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與反思

人教版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人教版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

人教版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能說說爲什麼喜歡嗎?

是啊,中國人過年放鞭炮,穿新衣服,互相說一些祝福的話。和中國一樣,外國也有自己最重視、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那就是聖誕節。

(課件出示資料袋,瞭解聖誕節的有關情況。)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

板書課題:31 給予樹。

  二、初讀課文

師:“給”是多音字,在這裏讀jǐ,表示供應的意思。“給予”就是——(給)。

1、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法?

2、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爭取讀通順。並想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由讀,師巡視。)

3、認讀生字詞語。

4、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根據回答板書文中主要人物)

 三、細讀課文。

1、 導入:金吉婭所做的事情讓媽媽十分感動,所以媽媽非常高興、激動,你能找到這個句子嗎?

找出媽媽高興感動的句子。

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

讀句子,說說句中哪個地方反映媽媽激動的心情。

2、那麼媽媽自始至終都是這樣一種感情嗎?在這件事情中媽媽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請你在文中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

學生讀書、畫句子。

3、討論品讀。

(1)根據回答出示:讓我擔心的是,家裏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有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研讀: 媽媽擔心什麼?你體會到什麼?

(2)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當她帶孩子們到商場去購物,孩子們都很高興,課文裏用了一個詞叫——興高采烈。但是,我們卻發現媽媽很生氣,這又是爲什麼呢?

研讀: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

媽媽是在看到什麼情景才生氣的?媽媽當時可能怎麼想?

理解“沉默不語”等。

(3)可是我們又驚喜地發現媽媽高興地擁抱了金吉婭。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能讀給我們聽嗎?

出示:媽媽,我拿着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後來,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顯然在爲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也沒有。”

指名讀這段話,想象:被金吉婭幫助的是一個怎樣的女孩?

你讀的這些都是金吉婭說的話,媽媽就是被這段話感動了。從金吉婭的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體會金吉婭的難過和歉疚,從而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回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媽媽的激動心情。)

(4)什麼是“如願以償”?

女孩的的願望得以如願以償,她會對金吉婭說些什麼呢?

想象說話或寫話。

那個小女孩的願望得以實現,可哥哥、姐姐的願望沒有實現,他們會怎麼對妹妹說呢?

  四、小結全文,情感昇華。

1、小結:像這樣媽媽給女兒以體貼、關愛,孩子又通過“給予樹”把善良、同情和仁愛傳遞給一個陌生的女孩,從而讓媽媽感動高興的故事,怎能不打動我們的心呢。

2、現在如果讓你給“給予樹”再起個名字,你會起什麼呢?(愛心樹、快樂樹、如願樹……)

3、這樣的一棵樹到底應該種在哪呢?(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種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出示:

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陽光,精心地栽培給予樹,讓它在我們的心田裏永遠垂着綠茵,開着香花,結着碩果。

給予永遠比索取更爲愉快!——高爾基 (音樂起,下課!)

[!--]

  人教版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

  一、 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和精神的引領。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就努力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所以本節課我緊抓文本,引發學生深層思考。例如在體會小女孩十分渴望得到禮物的心情時,從理解“盼望”入手,什麼叫‘一直盼望’?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然後,再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卡片上的內容,體會小女孩的可憐。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本節課我還注重抓文章主線,來體會課文脈絡。

對於《給予樹》的教學,我經過幾次大的改動,最後確定抓住主線——媽媽的情感變化爲切入口,層層推進,引導孩子進入文本,逐步體會主人翁——女孩金吉婭善良、仁愛的思想境界。這種形式,既突出了文章的寫作上的一個特點,也統領全文,隨着主線展開教學,重點更加清晰、明確。

三、讓學生潛心讀書,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體會情感。

這是篇有人文情懷的課文,文章樸實感人,所以朗讀的訓練也是我這節課重點。我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安排了通過比較句子,進行朗讀,體會文本內涵的方法。用“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與“我攢了一百美元,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他們不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通過這兩句話的對比教學,讓學生感悟到“只”“卻”“怎麼可能”的作用,從而深入理解了文本背後的內涵。

除此還安排通過找關鍵詞,分析關鍵詞朗讀的方法。我不僅安排以讀悟情,還利用音樂激情。音樂與文本很好的結合,讓學生陶醉在濃濃的愛意之中,昇華了感情,深化了主題。就在這一次次朗讀中,喚醒孩子們體內的情感,進一步幫助孩子理解文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潛心讀書,體會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在這次研討過程中,我也再次感受到“教學相長”的道理。在活動中,我一次一次的試講。在研究、探討中,恰當的教學方式、以及更好的突破重點的教學策略相蘊而生。

我在一次一次地磨課中,請同年級的老師,同教研組的老師聽課、評課。也讓我切身體會到教師與教師間教育智慧的碰撞。再此也感謝幾位老師的真誠的付出。

看到進步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之處,比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更有針對性和深度;二是要進一步通過課堂研究教學過程與方法呈現方式的科學轉變,以突出教學知識的有效生成。