫現實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

教學準備:

狄更斯頭像

一、談話導入

1、板書“擠”,談自己在生活中聽過、看過或親身做過的“擠”的現象,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2、板書“別”“啦”,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

1、你對狄更斯瞭解多少?

2、媒體演示:狄更斯的頭像。

3、你認爲狄更斯是一個怎樣的人?挖掘課程資源,使學生對狄更斯有所瞭解,產生敬佩之感。

4、你們能把這首詩歌讀正確、流利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朗讀詩歌。

5、說說你們解決了什麼問題。小組彙報:解決的問題,朗讀詩歌。

三、細讀課文

1、提出細讀課文的要求,並對課文做出批註。

2、說說自己的體會、看法、收穫。這是本課的重點環節。讀文、悟文、聯繫生活要有機的融於這個過程中。

3、能把這首詩背誦下來嗎?嘗試背誦。

四、談話結束

1、結合板書總結。

2、齊讀(或背誦)詩歌。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讀或背誦詩歌,情感得到昇華,心靈受到淨化。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15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黃蓋寫信騙曹操,曹操大喜等待黃蓋來降。

且說江東,天色向晚,周瑜斬了曹操派來詐降的將領蔡和,用血祭旗畢,便令開船。黃蓋在第三隻火船上,獨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書“先鋒黃蓋”。蓋乘一天順風,往赤壁進發。是時東風大作,波浪洶涌。操在中軍遙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萬道金蛇,翻波戲浪。操迎風大笑,自以爲得志。 [④“大笑”一詞表明什麼?]忽一軍指說:“江南隱隱一簇帆幔(àn),使風而來。”操憑高望之。報稱:“皆插青龍牙旗。內中有大旗,上書先鋒黃蓋名字。”操笑曰:“黃蓋來降,此天助我也!”來船漸近。程昱觀望良久,謂操曰:“來船必詐,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糧在船中,船必穩重;今觀來船,輕而且浮,更兼今夜東南風甚緊,倘(tǎnɡ)有詐謀,何以當之?” [⑤這句話寫出了程昱怎樣的性格特點?]操省悟, 便問:“誰去止之?”文聘(pìn)曰:“某在水上頗熟,願請一往。” 言畢,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數只巡船,隨文聘船出。聘立於船頭,大叫:“丞相鈞(ūn)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拋住。”衆軍齊喝:“快下了篷!”言未絕,弓弦響處,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亂,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 [⑨黃蓋爲什麼在距曹營二里處點燃小船?]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着,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句導讀:黃蓋近距離點火,使曹操措手不及,悔之已晚。這幾句話生動地描繪了火攻的壯觀場面,說明了火攻的威力。]

段導讀:第2自然段講黃蓋藉助東風,實施火攻。

曹操回觀岸上營寨,幾處煙火。黃蓋跳在小船上,背後數人駕舟,冒煙突火,來尋曹操。 [⑩“跳”“冒煙突火”這兩個詞的作用是什麼?]操見勢急,方欲跳上岸,忽張遼駕一小腳船,扶操下得船時,那隻大船,已自着了。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飛奔岸口。黃蓋望見穿絳(iànɡ)紅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進,手提利刃,高聲大叫:“曹賊休走!黃蓋在此!”操叫苦連聲。[句導讀:從“叫苦連聲”中可以看出曹操無比懊悔的心情。] 張遼拈(niān)弓搭箭,覷着黃蓋較近,一箭射去。此時風聲正大,黃蓋在火光中,那裏聽得弓弦響?正中肩窩,翻身落水。

段導讀:第3自然段講火燒曹營,黃蓋爲阻止曹操逃走,受箭傷落入水中。

卻說當夜張遼一箭射黃蓋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尋着馬匹走時,軍已大亂。黃蓋軍中將領韓當冒煙突火來攻水寨,忽聽得士卒(zú)報道:“後稍舵上一人,高叫將軍名字。”韓當細聽,但聞高叫“義公救我!”韓當一聽知是黃蓋,急忙叫人救起。見黃蓋負箭着傷,咬出箭桿,箭頭陷在肉內。韓當急爲脫去溼衣,用刀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